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3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7篇
  30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1.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小麦旱地品种晋麦47和西峰20、水旱兼用型品种石家庄8号和水地品种4185为材料,分别进行0水(T0)、一水(T1)和二水灌溉(T2)处理(每次灌水量60mm),研究了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根系分布、耗水量、产量因子与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拔节前不灌溉,拔节到开花期亏缺灌溉,促进干物质积累和深根发育。随着灌溉水的增加,耗水量显著增加,产量和WUE与耗水量呈二次曲线关系。T0处理显著减少了干物质积累和成穗数,产量、经济系数(HI)和WUE最低。T1和T2产量的提高主要是增加了穗数和穗粒数。灌浆期水分亏缺降低了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加速了功能叶片的衰老,但诱导了花前储存碳库的再转运,显著提高了HI和产量。因此,在拔节和开花期亏缺灌溉促进根系生长,提高了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而产量和产量WUE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增加了灌浆期叶片的Pn和光合功能持续期,促进花前储存碳库的再转运,显著提高了HI。  相似文献   
92.
从新时期林业工作的发展目标出发,解析了林业工作具有的几大特点,并就新时期林业工作的发展给予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3.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从植物不同种属和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水分利用效率的进化、水分利用效率的遗传及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水分利用效率的转基因和基因克隆、水分利用效率的育种改良及生物节水研究发展趋势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说明水分利用效率遗传育种改良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将在生物节水、节水农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
小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生理性状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慧  张正斌  徐萍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9):1796-1803
为了明确小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与相关生理性状的遗传相关关系,为小麦水分利用效率遗传育种提供信息,本实验选用了4个抗旱和高产小麦品种,组成4×4完全双列杂交试验。通过对亲本和杂交后代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麦灌浆早、中、晚期,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合速率(Pn)与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成负相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叶温(Tl)呈负相关,且在灌浆后期达到极显著负相关;与气孔导度(Cond)呈现二次曲线的趋势。说明叶片WUE和相关性状间在灌浆期间有很好的遗传相关关系,可以在小麦WUE生理遗传育种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95.
黄淮小麦农艺性状演变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黄淮小麦品种农艺性状演变趋势分析,研究黄淮小麦适应气候变化自然选择和人工高产育种选择的规律。【方法】记载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小麦进化材料和现代小麦品种不同生育期的农艺性状,收获后测定产量性状。【结果】小麦在进化过程中,分蘖和叶片数有减少的趋势。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野生种,株高有增加的趋势;从六倍体野生小麦到现代小麦,株高和生物学产量又有明显降低的趋势。单株总叶面积在返青—抽穗期是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农家种<现代品种,在开花期—灌浆期是六倍体>四倍体>农家种和现代品种>二倍体,表现相反趋势。小麦单株生物学产量有降低的趋势,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有增加的趋势。【结论】野生种具有适应低温和生长缓慢的野生生长方式和遗传特性,现代品种适应气候变暖而提早成熟,减少分蘖,避免旺长遭遇冷害,后期叶片将更多的干物质转运到籽粒。  相似文献   
96.
作物表皮蜡质作为一种综合抗性指标,在最近几年成为国际上一个研究热点。极长链脂肪酸类物质(VLCFA,Very-Long-ChainFatty acids)及其衍生物是植物表皮蜡质的重要成分,在增强植物抗旱保水能力、提高抗冷性、改良作物品质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该文介绍了表皮蜡质的主要成分,表皮蜡质和VLCFA在植物抗逆过程中发挥的功能,以及表皮蜡质的合成通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7.
本文就无融合生殖的定义,无融合生殖类型及产生途径,无融合生殖育种的基本条件和判别方法及无融合杂种优势固定育种的优越性等若干问题作了探讨,以促进无融合生殖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98.
机插水稻大田高产栽培技术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插水稻实现了定行、定深、定穴和定苗栽插,满足了高产群体质量栽培中宽行、浅插、稀植、通风通光的要求,但机插秧采用中小苗移栽与常规手插秧相比,其秧龄短、抗逆性差、缓苗期相对较长、分蘖具有爆发性、够苗期提前、高峰苗容易偏多,使成穗率下降,穗型偏小。针对机插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结合本地区特点及近年来推广经验,  相似文献   
99.
实现水稻机械化插秧是全省“十五”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自1999年开始试验工厂化温室育秧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众所周知,在成熟插秧机具支持下机插成功的关键是育好秧。  相似文献   
100.
从传统育种(优选法)→常规育种(杂交)→现代育种(基因工程、分子育种)。育种是从一门有艺术的科学,发展成了是一门有科学的艺术。如今育种的科学性比艺术性更加重要。育种学是一门高度抽象和系统综合的哲学,有一定创新理论指导和需要精湛艺术的科学。育种学家必须是一个多面手,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关键的基因及创造新的基因型,亲本选配和后代选育是关键艺术。育种学是环境学中的优生学,是生态学中的经济学。作物育种应该遵循以下8大原则:克服高产限制因子原则,高产原则,稳产原则,适应性广原则,自然资源高效利用原则,满足社会需求原则,生态选择适应原则,演变进化创新原则。育种学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应该重视各种育种技术的相互结合和合理利用,发展和提高育种的科学和艺术水平,同时提高育种效率,选育出更多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