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1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水稻恢复系C224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分析了C224对条纹叶枯病抗性的遗传效应,并考查了C224与7个保持系组配的杂交组合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C224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的混合遗传模型(E-1),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分别为-12.47和-24.75,均呈负向显性,上位性和互作效应明显;主基因的遗传率为92.12%,多基因遗传率为2.74%,抗性遗传存在明显的主基因效应。在C224与7个保持系组配的杂交组合中,有5个组合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达到高抗或中抗水平。  相似文献   
72.
长期以来,玉米育种家们已注意到亲本间有亲缘关系的杂交种比亲本间无亲缘关系的低产。后来,几位学者调查了不同类型玉米亲本自身的数据,测定亲本间的相关程度,试图弄清其与杂交优势的关系。但即使在一个种内所得结果也不尽一致。看来用自交系自身的数据来预测自交系间的杂种优势不是最佳方法。此外,根据自身值计算的自交系间的距离与用自  相似文献   
73.
辽宁省中熟水稻品种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省水稻区域试验中熟组参试品种(品系)为研究对象,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参试品种加以综合分析,应用模糊数学理论与方法鉴定了以辽星1号为代表的一批产量潜力大、丰产性好、抗病性强、米质优和综合表现好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74.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旱 946,原品系HP94- 6,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栽培研究所育成的旱稻新品种。该品种是1 989年以优质、高产、抗病的 89S60 91为母本 ,早熟、抗旱性强的陆南旱谷为父本 ,经人工杂交 ,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1 989年在沈阳组配杂交 ,1 990年所内种植F1 代 ,编号为 1 0 98,1 991年所内种植F2 代 ,编号2 0 2 3,1 991年冬海南种植F3代 ,编号 30 4 2 ,1 992年种植F4代 ,共 6个株系 ,选择编号 40 2 8株系 ,1 992年冬在海南种植 ,编号S1 0 8,各性状表现整齐一致 ;1 993年在旱田进行产量鉴定 ,区号HJ -39 ,1 994年旱田产比试…  相似文献   
75.
为从农学的角度出发,找到与水分胁迫下产量关系密切的生理生化指标鉴定水稻品种的抗旱性,在水稻的孕穗期和减数分裂期分别对水、旱两处理各种类型稻做了8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与分析。并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将8项生理生化指标与旱作时产量进行分析,结果为孕穗期以失水速率入选方程,减数分裂期以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入选方程,可以认为,在水分胁迫下,孕穗期叶片的失水速率指标与减数分裂期叶片蛋白质含量指标与其产量的关系密切,这两个生理生化指标在两个水稻发育的重要时期能较准确地反映水稻品种的抗旱能力。可以作为鉴定水稻品种抗旱的指标与方法加以试用。  相似文献   
76.
本文着重介绍了近年来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的新技术、新方法,并分析了每种技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77.
水稻不同外植体组织培养的差异性及其后代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用适宜的外植体,使水稻出苗率最高且最易获取有利变异。[方法]以成熟胚、幼胚、幼穗及花药为外植体进行水稻组织培养,考察同种培养条件下4种外植体的诱愈率及诱苗率,并调查各种方法所获后代的有利变异率。[结果]以成熟胚为外植体时诱愈率最高;以花药为外植体时获得的愈伤组织诱苗率最高;以成熟胚为外植体时获得的后代材料有利变异率最高。[结论]该研究为水稻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8.
79.
我们的老师周毓珩研究员,1931年生,原籍河北省丰南县张六庄,出身农民家庭,1950年于辽东省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辽东省立熊岳农业实验站工作。历任技术员、副股长、副科长和盘山水稻分站站长,1957年调到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系,任稻作组组长、稻作室副主任,1963年晋升农业技师,1965年任稻作所副所长(主持工作),1980年起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80.
杂交水稻结实率问题结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结实率是产量的重要构成要素,结实率对产量的影响仅次于穗数,提高水稻结实率可直接增加穗粒数,提高水稻产量。尤其在杂种优势的利用中,结实率是影响杂交稻产量潜力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5,13,23〕。本文就水稻结实率概况、杂交稻结实率低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加以讨论。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