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园艺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在1980~1984年配制9个回交组合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主要结果:1.回交二代中通过选择能获得所需早熟、矮秆具有供体性状应有强度的植株。2.轮回亲本的主要经济性状可在回交二代(BC_2)或回交自交后代(BC_1F_1,BC_2F_1)中基本得到恢复。8.回交世代性状选育效果取决于纯合率速度并与狭义遗传力及性状基因效应趋势基本一致。4.回交二代的净增纯合体百分率与X%=〔(2~m-1)/2~m〕~n公式计算得的纯合率基本相符,由此可推知控制性状的基因数目。BC_1F_1若干性状的纯合体百分率约为回交一代的1/2~1/3左右。5.对于每穗粒数、千粒重等遗传力高的性状,可结合杂交育种工作采用有限回交同步改良。在严格选择轮回亲本的基础上,通过回交二代可获得保持(或超过)原品种主要优良性状兼具矮秆或半矮秆、早熟、穗重型的材料。  相似文献   
22.
小麦需肥的特性是制订合理施肥的主要依据。华南麦区对小麦需肥特性的研究尚未见诸报道。经我们研究,广东小麦每生产一百斤籽粒吸收NPK的数量中,需N量略高于其他麦区。不同生育期对三要素吸收量则具有从分蘖期到拔节期需N量较高,和灌浆期至成熟期需P量也较多等特点。因此,在施肥实践中应重视苗期追N和后期的增P。根据施N效应期较其他麦区早的特点,追N可在计划促进叶位前一叶龄时进行。  相似文献   
23.
华南地区的小麦生育期较短,在抽穗后由于低温阴雨使籽粒灌浆、成熟以至产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小麦早熟性的遗传规律,对于选育早熟品种以适应稻稻麦三熟制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小麦生育期的遗传问题在国内外已有报道。蔡旭等从亲本F_1,F_1与F_2,F_2与F_3的相关回归关系分析认为,小麦亲子间平均抽穗期的相关关系密切,可根据亲本生育期的迟早预测杂种后代生育期的早晚。王恒立、庄巧生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