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9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25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阐述彰武县实施滴灌技术的必要性、膜下滴灌的优点以及膜下滴灌存在的问题,并介绍其系统组成,最后总结实施滴灌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不同水分条件下真菌接种和氮肥施加对小麦生长、水分利用效率及营养吸收的影响,以小麦品种Superb为材料,选取丛枝菌根接种(接种和不接种)和氮肥施加(0 kg·hm-2和180 kg·hm-2)在两个水分处理(拔节期开始,水分充足95%(WW)和水分胁迫40%田间持水量(WD))的温室条件下进行试验,分析开花期生长及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和成熟期产量及籽粒、茎秆氮磷含量的变化,最后对水分利用效率和籽粒、茎秆氮磷含量作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水分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AMF)均显著提高旗叶的比叶面积(SLA),其中,水分胁迫处理施氮显著降低叶片SLA,AMF接种显著增大叶片的相对含水量(RWC);两种水分条件下,菌根接种和氮肥(N)施加均显著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其中,水分胁迫处理下,AMF接种对Pn的影响显著,N肥施加和AMF接种后的Pn比CK高31%;两种水分处理下,N肥施加和AMF接种后小麦WUE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值升高,其中,水分胁迫环境下,AMF接种和N肥施加下小麦WUE分别提高了13.02%和1.17%,且不同处理下叶片稳定性碳同位素分辨率(CID)也有所升高。水分胁迫处理下,施N和AMF接种均显著提高小麦茎和籽粒氮含量、株高、生物量和产量,茎秆和籽粒的磷含量也显著升高。WUE与籽粒、茎秆氮、磷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CID与籽粒、茎秆氮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总的来说,N肥施加和AMF接种可显著改善小麦在干旱条件下的生长及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13.
奶牛子宫内膜炎(endometritis)主要是由于分娩或产后期间子宫内膜感染病原微生物而引起的生殖系统繁殖障碍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常造成奶牛屡配不孕、长期不孕而致淘汰,严重影响奶牛生产。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变形杆菌、衣原体等。多年来,奶牛子宫内膜炎一直依赖于传统  相似文献   
14.
利用Dynamax茎流测量系统和自动气象站分别对黄土塬区小麦(陕麦150)拔节期和开花期的液流变化及其周围气象环境因子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1)两个时期小麦茎流速率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为单峰型;液流启动时间分别为早晨7:00—8:00和6:00—7:00,在中午12:00—14:00左右达到各自峰值,其值大小分别为1.90和2.66g/h(4月24日和25日,晴天,拔节期),3.39和2.96g/h(5月18日和19日,晴天,开花期),21:00左右降到最低,夜间无明显液流;晴天茎流速率明显大于阴天。(2)不同时期茎流速率日变化与环境因子日变化紧密相关。相关分析显示,影响小麦茎流变化的主要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大气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其中,湿度与茎流速率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环境的逐渐变化和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探究适合小麦生长的施肥模式越来越重要。以小麦品种“九麦2号”为研究对象,设置五种氮磷配施模式(N0P0,N45P45,N90P90,N135P135和N180P180)对盆栽土壤进行处理,分析“九麦2号”不同生育期叶片耐热性电导率和荧光拐点变化特征及不同处理间耐热性差异。结果表明:①三叶期时,“九麦2号”叶片在N90P90处理下,耐热性最强。返青期和拔节期时,以N135P135处理下,小麦叶片耐热性能最强。②三叶期时,不同处理间荧光拐点温度差异极显著(P<0.01),电导率拐点温度也达到极显著差异(P=0<0.01)。其中,荧光拐点温度在N90P90处理下最大临界值为68.00℃;电导率拐点温度在N135P135处理下最大临界值为60.71 ℃。③返青期时,不同处理间荧光拐点温度差异极显著(P<0.01),电导率拐点温度差异不显著。其中,荧光拐点温度在N135P135处理下最大临界值为46.95℃;电导率拐点温度在N90P90处理下最大临界值为61.76 ℃。④拔节期时,不同处理间荧光拐点温度差异极显著(P<0.01),电导率拐点温度差异不显著。其中,荧光拐点温度在N135P135处理下最大临界值为46.37℃;电导率拐点温度在N90P90处理下最大临界值为66.70 ℃。根据结果,显示N90P90和N135P135处理下,小麦的热生理特征表现最佳,为后续的中试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职经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专业,该专业生将来的就业岗位主要是相关中小型企业中的销售代表、市场策划、业务主管、市场营销等,这些岗位大多都是需要具备预防经济纠纷发生的能力。经济法教学对于培养此类经管类专业生们来说是一门极为重要的职业基础课程,在高职经济法教学过程中,教学教师团队需要转变经济法的教学理念,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本文将主要基于营销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经济法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以望能够培养适用于社会中经济法营销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7.
