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5篇
农学   1篇
  65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分别对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阔叶混交林中2种常见木本植物尖萼紫茎(Stewartia acutisepala)和小叶白辛树(Pterostyrax corymbosus)的光合蒸腾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应用相关性分析与逐步回归分析法就上述植物各生理生态因子对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尖萼紫茎的Pn主要影响因子是水分利用率(WUE)、太阳辐射(PYR),而小叶白辛树的主要影响因子则是胞间CO2摩尔分数(Ci),PYR,且在Pn日变化过程中,尖萼紫茎的值始终大于小叶白辛树,可以判断尖萼紫茎的光合作用比小叶白辛树要强;(2)影响尖萼紫茎Tr的主要因子是气孔导度(Gs)及光合有效辐射(PAR),影响小叶白辛树的主要因子则是Gs、空气相对湿度(RH),而据Tr日变化可发现尖萼紫茎的蒸腾作用强于小叶白辛树;(3)对2种植物WUE的分析可知,尖萼紫茎的碳水平衡性优于小叶白辛树。且总体而言,在该生境中,制约尖萼紫茎光合蒸腾作用的因子比小叶白辛树少。因此,尖萼紫茎对该生境适应性优于小叶白辛树,分布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62.
丛枝菌根真菌对矿质养分活化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丛枝菌根真菌(AMF)与大多数植物能够建立互惠共生体系,提高植物对水分和养分吸收,促进植物生长。AMF与植物共生可促进矿质养分活化释放,提高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改善植物营养状况。AMF与植物共生加速了玄武岩、长石、花岗岩、磷酸盐等矿物的风化速度,促进养分从矿物中析出;AMF与植物共生促进了土壤中磷素以及其他矿质元素活化,从而促进植物生长。AMF活化土壤养分的机理主要是能形成强大的菌丝网络,菌丝桥传递矿质养分;分泌多种酶类,参与土壤养分酶解;分泌有机酸,降低土壤pH值,活化土壤吸附及固持的养分;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调控养分转运蛋白等。AMF活化矿质养分受到矿物土壤类型、菌根真菌和共生植物种类及碳源分配等因素影响。AMF生物技术是显著提高退化土壤生态恢复的一种潜在机制。今后应大力开展丛枝菌根真菌对矿质养分活化作用的机制研究,对退化土壤高效菌种进行筛选,加强微生物肥料研究。  相似文献   
63.
凤阳山4种森林土壤在不同温度培养下活性有机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浙江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常绿阔叶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针阔混交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10,20,30℃条件下4种森林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动态。结果表明:4种森林类型中,土壤总有机碳(SOC)和DOC质量分数以柳杉林为最高,MBC则以常绿阔叶林为最高,3种形态有机碳质量分数均以杉木林为最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10℃下,不同森林土壤的MBC质量分数总体上呈前期下降快、后期下降慢,DOC质量分数呈先上升后下降;20℃下,不同森林土壤MBC和DOC质量分数均呈相对缓慢下降;30℃下,不同森林土壤MBC质量分数先上升后下降,DOC质量分数前期下降快、后期下降慢的趋势。同一森林土壤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土壤MBC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30℃ > 20℃ > 10℃,土壤DOC质量分数则表现为10℃ > 20℃ > 30℃。培养56 d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土壤的MBC和DOC质量分数的下降幅度高于杉木林、柳杉林。柳杉林和常绿阔叶林SOC和DOC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杉木林(P < 0.05),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培养的土壤DOC质量分数较低,而MBC质量分数则较高。  相似文献   
64.
