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9篇
农学   2篇
  4篇
综合类   81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用火地塘林区1958、1988年两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获取该地区景观格局转化数据,应用马尔柯夫转移矩阵模拟该地区景观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显示:火地塘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和主要林分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与实际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用该模型模拟火地塘景观未来的变化情况,但是对火地塘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模拟结果要明显好于对主要林分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模拟。  相似文献   
72.
为探讨秦岭松栎混交林优势灌木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以松栎混交林优势灌木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对优势灌木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秦岭山地松栎混交林林内优势灌木为白檀、木姜子和胡枝子;白檀和木姜子、胡枝子叶片N的质量分数间存在显著差异,但3种灌木叶片中P质量分数和(质量分数ω(N)∶ω(P))无显著差异;优势灌木叶片N与P质量分数间、P质量分数与ω(N )∶ω(P)间呈正相关关系;优势灌木叶片N质量分数与土壤N质量分数、叶片P质量分数与土壤P质量分数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3.
以我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陕西省北部(陕北)、中部(关中)、南部(陕南)不同生物气候区内不同龄阶油松人工林下枯落物量及其碳储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幼龄林阶段后,不同生物气候区人工油松林林下枯落物含碳率在不同林分发育时期无明显规律;不同区域人工油松林下枯落物含碳率表现为陕南地区幼龄林含碳量明显高于陕北地区,其它林龄阶段含碳率也未表现出明显规律。陕北,关中和陕南地区油松林枯落物生物量和碳储量,均随林龄的增大逐渐增大;不同纬度下,中龄林和近熟林下枯落物生物量和碳储量呈陕北>陕南>关中的趋势,并未表现出随纬度降低而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74.
浆果紫杉木质部栓塞恢复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用导水率测定装置和压力套技术研究了自然状态下浆果紫杉(Taxus baccata L.)枝条木质部栓塞的恢复状况。在生长季用压力套使枝条人为产生栓塞,然后分不同处理研究其恢复程度。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浆果紫杉已栓塞化的木质部在水势为-1.62MPa的条件下2h即可恢复,且恢复的程度随水势的升高而增大。文中讨论了恢复的条件和机理。  相似文献   
75.
基于马尔柯夫模型的火地塘林区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火地塘林区1958、1988年两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获取该地区景观格局转化数据,应用马尔柯夫转移矩阵模拟该地区景观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显示:火地塘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和主要林分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与实际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用该模型模拟火地塘景观未来的变化情况,但是对火地塘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模拟结果要明显好于对主要林分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模拟。  相似文献   
76.
林分密度对人工油松林下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黄土丘陵区宜川县铁龙湾林场3种林分密度人工油松林对林下的植物组成、植物优势种、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下双子叶植物科的数目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单子叶植物在中密度林分下最少,在小、大密度林分下数量基本一致.在小、中、大密度林分下的优势种分别是豆科和蔷薇科、菊科、忍冬科.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各指数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减小,只有草本Simpson指数(D)和Shannon-Wiener指数(H')在中密度和大密度林分下比较接近.林下的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总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不同林分密度下灌木层各器官的生物量的分配呈现出不同,草本层的地下生物量均大于地上生物量,但地下生物量均随林分密度的增加呈现为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77.
为探究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内的短柄枹栎、麻栎、锐齿槲栎和栓皮栎的叶脉序特征差异,对4种栎属树木的叶片进行扫描,使用LEAF GUI叶脉序分析软件对叶脉序特征进行提取,通过主成分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多重比较等方法对叶脉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麻栎、锐齿槲栎和栓皮栎通过增大叶脉密度来适应寒冷和干旱环境;2)麻栎和锐齿槲栎的叶脉间距离、叶脉边缘三维面积和二维面积以及闭合环形结构体积相对较小,叶脉密度和网眼密度相对较大,其叶脉系统运输能力更强;3)麻栎、锐齿槲栎和栓皮栎的叶脉密度和网眼密度相对较大,增强了叶脉系统的机械支持能力和抵御外部损伤能力。  相似文献   
78.
目的生物量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估计碳储量的重要依据,太白山为秦岭主峰,了解其森林的生物量分配特征,将为秦岭植被恢复过程中森林固碳动态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以太白山锐齿栎原始林和次生林1.5 hm2样地中所有胸径(DBH) ≥ 1 cm木本植物数据和地形及土壤养分数据为基础,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了林分中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随生境、尺度和径级的变化规律。结果锐齿栎原始林和次生林样地平均地上生物量分别是279.50 t/hm2和217.81 t/hm2,且不同生境中的地上生物量各有差异:在原始林土壤全氮含量较高的生境中地上生物量较小,而次生林中速效磷含量较高的生境中地上生物量也较小。同时,在原始林凹凸度较大的生境,其地上生物量较大。在相同取样尺度下原始林样地的地上生物量均大于次生林;而在同一块样地中地上生物量与取样尺度不相关。原始林各径级平均地上生物量随径级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在第Ⅵ径级中的平均地上生物量最大。次生林各径级平均地上生物量随径级的增加而增大。在第Ⅳ ~ Ⅶ径级中,原始林平均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次生林,而在第Ⅸ径级中,原始林平均地上生物量小于次生林。结论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干扰、生境异质性、径级大小均会影响太白山锐齿栎林的地上生物量分布。   相似文献   
79.
以秦岭火地塘林区1958年、1988年和2004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为主要数据源,利用景观结构分析软件,分析比较该林区3个时期景观格局变化情况,探讨人为干扰对林区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火地塘林区高强度的外界干扰,增加了该地区的景观多样性和丰富度;干扰形成的次生森林景观比原生森林景观类型数增多,同时引起部分景观类型的消长变化;森林采伐后林区景观分维数降低,斑块形状变得规则,但随着植被的恢复,各景观类型的斑块形状逐渐复杂,景观的异质性增加。火地塘林区景观格局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外界干扰对森林景观格局的影响,以及森林自主恢复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80.
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的效果显著,乙烯利刺激割胶技术已在天然橡胶生产中普遍采用,但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的机制还不明确,仍是目前橡胶树产排胶机制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近年来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对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机制研究的结果,认为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从水通道蛋白方面探讨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