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5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抗菌药物在动物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起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和不合理应用,导致病原菌对动物使用的各种抗菌药物日益耐受,出现了非常严峻的细菌耐药局面.本文简要阐述和分析了动物源细菌抗菌药物耐药性产生方式及原因,并简述了对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72.
国丰油1号是用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系6A与黄籽双低高油恢复系41R组配而成的高油高产油菜新品种。在安徽省区试中,2012—2013年度平均产量194.37kg/667m2,较对照皖油14增产0.80%(不显著);2013—2014年度区试平均产量188.94kg/667m2,较对照皖油14增产4.38%(显著)。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67.78kg/667m2,比对照皖油14增产6.76%。种子芥酸平均含量0.05%,硫甙平均含量18.66μmol/g(饼),含油率平均47.09%。  相似文献   
73.
我国是油菜种植大国,随着杂种优势的利用,油菜株高明显增加,容易倒伏,影响收成且不便机械化收割,已成为油菜生产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株型改良已成为培育适宜机械化品种的重要目标。通过降低株高是解决倒伏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对甘蓝型矮秆油菜矮秆资源发掘途径、甘蓝型矮秆油菜遗传类型进行了综合介绍,统计分析了2006年以来我国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油菜品种中,株高低于170cm的品种的株高、品种类型、审定区域情况,提出了甘蓝型矮秆油菜品种选育的参考标准,以期为油菜育种工作者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正黄金鲫是国家级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以散鳞镜鲤为母本,红鲫为父本,通过远缘杂交获得的鲤鲫杂交种,为国家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农业部批准推广养殖的淡水鱼类新品种。黄金鲫全身被鳞、晶莹结实,体色金黄,形体优美;其膘肥体厚,肉质坚韧富弹性、口感爽滑嫩脆,细刺少、脏器小,含肉率比彭泽鲫高11%以上,且含23种氨基酸,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近年来,福建省福安市晓阳镇黄兰溪水库采用投喂配合浮性颗粒料进行水库网箱三级饲养获得  相似文献   
75.
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 )俗名秋生子、海胎鱼,属鮭亚目、香鱼科、香鱼属。因其脊背上有一条满是香脂的腔道能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而得名,有“淡水鱼之王”美誉。香鱼为一年生亚冷水性淡水鱼,既怕冷又惧热,水温高于30T会酷热而死,低于12℃则食欲下降、消化不良。最适生长水温22-241。2018年,福建省福安市清源淡水养殖场在下白石外山村建造圆形水泥池12口(水泥池半径6m),计养殖面积1 356 m^2,采用人字形钢屋架、白色薄膜罩棚、高压喷嘴喷水,进行温棚循环流水智能养殖香鱼,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6.
以CRP为免疫原免疫双峰驼后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总RNA后经逆转录制备cDNA,通过巢式PCR实验获得目的基因片段并克隆至噬菌体T7载体臂上,构建原始噬菌体库。随后进行4轮生物淘选,通过Phage-ELISA鉴定淘选后的噬菌体库,BamHⅠ、HindⅢ双酶切构建了pET-28a与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转化入BL21菌株中进行低温诱导表达。经过His-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单域抗体,然后再用间接ELISA鉴定单域抗体与CRP的反应性。研究结果显示,试验成功构建了库容为1.08×10~8 cfu的抗CRP单域抗体噬菌体库,基因插入率为96.43%(27/28)。生物淘选获得了4株与CRP特异性结合的阳性克隆,4株阳性克隆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在BL21细胞中成功表达单域抗体,分子质量约为22 ku。经ELISA鉴定,4个抗体均显示出高亲和力与特异性,其中V2与V3的抗体效价高达1∶3 200,证明该抗体能够适用于实际检测方法开发。  相似文献   
77.
为了调查石河子地区绵羊肠道正常菌群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本研究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方法结合16S rRNA检测方法分离鉴定绵羊源羊肠道正常大肠杆菌,利用K-B纸片扩散法和PCR分析分离株对β-内酰胺类5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表型及SHV、CTX-M-1、CTX-M-2、CTX-M-9、T...  相似文献   
78.
为确定新疆石河子地区某规模化牛场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病死犊牛的细菌性病原,本研究采用常规细菌分离、PCR及生化鉴定方法从采集的病牛组织中分离并鉴定病原菌,采用PCR方法对其系统进化分群、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的药物敏感性、采用PCR方法分别检测细菌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经腹腔注射菌液进行小鼠的致病性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分离及鉴定结果显示,从病死犊牛的肺脏分离鉴定出的2株大肠杆菌(E1和E2)分属于A群和B1群;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两株分离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哌酮、美罗培南、链霉素、妥布霉素、多西环素、麦迪霉素、阿奇霉素、氟苯尼考、替考拉宁、克林霉素耐药;且2株分离菌均检测到β-内酰胺类的blaTEM、喹诺酮类的aac(6’)-Ib、gyr A共3种耐药基因以及crl、csgA、fimH、pap、motA、hlyE、iucD、omp A、espA、Lux S、fyu A、pta共12种毒力基因;分离菌株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结果表明分离菌株表现较强的多重耐药现象;小鼠的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均为致病性大肠杆菌,E1菌株感染小鼠在32 h...  相似文献   
79.
为了解伊犁地区某规模化肉牛场牛病毒性腹泻(BVD)感染情况,采用商品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盒对采集的10 069份血清、3 393份耳组织进行BVD抗原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所检血清样本的抗原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93%(8 652/10 069)和0.41%(41/10 069),耳组织样本BVD抗原阳性率0.06%(3/3 393),该肉牛场BVD感染较为严重,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本次调查为该牛场制定牛病毒性腹泻病的防控和净化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0.
为获得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绵羊肺炎支原体(MO)重组蛋白,利用ABCpred等软件预测分析MO EF-P、PDHA、P97相似蛋白和EF-Ts蛋白的优势线性抗原表位,构建多表位融合基因MO-meAg1,合成后将其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MO-meAg1。将pET-32a(+)-MOmeAg1转化至感受态细胞E.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后检测重组蛋白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SDSPAGE结果显示,MO-meAg1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34.5ku;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可被MO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小鼠免疫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蛋白MO-meAg1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诱导机体产生的抗血清其间接血凝效价可达1∶128以上。获得的多表位融合蛋白MO-meAg1为绵羊支原体肺炎的免疫学诊断及新型疫苗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