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9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45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平原、丘陵广大农区和林区内条件好的荒山荒地,植树造林潜力大,见效快,各地应当采取有力措施,尽快地把这些地方绿化起来”。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当前植树造林的重点,应该放在广大平原和丘陵地区”。这是极为重要的振兴林业的部署。最近,我们到山东、江苏两省就平原绿化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近几年来,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的平原绿化发展较快,成效显著。截至1982年,江苏省已有2000多万亩耕地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占可以实现农田林网化农田的三分之一强。全省林木总蓄积量为1586万立方米,而“四旁”植树和林网林木蓄  相似文献   
32.
四倍体刺槐育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倍体刺槐是我国近年从韩国引进的多倍体刺槐新品种 ,分速生用材型和饲料型两个类型。速生用材型与普通刺槐相似 ,但速生性更为明显 ,扦插苗当年高度可达 3m,地径 3.5cm,栽植 3年树高 5m,胸径 6cm。饲料型刺槐无刺 ,呈灌木状 ,主干不明显 ,叶子大小为普通刺槐 2倍以上 ,叶肉肥厚 ,叶子鲜重为普通刺槐的 2倍~ 3倍。饲料型刺槐复叶中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含量均较普通刺槐高 2 0 %~ 80 %。四倍体刺槐较普通刺槐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耐干旱瘠薄 ,耐烟尘 ,抗盐碱 ,成林快 ,是水土保持、防风固沙、退耕还林、发展畜牧的好树种。现介绍四倍体…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索蒜蛆幼虫伴生细菌的多样性,并比较两种常用培养基对其伴生细菌的分离效果,为开展蒜蛆伴生细菌研究提供技术指导.[方法]采用高通量扩增子测序方法检测蒜蛆幼虫体表和肠道的细菌多样性;使用LB和TSB从蒜蛆幼虫的体表和肠道分离细菌,并比较两种培养基分离结果、测序结果和两种培养基分离效果的差异.[结果]高通量测序从蒜蛆...  相似文献   
34.
肥料减施增效对于保障我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意义重大,研究新型增效复合肥料对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有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采用大田试验,设置常规复合肥料(CG)、增效复合肥料(ZZ)、常规复合肥料减量20%(80%CG)和增效复合肥料减量20%(80%ZZ)4个试验处理,以研究新型增效复合肥料对水稻生长性状、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复合肥料处理相比,增效复合肥料处理能够增加水稻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单株鲜质量、株高、SPAD值和根体积,在成熟期,增效复合肥料处理的水稻单株鲜质量、株高、SPAD值和根体积分别提高了11.71%,1.29%,8.02%和46.48%,增效复合肥料减量20%处理的水稻单株鲜质量、株高、SPAD值和根体积分别提高了2.29%,0.31%,3.70%和4.09%。与常规复合肥料处理相比,增效复合肥料处理能够增加水稻茎叶干物质量和籽粒干物质量的比例分别为24.46%和21.39%。增效复合肥料减量20%处理增加水稻茎叶干物质量和籽粒干物质量的比例分别为6.07%和8.15%。与常规复合肥料处理相比,增效复合肥料处理的水稻茎叶氮含量和籽...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天津地区长期冬绿肥–春玉米轮作体系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探讨该模式对土壤综合肥力的贡献。  【方法】  田间定位试验于2012—2019年在天津进行,供试作物为春玉米,冬绿肥处理包括冬绿肥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L.)、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 L.)、黑麦(Secale cereale L.)、黑麦草(Lolium L.)、毛叶苕子二月兰混播、毛叶苕子黑麦混播及冬闲对照,共7个处理。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种植不同冬绿肥及其组合对土壤综合肥力的贡献。  【结果】  冬绿肥–春玉米轮作均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同时增加了土壤饱和持水量,降低了土壤EC值。与冬闲–春玉米处理相比,冬绿肥–春玉米轮作土壤细菌数量、真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分别提高26.67%~75.89%、61.9%~97.9%和51.4%~92.1%,土壤脲酶活性显著增加6.59%~20.47%。毛叶苕子黑麦混播、毛叶苕子、黑麦处理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黑麦、黑麦草处理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毛叶苕子二月兰混播、毛叶苕子处理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毛叶苕子、黑麦草、二月兰和黑麦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冬绿肥种植显著提高土壤综合肥力,特别是冬绿肥混播种植,提升效果从高到低排序为毛叶苕子二月兰混播>毛叶苕子黑麦混播>毛叶苕子>二月兰>黑麦草>黑麦。  【结论】  华北春玉米种植区,长期冬绿肥种植显著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提高了土壤综合肥力水平,冬绿肥混播处理对土壤综合肥力贡献高于冬绿肥单播处理。  相似文献   
36.
