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不同除草剂对糜子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黄黍子为材料,以喷清水不除草作为对照,研究在糜子4~5叶期喷施56%二甲四氯钠盐可湿性粉剂、72% 2,4 D丁酯乳油及人工除草对糜子田杂草的防除效果,为筛选适宜糜子田的除草剂种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二甲四氯钠盐可湿性粉剂和2,4 D丁酯乳油对糜子田阔叶杂草均有一定的防除效果,平均株防效分别为69.33%、39.62%;与人工除草相比,两种除草剂导致糜子产量分别下降10.27%、12.47%,但与喷清水不除草对照相比,两种除草剂处理下的糜子产量分别高193.6%、186.4%;与2,4 D丁酯乳油相比,二甲四氯钠盐可湿性粉剂对糜子田阔叶杂草的平均株防效较高,地上部积累干物质较多,叶绿素和单株绿叶面积较大,最终获得较高的产量。因此,二甲四氯钠盐可湿性粉剂对糜子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较优于2,4 D 丁酯乳油。  相似文献   
142.
为监控鸡和猪组织中酰胺醇类药物残留,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建立了同时测定鸡和猪组织中甲砜霉素(TAP)、氟苯尼考(FF)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FFA)残留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样品经2%氨化乙酸乙酯溶液提取,PEP-2固相萃取柱净化,N,O-双三甲基硅烷三氟乙酰胺(BSTFA)衍生,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甲砜霉素、氟苯尼考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在5~50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本方法在鸡、猪肌肉、皮+脂(脂肪)、肝脏和肾脏中的检出限均为5μg/kg,定量限均为10μg/kg,在鸡和猪各空白组织添加10~5000μg/kg浓度水平下,其平均回收率在88.1%~106.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5%~10.8%之间。结果表明:本方法准确可靠,普遍适用于鸡和猪各组织中TAP、FF、FFA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3.
通过不同时期喷施硅肥,研究硅肥对高粱产量、光合速率及抗折力的影响,为硅肥在高粱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用"归来"牌液体硅肥,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共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研究结果表明:喷施硅肥具有提高高粱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的作用,可以降低重心高度提高茎秆抗折力,提高高粱籽粒中淀粉、蛋白质、脂肪含量,其中以高粱10片叶时期喷施硅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4.
研究施用氮锌肥下夏玉米植株干物质、氮锌元素累积和分配的变化,为锌肥的合理利用及肥料配施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再裂区设计,主因素为90,180,225 kg/hm2 3个施氮水平,副因素为0,4.5 kg/hm2 ZnSO4·7H2O 2个喷锌处理,副副因素为郑单958和谷神玉66 2个玉米品种,大田条件下研究施用氮锌肥对不同玉米品种籽粒产量、植株干物质累积动态和各器官氮锌元素吸收、累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180,225 kg/hm2下夏玉米籽粒产量分别达9.77,10.42 t/hm2,较90 kg/hm2处理平均增加18.0%;吐丝后以施氮量225 kg/hm2下干物质量较高,成熟期以90 kg/hm2处理的穗轴和籽粒干物质量分配比例较高。成熟期施氮量225 kg/hm2处理各器官中氮含量、茎中锌含量以及叶和籽粒氮、锌累积量均表现出优势,而90 kg/hm  相似文献   
145.
【目的】穗花杉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较广但是数量稀少。旨在研究其种群年龄结构和数量动态变化并分析其产生原因,从而为其保育策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样地调查法,设立7个20 m×20 m的穗花杉样地(GS-01、GS-02、GS-03、GS-04、GS-05、GS-06、GS-07),对其物种组成、数量、胸径等数据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的方法,探讨江西官山穗花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并绘制出静态生命表,得出种群存活曲线、死亡曲线、生存函数曲线和时间序列预测表。【结果】(1)7个样地共有物种33科56属67种,构成群落的优势科是樟科Lauraceae、山茶科Theaceae、壳斗科Fagaceae,穗花杉在不同样地的不同冠层中的优势地位不同,如在乔木层中,GS-24样地穗花杉重要值最大(64.95),GS-28样地穗花杉重要值最小(4.24)。(2)不同样地内的穗花杉种群年龄结构不同,GS-01、GS-02、GS-07样地的穗花杉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GS-03、GS-04、GS-05...  相似文献   
146.
为了探明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对镉毒害的形态和生理响应,采用室内水培试验,以‘晋糜9号’和‘陇糜6号’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营养液(CK)、200μmol/L含镉营养液处理下(T)糜子幼苗地上部和根系形态指标、干物质和叶片生理等指标,研究镉胁迫对糜子幼苗生长及抗性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下2个糜子品种的株高、倒二叶叶长、叶宽、叶面积等指标基本均降低。随着胁迫时间的推移,2个糜子品种总根长、根表面积、根干重、茎干重、叶干重等指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个品种根冠比均增加;胁迫后8 d‘晋糜9号’叶干重和茎干重下降幅度高于‘陇糜6号’。镉胁迫下2个品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氧自由基含量等指标均增加,其中‘晋糜9号’的MDA、氧自由基增加幅度均高于‘陇糜6号’。研究发现,长时间镉胁迫能够抑制糜子幼苗地上部和根系生长,提高MDA含量和氧自由基积累量,‘陇糜6号’可能通过提高POD活性以降低氧自由基积累和膜质过氧化程度,减弱地上部生长受伤害程度,以达到耐镉能力强于‘晋糜9号’。本研究结果可为镉污染地区应用新型...  相似文献   
147.
