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1.
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丰富,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研究降水特性变化可为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及Morlet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柴达木盆地4个典型气象站1957—2016年降水时间序列特征。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近十几年来降水量有所增加,并且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突变,4个气象站年降水量普遍存在2年左右的周期性,表现出多时间尺度特征。柴达木盆地是大陆性干旱气候区,东部地区降水仍较多地受东部季风的影响,而冷湖站及大柴旦站受同一气候因素影响的可能性较大,格尔木则可能受到西南季风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根据辽宁储粮生态区气候特点以及地区储粮工作实际,对近年来保水减损工作进行总结,主要开展了智能通风、膜下环流通风、偏高水分储粮、低温(准低温)储粮应用,达到了降低水分损失和提高效益的目的,以期为储粮保水减损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为了探明迪卡517、郑单1002喷施外源ABA后脱水速率变化的分子机制,发掘影响脱水速率的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及代谢通路,利用Illumina HiSeq~(TM)2500测序仪分别对喷施ABA前后迪卡517(脱水速率较快)和郑单1002(脱水速率较慢)的穗位叶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原始序列经过质量控制、基因组比对、测序饱和度、基因覆盖度及冗余序列分析后进行基因功能注释。结果显示,迪卡517外源ABA处理与正常生长条件对比组检测到1 73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 251个为上调表达基因,481个为下调表达基因;郑单1002外源ABA处理与正常生长条件对比组检测到5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4个为上调表达基因;迪卡517外源ABA处理与郑单1002外源ABA处理对比组检测到3 86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 946个为上调表达基因。不同对比组中筛选到差异表达基因GO分类情况、COG基因产物分类、KEGG代谢通路分析不同。转录因子分析共获得多个重要的转录因子家族,主要有AGC蛋白激酶家族、AP2/ERF转录因子家族、ARID转录因子、AUX/IAA转录因子家族、Alfin-like转录因子、Aur转录因子家族、B3转录因子家族、BBR-BPC转录因子家族、BES1转录因子、BUB转录因子、C2C2-CO-like转录因子等。Zm00001d035000、Zm00001d042063、Zm00001d045314等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均在迪卡517和郑单1002中表达。对所有检测到的差异表达基因GO分类分析获得73个差异表达基因与水分代谢相关,推测这些基因作为外源ABA调控的下游基因起作用。  相似文献   
94.
95.
为了探索不同糜子品种萌芽期耐镉性差异,采用40个不同的糜子品种,测定0 μmol/L (蒸馏水,对照)、200 μmol/L镉溶液胁迫下不同糜子品种种子胚芽长、胚根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干质量与胚芽干质量等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对不同糜子耐镉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镉胁迫对糜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影响较小,而对活力指数影响较大;200 μmol/L Cd2+胁迫浓度对糜子根长、根干质量的抑制作用大于芽长、芽干质量,并且对芽鞘长、根冠比的胁迫程度分别大于芽长、根干质量。镉胁迫处理下,活力指数与根长、芽长、芽干质量,根长与芽长、根干质量、根冠比,芽长与芽干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对各指标胁迫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将40个糜子品种划分为3种类型,即敏感型、中间型和耐镉型,分别占参试品种的 60.0%、17.5%、22.5%,其中‘陇糜6号’‘晋糜1号’‘晋黍7号’‘晋糜4号’‘陇糜8号’‘陇糜7号’‘内糜9号’‘榆糜2号’‘宁糜15号’等可作为耐镉糜子品种应用于陕北矿区镉污染土壤修复。  相似文献   
96.
为明确两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生长的影响,促进新型调节剂的实际应用,以大豆合丰50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梯度的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AP_2和CGR_3浸种对大豆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调控效应。在大豆盛花期(R~2)和盛荚期(R4)通过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片胞间CO_2浓度,分析了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对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适宜的浓度下均可使大豆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其中100 mg·L~(-1)AP_2和50 mg·L~(-1)CGR_3浸种浓度处理使合丰50的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18.90%和11.30%。应用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了大豆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由此,初步推断AP_2和CGR_3使大豆增产可能与调节剂对叶片光合生理的调控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7.