以绿叶杨‘中林2025’(Populus deltoides‘Zhonglin 2025’)及其彩叶芽变新品种‘全红’和‘炫红’的1年生苗为试验材料,对其表型性状、光合作用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全红’和‘炫红’的株高、地径、叶面积以及叶片数显著小于‘中林2025’,说明‘全红’和‘炫红’的生长发育受到了显著抑制。‘全红’和‘炫红’叶片中花青素的含量相对于‘中林2025’高,花青素与叶绿素含量的比值显著增加。在不同月份,‘中林2025’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较高,3个品种胞间CO2浓度(Ci)相近。‘全红’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较高、PSⅡ实际光合效率[Y(Ⅱ)]低,导致‘全红’的光合系统PSⅡ的热耗散的能量多,实际光能转换效率低,光合能力低下;‘炫红’的F0、Fm和NPQ值在3个品种中都是最低的,而光系统Ⅱ的实际光合效率[Y(Ⅱ)]较高。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分析影响色季拉山典型天然林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 smithii天然更新影响因子,为有效提高其天然更新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  基于野外样方调查,分析色季拉山阴坡与阳坡5种影响因子与急尖长苞冷杉天然更新幼苗密度的相关性;通过通径分析找到影响其天然更新的关键因子。  结果  阳坡和阴坡种子带翅长度、种子千粒重、苔藓厚度、凋落物厚度及阳坡林分郁闭度与急尖长苞冷杉天然更新幼苗密度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径分析认为阳坡凋落物厚度是影响急尖长苞冷杉天然更新幼苗生长的最关键因子,阳坡各影响因子对幼苗密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凋落物厚度、种子千粒重、苔藓厚度、种子带翅长度、林分郁闭度;阴坡苔藓厚度是影响急尖长苞冷杉天然更新幼苗生长的最关键因子,阴坡各影响因子对幼苗密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苔藓厚度、凋落物厚度、种子千粒重、林分郁闭度、种子带翅长度。  结论  凋落物厚度是影响色季拉山阳坡急尖长苞冷杉天然更新幼苗密度的最大因子,阴坡苔藓厚度是最关键因子。表3参27  相似文献   
38.
对枯草芽孢杆菌TL2进行了16SrDNA序列分析,结合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研究,将其鉴定为芽孢杆菌属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通过对峙培养法测定TL2对10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对峙培养5d后,TL2对10种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枯草芽孢杆菌TL2对辣椒疫霉菌的平均抑制率最高(65.12%),对苹果轮纹病菌的平均抑制率最低(24.14%)。  相似文献   
39.
利用玉米秸秆培养木霉菌分生孢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利用资源丰富的玉米秸秆作为发酵基质生产木霉分生孢子的可行性,本文研究了秸秆基质细度、含水量、外加营养成分及搅拌等因素对木霉分生孢子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细度适中,在40~10目之间,含水量60%~70%,利于木霉产孢,分生孢子产量可达1.27×1010 cfu/g(干培养物);接种量对最终产孢量影响不大,处理间差异不明显;通过添加碳源葡萄糖,并加入少量(NH4)2SO4、CaCO3、KH2PO4和MgSO4无机盐,可显著提高木霉分生孢子的产量,分生孢子产量最高可达2.0×1010 cfu/g(干培养物);但在固体培养过程中,对基质进行搅拌,不利于木霉分生孢子的形成。由此表明,利用玉米秸秆固体发酵生产木霉分生孢子可行、高效、无污染,对于木霉菌剂的生产和推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0.
<正>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一项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它具有省水、省工、省种、省秧田、节本、增产、增收等优点。它大大的提高了玉米的质量和产量,现将水稻旱育稀植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选择苗床选择地势平坦、排水方便、背风向阳的肥沃的旱地或菜园地作旱育苗床。一般不用水稻田,无旱地的可选用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