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9篇
林业   124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62篇
  58篇
综合类   399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247篇
园艺   117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正>精液稀释液的作用是可以增加体积,防止冷应激,提供营养,延长精子的存活时间。每次输精时所含有活力的精子30亿即可,正常公猪所采集的精液含精子量为100~1000亿个。因此,在未测定精子数  相似文献   
992.
本文立足延边地区的实际情况,对黄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充分发挥企业、科研单位和政府的作用,利用延边地区的区位优势,并考虑黄牛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以促进延边黄牛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93.
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中的几个重要的导航系统—GPS、GLONASS、Galileo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了概要的介绍。同时,对各个系统陆续开展的现代化建设及发展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各个系统并存对民用及军用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在解析山丘区钉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浅丘区的抑螺林分类及体系布局。结果表明:(1)该流域钉螺平均密度为4.05只·0.11m^-1,活螺框出现率为34.00%;(2)钉螺密度和活螺出现率均以林地最低,旱地其次,而水田、河滩、荒坡和沟渠较高;(3)不同环境类型活螺出现率依次为:洲滩〉湖滩〉沟〉河〉林地〉塘。该区域的抑螺防病林可分为河渠抑螺林、坡地抑螺林、农田抑螺林和多功能抑螺林四种类型、各种林分类型在树种选择、组成、功能上各有不同,但抑螺林的布局必须以降低钉螺密度、减少人畜感染机率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经济及生态方面的效益。  相似文献   
995.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发展具有多方面的贡献:有助于新型顾客关系的建立;开辟了了解市场需求的新途径,强化了市场反应速度;有利于改进渠道的效率,便利流通;有利于构筑企业间的价值链,改变传统的供应链构成。该研究的目的是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改革,为实施信息化工程提供指导框架,同时为乳品行业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6.
研究了无土基质栽培的不同氮素水平(1,3,8,16,26 mmol/L)和氮素形态配比(NH4+-N∶NO3--N分别为4∶0,1∶3,2∶2,3∶1,0∶4)对小菊外观品质、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水平为16 mmol/L时对小菊营养生长期较适宜,能显著提高株高、冠幅、植株鲜重和叶片数等;而8 mmol/L氮素水平适于花发育期需求,利于提高单株花序数、花干重和延长花期,高浓度的氮素对花发育和开花不利,但提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降低胞间CO2浓度(Ci)。以NH4+-N部分代替NO3--N可显著提高小菊株高、冠幅、叶片数、植株鲜重和单株花序数量等指标,且在营养生长后期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降低胞间CO2浓度(Ci),但对于花发育进度和整体花期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盆栽小菊NH4+-N∶NO3--N的适合比例为3∶1。  相似文献   
997.
菊花观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选用3个切花菊品种为母本,4个盆栽小菊为父本,以3 × 4不完全双列杂交(NC II)设计衍生的12个家系实生苗为材料,估算了菊花(Dendranthema × grandiflorum)7个观赏性状的配合力和群体遗传参数。结果表明:(1)花径、舌状花数和舌状花长主要由加性基因效应控制,株高和叶长主要由非加性基因效应控制,叶宽和舌状花宽可能由加性和非加性两种基因效应共同控制。(2)‘早意红’在7个观赏性状上均具有正向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综合表现较好;在培育重瓣性高的品种时,‘Herby’ 可以作为重要亲本;‘Herby’ב玉满堂’,‘青心红’ב早意红’和‘红雀舌’ב03-11-2’杂交组合在大部分性状上具有正向的特殊配合力(SCA)效应,杂种后代综合表现较好。(3)群体配合力方差及其对杂种贡献率表明,除舌状花宽外,其他6个观赏性状具有不同程度的母本效应;7个观赏性状广义遗传力(h2B)差异较大,其中舌状花宽最小,为59.56%,舌状花数最大,达80.40%;除舌状花数的狭义遗传力(h2N)达到80.40%外,其他6个性状的低于50%,说明舌状花数的遗传稳定性高,早期世代时应增加选择压。  相似文献   
998.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托桂型菊花和非托桂型菊花的花发育过程以及花瓣的组织机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菊花的花芽分化可分为花序分化和小花分化两个阶段,托桂和非托桂型菊花的花芽分化过程在小花花冠伸长期开始出现差异,桂瓣的发育过程中组织结构的变化更类似于舌状花;成熟的桂瓣和舌状花一样,其花瓣结构均由上下表皮细胞和内部多层叶肉细胞构成,而非托桂花型菊花管状花花瓣仅有上下表皮细胞。桂瓣内层细胞旺盛的分裂能力以及发达的维管束组织可能是菊花形成托桂花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9.
阐述了制度问题、技术问题和运营管理模式问题,剖析了目前村镇污水处理现状及阻碍其发展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长效整体解决方案。基于村镇污水处理的复杂国情,提出需要从国家到地方建立有效的运营管理机制,以顶层设计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支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村镇污水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00.
切花小菊绿心性状杂种优势与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绿心性状是单瓣切花小菊重要的观赏性状,研究切花小菊绿心性状杂种优势和遗传基础以利于指导绿心切花小菊的选育工作。【方法】分别以‘南农丰收’(黄心小菊)ב南农红霞’(绿心小菊)的81个杂交后代和‘南农红云’(绿心小菊)ב南农小清新’(绿心小菊)的70个杂交后代作为遗传群体,选取花心颜色等级得分值(简称花心颜色值,下同)、绿心相对面积和绿心持续期等3个指标对F1代绿心性状杂种优势进行分析,同时运用单个世代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绿心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2个组合F1代群体各指标变异系数范围为24.88%-90.76%,组合I(黄心×绿心)各指标变异程度普遍大于组合II(绿心×绿心),组合II各指标平均值普遍优于组合I。组合I花心颜色值、绿心相对面积和绿心持续期的中亲优势分别为-0.14、-3.42和0.11,除绿心持续期杂种优势为正值,其他指标杂种优势均为负值;组合II花心颜色值、绿心相对面积和绿心持续期的中亲优势分别为-0.11、-10.61和-1.02,绿心持续期的超亲优势为-0.52。2个组合F1群体均存在正向和负向超亲个体。组合I和组合II的F1代花心颜色中绿色占比分别为3.70%和2.86%,父本颜色和比母本颜色低一等级的颜色在后代中占比接近且较大,均大于等于20.00%。2个组合绿心颜色得分、绿心相对面积和绿心持续期均由2对主基因控制,除花心颜色值为负向效应外,其他指标表现为正向增效效应。花心颜色值、绿心相对面积和绿心持续期的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98.64%-98.83%、95.04%-96.54%和66.73%-92.52%。2个组合花心颜色值、绿心相对面积与绿心持续期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F1代超亲分离现象普遍存在,可选取其中有利个体进行选育,绿色花心颜色遗传能力弱,选择花心颜色为绿色的品种做父本,有利于提高后代出现绿色花心的可能性。花心颜色值、绿心相对面积和绿心持续期均具有高遗传力,适于早期世代选择,各指标之间的正相关性有利于集中优势选育绿心小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