以南林‘895’杂交杨( Populus delotides × P. euramericana cv. ‘Nanlin895’)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CK、25、50、75和100 mmol·L-1 5种盐处理,研究盐胁迫对于‘895’杨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25 mmol·L-1盐处理可以促进‘895’杨的生长,100 mmol·L-1盐处理抑制了‘895’杨的生长。(2)盐处理增加了过氧化氢(H2O2)与丙二醛(MDA)含量,在100 mmol·L-1时处理20 d时最为显著。(3)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APX)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APX的峰值出现在25 mmol·L-1盐处理时,SOD、POD及CAT的峰值出现在50 mmol·L-1盐处理时。在100 mmol·L-1盐处理时,SOD、POD、CAT和APX活性显著低于对照。(4)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含量呈增加的趋势,100 mmol·L-1盐处理时,GR活性、As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谷胱甘肽(GSH)含量在1 d与10 d处理时随着盐浓度的上升而增加,20 d处理时,GSH含量在100 mmol·L-1盐处理较75 mmol·L-1盐处理微微下降。(5)根长、茎长和MDA、H2O2、GSH和AsA呈负相关关系;MDA、H2O2与SOD、CAT、APX呈负相关关系,与POD、GR呈正相关关系;SOD、CAT、APX3种酶互为正相关关系,POD与GR、SOD、CAT呈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低盐浓度(25 mmol·L-1)处理刺激了 ‘895’杨的生长,其通过提升抗氧化酶活性与抗氧化物质含量来维持活性氧平衡,避免受到毒害;高盐浓度(100 mmol·L-1)处理抑制了抗氧化酶与非酶抗氧化物质的作用,‘895’杂交杨受到了伤害;APX是 ‘895’杂交杨叶片内抵御膜脂过氧化最为关键的酶。  相似文献   
65.
鄱阳湖湿地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鄱阳湖湿地为研究对象,选取鄱阳湖湿地所覆盖的11个县市共30个采样点,测定了土壤剖面中重金属铜、锌、镉、铬、铅的含量,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鄱阳湖湿地土壤中5种重金属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ZnPbCrCuCd,且浓度均高于鄱阳湖土壤环境背景值,Cd、Cu和Pb元素含量超标最大,重金属污染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在垂直方向上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表现为从表层到深层逐渐减少的趋势,在水平方向上湖内中心区的含量较低,在岸边或近岸边的含量相对较高。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湿地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菌根真菌在退化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化喀斯特地区普遍具有生境基岩裸露,土层浅薄,生境保水性差,基质、土壤和水体等环境富钙的生态特征,是该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一大难题,而菌根真菌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对困难立地条件下的植物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分析喀斯特岩溶地区的恶劣立地条件,菌根菌的生理生态特性,表明通过菌根技术解决退化喀斯特地区的植被恢复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应用菌根技术必将提高喀斯特地区植被成活率,增加植物适应力,在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进程中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7.
上海市沿海防护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的季节动态、垂直分布及其与土壤因子间的关联,对上海市沿海防护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的积累、季节动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与土壤肥力指标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的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0~10cm和10—20cm土层微生物生物量磷的季节动态呈明显的“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7月;20~40cm和40—60cm土层的微生物生物量磷季节变化不明显。进一步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pH值、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的影响均体现在直接作用上,而土壤含盐量则体现在间接作用上。  相似文献   
68.
1 平原农区农林复合经营的形式平原农区的农林复合经营主要有:农田林网(带)、农林(果)间作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的生产目的、林木和农作物的培植和管理措施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1.1 农田林网(带)农田林网是指在一个相当广阔的地域内,为保护农作物而有计划地把多条主、副林带按照一定的结构和网络系统配置在易遭受自然灾害的耕地上的土地利用系统,是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在宏观范围上的具体应用。农田林网和农田基本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田边、路边和沟、渠边的隙地植树造林,既不多占耕地,又能改善生态环境,护农增产,增加…  相似文献   
69.
本研究报道基于生物酶的不同构型载体改装汽车进气系统对VOCs排放的影响。按照不同的比表面积,分别采用了普通PVC塑料管材内壁涂刷生物酶(P)、蜂窝状陶瓷管材内壁涂刷生物酶(C)、金属纤丝表面涂刷生物酶(M)3种构型改装汽车进气系统。通过汽车静态空载和路试实时采集排放尾气样本后,用GC-MS对汽车尾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检测到的总烃体积积分数看,改装后的效果分别为M>C>P。其中以处理M结构的效果最佳,其排放的总烃体积积分数分别是P的7.70%、C的7.87%。从本研究的VOCs的成分看,经处理M结构改装汽车进气系统后,未检测到乙苯等11种芳香性VOCs的成分,以及2,2-甲基-丁烷等8种烷烃、环戊烯等2种环烯烃,和烯烃中2-甲基-1-丁烯、2-戊烯。结果表明,生物酶-金属纤丝构型载体改装的汽车进气系统,尾气中的苯系物排放物苯、甲苯和二甲苯平均分别比对照降低34.48%、29.41%和27.03%。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