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5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全世界有90%以上的牦牛饲养在我国,有1 300余万头,而大多数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中心地带及青海省、甘肃省及四川省西北部。由于牦牛长期生存在3 000 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生产性能普遍较低,当年产犊的母牦牛在妊娠阶段体内能量储备消耗过多,产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受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  相似文献   
22.
为了对不同繁殖体况的母牦牛采取不同程度的补饲方案,研究补饲对母牦牛同期发情处理后发情和受胎的影响,从而探讨环湖地区牦牛繁殖率低下的形成机理及解决方案。试验选用青海省环湖地区3~10岁营养体况相近的受体母牦牛352头,按试验要求随机将青年牛、经产牛分为3组,分别补饲0,0.5,1.0 kg饲料,补饲时间为3个月,补饲结束后实施同期发情试验和定时授精,授精后40~60 d采用直肠检查法检查受胎情况。结果表明:补饲前与补饲后相比青年牛、经产牛营养状况差异显著(P<0.05),不同卵巢机能状态对母牦牛的发情率和受胎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补饲Ⅱ组和补饲Ⅰ组青年牛、经产牛的发情率和受胎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补饲Ⅱ组与补饲Ⅰ组青年牛、经产牛同期发情处理后的发情率和受胎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母牦牛体内营养储备状况是制约牦牛繁殖率的关键因素,在传统的放牧条件下通过适度补饲能够改善母牦牛的繁殖体况和卵巢机能状态,可明显提高母牦牛的发情率和受胎率。  相似文献   
23.
母畜习惯性流产是母畜在妊娠期发生胎病或不足月即产的一种疾病。本病在农村牧区多发,往往给养殖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曾在乐都、民和等地用保产汤治疗母牛习惯性流产17例,治愈14例,治愈率达82.4%,效果较好,现介绍于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4.
对直检确诊因持久黄体及黄体囊肿不孕的18头引进荷斯坦奶牛,应用氯前列烯醇分别肌肉注射,200μg和300μg两个剂量组的受胎率均达100%,400μg剂量组的受胎率为88.9%。提示氯前列烯醇为治疗奶牛持久性的黄体及黄体囊肿不孕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25.
试验拟从怀孕牦牛的围产期补饲、犊牛的隔离哺乳及产后牦牛的同期发情处理,考察不同的方法对对产后牦牛发情及受胎效果的影响,从而探讨产后提高牦牛繁殖率的解决方案。试验1考察补饲、隔离哺乳对产后牦牛发情周期恢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补饲+隔离哺乳组与隔离哺乳组、补饲组及对照组发情季节的发情率及妊娠率(0~30d,30~120 d)对比差异极显著(P<0.05);隔离哺乳组与补饲组发情季节发情率及妊娠率(30~120d)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与隔离哺乳组及补饲组发情季节的发情率及妊娠率(30~120d)对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2考察补饲、隔离哺乳对产后牦牛同期发情后发情与受胎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补饲+隔离哺乳组与隔离哺乳组、补饲组及对照组发情季节的发情率及妊娠率(0~120d)对比差异显著(P<0.05),隔离哺乳组与对照组发情季节的发情率及妊娠率(0~120d)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与隔离哺乳组及补饲组发情季节的发情率及妊娠率(0~120d)对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6.
奶牛子宫内膜炎引起奶牛不孕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产科病之一,是引起奶牛不孕的主要原因。据报道,每年美国因奶牛不孕症造成的经济损失近2.5亿美元;英国报导不孕牛中约95%是由于子宫内膜炎引起,慢性子宫内膜炎可占不孕牛的60.1%-92.0%。Barbu等(1980)报道,产后不孕的牛中约有70%患有慢性或隐性子宫内膜炎。在国内,瞿自明等1983-1985年对北京、上海、南宁、兰州等16个城市41个奶牛场调查了9754头适龄奶牛,有1684头发生子宫内膜炎(17.26%),占不孕牛的68.34%:东北地区奶牛场的奶牛子宫内膜炎占奶牛病的20%-30%。2006年笔者对青海某养殖小区产后不孕的91头奶牛进行调查,发现有74头是子宫内膜炎引起的,占不孕的81.31%。奶牛子宫内膜炎造成大量奶牛不孕,缩短了奶牛的使用寿命,不及时正确治疗,将延长奶牛的产犊间隔,甚至被淘汰,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经过多年临床治疗,就如何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谈谈自己的体会,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28.
<正>危害牛羊的包虫病主要有细粒棘球蚴病、多头蚴病、细颈囊尾蚴病(也称三蚴病)。成虫隶属带科的细粒棘球绦虫、多头带绦虫和泡状带绦虫的中期绦虫体,即包虫囊,终宿主感染原头蚴发育为  相似文献   
29.
53头青年母牦牛和42头当年产母牦牛进行同期发情及定时授精处理,其中青年母牦牛人工授精31头,当年产母牦牛人工授精28头,人工授精精液采用大通牦牛冻精和西门塔尔牛冻精,输精一次后母牦牛与公牦牛合群放牧。结果青年母牦牛产犊率为84.91%,产大通牦牛后代10头,西门塔尔杂种犏牛1头,采用大通牦牛精液和西门塔尔精液人工授精情受胎率分别为58.82%(10/17)和7.14%(1/14);当年产母牦牛产犊率为52.38%(28/42),产大通牦牛后代11头,西门塔尔杂种犏牛2头,人工授精情受胎率分别为45.83%(11/24)和50%(2/4);2组平均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为42.37%,其中用大通牦牛冻精的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为51.22%,西门塔尔牛冻精的情期受胎率为16.67%。  相似文献   
30.
本试验旨在评估沙葱粉和酵母制剂对藏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8.56±1.49) kg的6月龄健康藏羊3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10只。在每天自由放牧8 h的基础上,对照组每只每天补饲200 g精料,试验Ⅰ组每只每天补饲200 g精料+10 g沙葱粉,试验Ⅱ组每只每天补饲200 g精料+20 g酵母制剂。预试期7 d,正试期75 d。结果表明:1)试验Ⅰ组第1~75天和第1~30天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第31~60天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第61~75天的平均日增重均出现负增长,以试验Ⅰ组的降幅最小。2)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及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脾脏的重量和相对重量显著降低(P<0.05)。4)试验Ⅰ组肉色的红度(a*)值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相比分别提高了33.33%、33.73%,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