为明确氮、锌肥配施对小麦籽粒不同类型混合粉锌营养品质的影响规律,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锌肥配施对小麦籽粒产量、不同类型混合粉中氮、锌含量及其累积量的影响及混合粉中植酸含量、植酸与锌的摩尔比(PA/Zn)和锌日吸收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锌肥处理对小麦籽粒产量、各类型混合粉中的氮含量及其累积量无显著影响;与不施氮对照比较,施氮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提高93.7%,各类型混合粉中氮含量及其累积量显著提高,以施氮量240 kg·hm-2处理最高。喷锌处理下,各类型混合粉中锌含量显著增加,精制粉、标准粉、通粉和全粉中锌累积量较对照依次提高了63.3%、58.0%、48.6%和50.9%;施氮后,各类型混合粉的锌含量及其累积量显著增加,以喷施锌肥处理更为明显。全粉和通粉中的植酸含量显著高于精制粉和标准粉,但PA/Zn低于精制粉和标准粉。喷锌后,精制粉、标准粉和全粉中植酸含量增加13.0%~ 15.4%,但PA/Zn下降23.8%~34.7%;施氮降低了精制粉、通粉和全粉中的植酸含量和PA/Zn。全粉中锌日吸收量为0.98 mg·d-1,显著高于其他各混合粉;喷施锌肥后,各类型混合粉的锌日吸收量提高了 35.9%~61.0%;施氮显著提高了各类型混合粉的锌日吸收量。  相似文献   
98.
为明确化肥、有机肥、生物菌肥配施对黄土旱区大豆光合性能、生物量分配和产量的影响,试验以‘汾豆78号’为试材,化肥比例配施(N、NPK、2NPK)、化肥有机肥配施(NPK-O)、化肥生物菌肥配施(NPK-B)及露地施氮对照6个模式处理,解析叶片光合生理变化和生物量积累、分配规律与产量形成之间的关联机制。结果表明:(1)2NPK、NPK-O和NPK-B模式大豆开花期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及蒸腾速率提升1.8%~5.3%,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8.8%~19.3%;(2)NPK、NPK-O和NPK-B模式显著提升大豆结荚期茎、叶生物量19.9%~46.3%;(3)NPK、2NPK和NPK-B有效调控豆荚、籽粒间生物量转化,显著提升粒荚比、收获指数11.9%和19.6%;(4)化肥优化配施模式大豆产量平均增幅34.0%,而NPK-O平均增幅41.3%,NPK-B平均增幅36.8%。总之,化肥、有机肥、生物菌肥配施具备优化土壤水肥环境,有效调节大豆叶片光合性能和生物量分配,保证旱地大豆产量稳定提升的根本效能。  相似文献   
99.
采用药膜法和混粮法通过苦皮藤素和硅藻土两种新型储粮药剂对常见5种储粮害虫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Fab.)、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Enderlein)和嗜卷书虱Lisposcelis bostrychophila Bodonnel进行药效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苦皮藤素和硅藻土对以上5种储粮害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苦皮藤素对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Enderlein)防治效果优于硅藻土。  相似文献   
100.
为了丰富陕北地区的大豆种质资源,研究基于50份黑龙江大豆资源和随机区组试验,通过调查大豆全生育期的9个农艺性状,基于变异系数计算,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大豆资源。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单株荚粒数,百粒重和分枝数是评价50份大豆资源的优势指标;因子分析结果可知,9个农艺性状可归为5个主效因子,其中单株荚粒数是评价50份大豆资源的第一主效因子,百粒重为第二主效因子,分枝数、全生育期和节间长度分别为第三、四和五主效因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0份大豆资源聚为4个类群,其中第四类群和其他三个类群的差异较大,单株荚粒数具有显著优势,适宜在当地种植。研究通过对50份大豆资源进行9个农艺性状的调查及综合评价,总结当地大豆的生产特点,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大豆资源,为丰富当地的大豆多样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