氢氧稳定同位素在淡水湿地森林水文过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湿地森林在蓄洪防旱、净化水质等方面对区域水文过程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以往对于淡水湿地森林水文的研究多集中在运用传统水文学方法研究单一水文过程,很少将各水文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且各个过程对降水截留效应的影响程度也未全部量化。而利用水分子中天然存在的氢氧稳定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可综合反映并量化植被和土壤对降水的截留能力。文中综述湿地森林对水文过程调控作用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探讨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湿地森林水文研究中的进展,包括大气降水、林冠穿透水、降雨径流、土壤水、地下水、蒸发水、植物水的水分来源及各水体的转化关系等。在全球变化背景下,运用氢氧同位素技术系统定量地分析降水在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的分配比例对于揭示湿地森林植被结构对水文过程的调控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为建立淡水湿地森林植被恢复模式和制定保护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与小麦品质密切相关,尤其对面包烘烤品质有显著影响.目前,关于HMW-GS的一些优质亚基基因已被标记和克隆,并应用在育种中,从而为小麦品质的改良提供了理论根据.对HMW-GS的结构、分离方法、与小麦品质的关系、在育种中的应用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栽培农艺措施共同改善我国HMW-GS分布及含量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中国棉花副产品作为生物质能源利用的潜力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每年产生丰富的棉花副产品资源,包括棉秆和棉籽。棉秆和棉籽壳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高,棉籽仁含油量高,是适宜的生物质能源原料。从1980年到2014年,棉花主产区向西北内陆的新疆扩展,而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种植面积缩小,主要原因是植棉比较效益大幅下降。利用棉花副产品生产生物质能源,是既缓解中国能源压力又提高植棉效益的1个新途径。利用1980―2014年中国各省棉花种植数据,分析30多年来棉花种植的区域变化,估算棉花副产品的产量和作为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潜力。2014年棉花副产品的理论产量为3244万t,其中棉秆2236万t,棉籽1008万t。利用棉秆和棉籽壳可以生产1084万t生物炭或1355万t生物油,棉籽仁经生物质能源转化后可生产152万t生物柴油。利用棉花副产品生产生物质能源产品(生物油和生物柴油),其能源潜力可达1000万t标准煤。在利用30%和50%的情况下,能源潜力分别达到300万t和500万t标准煤。棉花副产品的能源化利用及其产业化发展不仅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能源供应压力,还能促进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棉民增收。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观察华支睾吸虫感染FVB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将12只健康雌性FVB小鼠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正常组与感染组,每组6只。感染组小鼠经口灌饲45个华支睾吸虫囊蚴。于感染后25d用NaOH消化法检测粪便虫卵阳性率,感染后第112天收集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情况;收集外周血,ELISA检测血清中华支睾吸虫特异性IgG抗体。虫卵检查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在感染后25d检查到虫卵,肉眼观察小鼠肝小叶边缘有白色结节样病变,肝脏表面有白色透明水泡。感染组小鼠血清中华支睾吸虫特异性Ig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见到虫体,炎症细胞浸润严重,纤维化明显并伴有点状坏死。肝细胞肿胀,肝窦狭窄,胆管扩张增生显著,胆管上皮细胞水肿、坏死,部分胆管上皮细胞胞浆均质红染。Masson染色显示肝脏组织尤其是虫体周围出现大面积纤维化。试验结果表明,华支睾吸虫感染FVB小鼠肝脏病变严重,因此可利用该品系小鼠建立华支睾吸虫感染模型,为深入研究华支睾吸虫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