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1篇
  7篇
综合类   2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热解活化法制备微孔发达椰壳活性炭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椰壳为原料,采用热解活化法制备微孔发达活性炭。研究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孔结构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活化温度为900℃,活化时间为4 h,可制得比表面积为994.42 m2/g的微孔发达活性炭,其碘吸附值为1 295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35 mg/g。N2吸附结果表明活性炭的平均孔径在2 nm左右,总孔容积为0.503 9 cm3/g,其中微孔容积为0.430 3 cm3/g,微孔率达85.39%。对该活性炭进行CO2动态吸附实验,CO2饱和吸附容量为56.61 mg/g,在热解活化法制备椰壳过程中,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和活化时间的延长,活性炭的得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32.
衰老是植物界广泛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在植物整个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生物学意义。叶片衰老是植物生长发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该过程中叶绿素、核酸、脂质、蛋白和其他大分子等被降解,细胞程序化死亡并引起叶色发生变化,然而目前关于这个生物学过程如何启动和如何调控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当植物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时也会加速其自身的衰老,蛋白磷酸酶催化的蛋白质去磷酸化反应会在植物适应外界环境的多种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C型蛋白磷酸酶是植物中数量较多的一类,其通过脱磷酸化来调节细胞的生长发育以及信号传递,从而调整体内相关基因的变化来对抗逆境的胁迫。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并克隆了一个新的参与水稻(Oryza sativa)叶片衰老进程调控的2C型蛋白磷酸酶编码基因OsSAPP2,并通过双元表达载体构建获得了组成型异源过表达OsSAPP2基因的转基因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通过对35S-OsSAPP2转基因拟南芥的表型观察可知,35S-OsSAPP2转基因拟南芥出现莲座叶片变小、数量减少,抽苔和开花时间明显提前,株高增加,叶片颜色变浅、衰老加速等表型。在叶龄依赖和人工黑暗诱导的衰老过程中,过表达OsSAPP2基因导致转基因拟南芥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片萎蔫加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35S-OsSAPP2转基因拟南芥中衰老标志基因SAG12,衰老关键转录因子NAC2、NAP、WRKY6和叶绿素降解关键酶编码基因ACD1等表达量上升;从植物进入衰老过程开始,光合作用关键基因RbcS和RbcL表达量快速下降。可见,OsSAPP2基因参与植物叶片衰老进程的调控,是衰老进程的正向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33.
以生菜"罗生3号"为试材,利用冷水机降温技术对越夏水耕栽培营养液进行降温处理,研究了该技术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冷水机降温技术将营养液温度控制在(20±1)℃,对生菜生长和干物质累积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不会影响生菜的品质。说明该技术应用于越夏水耕栽培营养液温度调控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4.
感冒了,想要好得快,一般人都采用静脉滴注的办法,认为输两瓶水就好了,不少医生也这么说。感冒到底用不用输液,让我们听听专家怎么说。感冒真的需要输液吗不少中老年人说:"记得小时候,  相似文献   
35.
基于空间模拟退火算法的耕地质量布样及优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耕地质量监测是保障耕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耕地产能提升、加强耕地资源的管理、保护、合理利用的重要措施,对实现持续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了基于空间模拟退火算法的耕地质量布样优化方法,以空间模拟退火算法为基础生成一组最优样本,构成基础监测网络,在此基础上,通过多期耕地等级成果数据提取属性发生变化的分等因素和对应发生变化的区域,生成潜在变化区,并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辅以专家知识和异常监测点,对基础样本点进行增加、删除、替换等优化操作,生成最终监测样点。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最终确定布设55个监测样点,结果表明,该方法布设的样点在耕地质量预测方面的精度高于传统的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方法,能有效地预测县域耕地质量并监控耕地质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6.