为探明错株种植方式对黄淮海地区密植夏玉米植株碳氮代谢的调控作用,以‘郑单958’为材料,设置6.75万(D1)、8.25万(D2)和9.00万株/hm2(D3)3个密度水平,错株(S)和对株(CK)种植2种方式,测定植株氮素(N)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积累量、花前转运量、花前转运效率、花前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花后积累量以及收获指数。结果表明:1)增加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植株N和NSC的积累量、花前转运量和花后积累量,但降低了N和NSC转运效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P<0.05);过高密植水平(D3)不利于籽粒中碳氮的积累和转运;其中,碳氮积累和转运量以D2最高。2)错株种植(S)可显著增加夏玉米植株N和NSC的积累量,促进N和NSC花前的转运和花后的积累,并可显著提高花前N和NSC转运效率(P<0.05)。3)在各处理组合中,D2S的N和NSC积累量、花前转运量和花后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且D2S的N和NSC转运效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与对照(D1CK)相比并未显著下降。综上,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在8.25万株/hm2密植(D2)水平下采取错株(S)种植方式可显著提高整株的氮素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并促进其向籽粒的转运,获得较高的N、NSC收获指数和产量。  相似文献   
148.
不同夏玉米品种氮素积累利用的差异及其水氮调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不同夏玉米品种氮素积累利用的差异及其对水氮调控的响应特征,以黄淮海地区主栽11个夏玉米品种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开展水氮处理[自然降雨(W0)和灌水处理(W1);不施氮(0 kg/hm~2 N,N0)、低氮水平(150 kg/hm~2 N,N1)和正常施氮(225 kg/hm~2 N,N2)]对不同夏玉米品种氮素积累、转运、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夏玉米品种在氮素积累、转运、吸收和利用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氮肥利用效率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0.97%。以氮肥利用效率为依据进行聚类分析将11个夏玉米品种分为高(H)、中(M)、低(L)氮肥利用效率3类氮效型。水氮措施对夏玉米氮素积累和利用具有显著影响,且H型和M型品种较L型品种对水氮环境具有更强的稳定性。灌水和施氮均显著提高了3类夏玉米品种的植株氮素积累量,且L型品种对灌水处理的响应最大;H型和M型品种在W1N2处理下植株氮素积累量最高,而L型品种在W1N1处理下最高。灌水和施氮总体上增加了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但降低了氮素转运效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和氮素收获指数。水氮措施显著影响氮素吸收效率,且3类品种均以W1N1处理最高。因此,适当减少氮肥施用并配以合理的灌溉是提高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揭示泰宁地区天然林与人工林锥栗外生菌根真菌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方法】以泰宁县天然锥栗林与人工锥栗林为采样地,采集锥栗根际土壤和根系样品,检测土壤理化性质,采用菌根学形态描述和分子鉴定对锥栗根部外生菌根真菌类型进行鉴定,并分析其侵染率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天然林锥栗与人工林锥栗之间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天然林锥栗样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与含水量显著高于人工林锥栗样地。人工林锥栗与天然林共鉴定到五类外生菌根真菌,隶属于2门3科5属。其中天然林锥栗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的侵染率最高,达到了33.62%;而人工林锥栗橙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citrinum)的侵染率最高,为65.61%;此外,乳菇(Lactarius kesiyae)、绒盖牛肝菌属(Xerocomus sp.)和红菇属(Russula sp.)也是泰宁地区锥栗的主要外生菌根类群。外生菌根真菌侵染率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值、全磷、全钾和含水量与菌根侵染率密切相关。【结论】泰宁地区锥栗天然林与人工林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存在差异,且天然林外生...  相似文献   
150.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叶面喷锌时期(不喷锌、苗期和拔节期1∶1喷锌、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锌、大口期喷锌,喷锌量均为ZnSO4·7H2O 4.5 kg/hm2)对10个夏玉米品种植株中铜、锰、铁、锌含量及分配的影响,探讨产量和微量元素含量间的关系,为叶面锌肥在夏玉米生产上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不喷锌处理相比,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锌显著提高了夏玉米籽粒中铜和锌含量,提高了籽粒中铜、铁、锌累积量,显著提高了铜的收获指数,但降低了锌的收获指数,对锰、铁含量及其收获指数均无显著影响。品种间比较,发现迪卡653籽粒中铜含量最高,谷神玉66籽粒中锰和锌含量最高,隆平638和伟科702籽粒中铁含量最高,平均值分别为9.71、9.56、50.74、51.83 mg/kg;铜、锰、铁、锌的收获指数分别以迪卡653、秋乐618、伟科702、德单5号最高。与不喷锌处理相比,喷锌处理产量均显著提高,以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锌处理、大口期喷锌处理较高,两者差异不显著,分别提高3.2%、4.7%。产量与籽粒锌含量及其他组织铜、锰含量呈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