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4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7篇
  30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植物水通道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等植物细胞质膜、液泡膜上存在着丰富的水通道蛋白,它广泛分布于几乎所有器官和组织,并具 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文章介绍了植物水通道蛋白的发现、结构、分类以及近年来在亚细胞定位、基因表达和功能 方面的研究进展,初步探讨了植物水通道蛋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2.
为探讨伤流量日变化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筛选抗旱节水品种.本研究对华北地区广泛种植的10个玉米品种日伤流量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上午时的根系伤流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特别是7:00 - 8:30的伤流量与产量有直接的线性关系,说明清晨时的伤流量可以作为一个直接的抗旱性指标.同时以上午时的伤流量和产量为指标可将供试品种...  相似文献   
73.
中国现代革命的发展历程可以明显分为3 个阶段: 第1 阶段是“红色革命”, 从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2 阶段是以发展工业革命为代表的“黑色革命”, 从1949 年新中国成立开始到2000 年中国基本进入小康初级阶段; 第3 阶段是2000~2010 年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绿色革命”。中国在不到100 年内实现了从“红色革命”到“黑色革命”再到“绿色革命”的三大跨越。中国未来必须走以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绿色制造和绿色农业为主的低碳经济发展的“绿色革命”之路, 才能保障生态环境改善和食品安全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4.
耐盐小麦品种在干旱条件下的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干旱、盐碱等逆境胁迫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自然灾害, 培育抗旱抗盐高产小麦品种是我国北方小麦育种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对来自新疆的"新冬26"和来自河北沧州的"沧麦6001"、"沧麦6002"、"沧麦6003" 共4个小麦品种, 进行了苗期耐盐性初步鉴定, 了解4个耐盐小麦品种的耐盐能力差异, 并对2010-2011年2年中大田干旱条件下4个小麦品种的相关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 为小麦耐盐、耐旱品种改良与遗传育种提供参考信息。研究结果表明, 在100 mmol·L-1 NaCl处理下, "新冬26"的根与苗的相对生长量高于3个沧麦品种; 在200 mmol·L-1 NaCl处理下, "沧麦6003"根与苗的相对生长量较高; 同时经过100 mmol·L-1 NaCl处理后, 4个品种的根苗长度比均有所降低, 但"新冬26"在200 mmol·L-1 NaCl处理下, 较100 mmol·L-1 NaCl处理下根苗长度比增大, 说明这个品种对高盐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在大田干旱条件下, 耐盐品种"新冬26"与沧麦"6001"表现耐旱高产。进一步分析干旱条件对耐盐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 对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 单株籽粒产量与分蘖、穗粒数、小穗数、单株生物学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经济系数呈显著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分蘖、小穗数、穗粒数、单株生物学产量4个农艺性状决定了单株产量75.9%的变异。以上试验结果说明, 在筛选耐盐耐旱小麦品种时, 应考虑选择分蘖、小穗数、穗粒数、单株生物学产量等指标比较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75.
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小麦叶片和冠层的水分利用效率估算模型,并阐述了小麦光合与水分利用效率关系的研究进展,为当前节水农业提供了大量信息.  相似文献   
76.
21世纪蓝色革命的崛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绿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的发起人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Norman E.Borlaug提出了“蓝色革命-让第一滴水生产出更多粮食”(Blue Revolution-more crop for every drop)。结合目前我国水资源严重危机 的现状和水资源治理调控的大政方针,提出我国进行蓝色革命的五大攻关方向,即开发空间云水资源,降水资源的涵养和调控,水资源的区域宏观调配,节水农业和生物节水。国内外在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方面,从遗传育种规律分析到基因定位再到转基因研究正在深入开展,简介了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生理遗传育种和分子标记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21世纪的农业将是高效益 的农业,人类利用常规育种和转基因技术相结合,通过某些特定基因的高效表达培育出抗病虫、抗逆境、高效利用养分与水分、光能的优质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77.
本文综述了小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研究进展,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78.
生态养猪技术的主要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对生态养猪的技术要求、注意事项以及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79.
针对华北平原节水农业的方向,保障水资源和粮食及生态安全的目标,开展了高水分利用效率农业(简称高水效农业)微观和宏观等学科交叉研究。在微观研究方面,先后开展了小麦节水品种鉴定和选育、小麦水分高效利用生理遗传调控、相关基因克隆和功能及转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研究,最近又向水分高效利用分子设计育种和基因编辑等新技术进军;选育出7个小麦品种,其中两个国审品种;出版代表性著作《小麦遗传学》和《作物抗旱节水的生理遗传育种基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在宏观研究方面,开展了旱地和高水效农业,水资源和粮食安全,作物适应气候变化,绿色农业,粮食丰产增效等研究;撰写了建设黄淮南片第二粮仓等重要咨询报告30多份,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采用和国家领导人批示;第二粮仓科技创新工程成为科技部2017年四大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十三五"重大突破项目;出版代表性著作《中国旱地和高水效农业的研究与发展》、《中国水资源和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应对气候变化与水资源高效利用以及粮食安全和绿色农业协同发展》和《中国第二粮仓发展战略与实践》等。在微观和宏观方面推动了我国高水效农业的深入发展,成为中国科学院在华北节水农业方面的一个特色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80.
黄淮南片粮仓现代农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北、苏北、鲁西南和豫东南的4省交界地区,有以淮北平原为主的砂姜黑土、黄泛区为主的风沙盐碱地等易旱易涝中低产田面积400万hm~2以上,虽然处于南北过渡带的黄淮南片,温热降水等自然资源条件较好,但因地理偏远、交通不便,科技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业高产潜力还未发挥。加快黄淮南片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黄淮南片第二粮仓,可以新增粮食50亿kg,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气候变暖和绿色提质增产增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态势,提出以下黄淮南片粮仓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在种植业方面,第1是培育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利用综合防治措施减轻小麦赤霉病的危害;第2是培育耐旱耐涝、脱水快适合机械化粒收的玉米新品种并快速示范推广;第3是扩大吨粮田建设,确保黄淮南片和国家粮食安全。在区域治理方面,重点改造淮北砂姜黑土、黄泛区的风沙盐碱地等易旱易涝区的中低产田,加强农田排灌系统基础投入,建设旱涝保收、林网路、渠井电配套的高标准农田。在现代科技装备方面,要加大农机补贴,增加大中型农机的数量,加强深翻深松农机的示范推广,普及农作全程机械化。在绿色提质增效方面,积极推行化肥农药减施,扩大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生物肥料制剂等应用,加强秸秆还田和生物资源等循环高效利用。在科技教育方面,要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培养知识农民,专业服务工人,打造社会化服务的专业队伍。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在皖北做强做大粮食品牌化生产,在苏北做大粮食规模化生产和培育现代新型产业,在鲁西南做好农林牧协同高效发展,在豫东南打造中国食品深加工的旗舰。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互联网+"农业的普及,带动订单农业、外销农业、观光农业等的快速发展。建议国家及早启动黄淮南片第二粮仓重点科技专项,将黄淮南片粮食主产区和经济塌陷区建设成为国家主体粮仓和农业经济新兴区及环境优美的可持续发展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