为缓解基质栽培中根际养分富集对番茄植株造成的危害,以“硬粉8号”(Yingfen 8)番茄为试材,采用岩棉盆栽的方式,在人工气候室环境条件下,使用1/2浓度营养液对基质进行每天一次(C1)和每周一次(C2)淋洗以及不淋洗(CK)处理,通过对番茄根区养分及植株生长、产量等指标的测定,评价淋洗效果。结果表明:与灌溉液相比,各处理根际养分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集,根区电导率(EC)值提高了31.26%~69.06%。低浓度营养液淋洗可以显著降低根区和回流液的EC值和离子浓度,整个生育期C1处理的根区溶液EC值比CK降低了22.36%,其中、Ca2+、K+和Mg2+浓度分别比CK降低48.51%、27.25%、25.54%和39.58%,C1处理回流液离子浓度变化趋势与根区溶液一致。此外,C1处理可以促进番茄株高和产量的增长,单株产量较CK提高了6.26%,其中第4、5穗果单果重分别增加17.02%、14.51%,单穗果产量分别增加13.42%、33.86%;C2处理根区溶液和回流液EC值及离子浓度均显著低于CK,但高于C1处理,其根区溶液EC降低了9.64%,而C2处理的平均单果重和产量与CK无显著差异。因此,低浓度营养液每天一次的淋洗方式可以更为有效地缓解基质栽培番茄生长中后期根区养分富集,研究结果可为基质栽培根区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雷亮  陶朕  徐凡  吴媚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1):25-28
植物叶际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叶际表面微生物通过与宿主植物的互作,改善其栖居环境并促进植物生长.从芹菜叶际生态系统中分离得到吡哆醛还原酶(Pyridoxal Reductase,PLR),采用苯肼衍生方法检测其活性并确定PLR的来源,对叶际表面微生物进行分离、计数,确定储藏过程中芹菜叶片表面微生物的变化情况,并对PLR的基本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PLR主要来源于真菌,在相同菌浓度下,PLR活性的强弱依次为真菌>细菌>放线菌.该酶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反应pH值为7.5,并且在NADPH的参与下,其催化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8.
徐凡  蒋剑春  孙康  刘雪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997-6000
[目的]研究木质活性炭受热氧化过程指标气体的产生规律。[方法]利用程序升温对3种挥发分含量不同的木质活性炭进行加热氧化和尾气在线检测,并对其受热过程中指标气体产生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木质活性炭在受热升温氧化过程中会释放出H2、CO、C2H4和C2H2,当木质活性炭的挥发分含量较高时还会放出CH4指标气体。其指标气体产生规律为:当体系温度达100℃时,样品开始释放出H2;随着温度的升高,依次检测到其他气体,各样品C2H4在140~160℃、CO在160~180℃、C2H2在190~200℃时,分别被检测到;C2H2在体系温度为230℃释放量达最大值,其余各指标气体的释放量则随体系温度增大而增大。[结论]各指标气体随着相应官能团逐步活化而释放,并且前一指标气体释放时产生的热量为后一官能团的活化提供热量。  相似文献   
39.
籼粳稻杂交后代易产生超亲变异和优势,蕴藏着巨大的遗传潜力.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升寄希望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直接利用,但实现这一目标还面临着许多困难,解决途径有赖于对籼粳分化与杂种优势机理的深入研究.对亚洲栽培稻的起源与分化、籼粳稻分类的方法与评价、籼粳稻杂交育种的历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途径、籼粳分化程度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籼粳稻杂交后代中亚种特性与经济性状的关系及生态环境对籼粳交后代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与展望,为超级稻选育中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直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40.
彭海  张静  徐凡  陈禅友 《种子》2007,26(10):39-41
对长豇豆SSR反应中模板、引物、dNTP和酶的浓度进行了正交设计分析,结果表明,引物浓度对长豇豆SSR扩增影响明显,其它3种成分浓度没有显著影响,基因组差异亦对反应没有明显影响。通过进一步引物浓度实验并结合成本考虑,确定长豇豆SSR反应成分的最佳浓度为:模板1 ng/L、引物1.6μmol/L、dNTP各100μM/L、Taq聚合酶0.5 U。文中还对长豇豆SSR引物浓度对扩增效率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本研究为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长豇豆遗传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