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4篇
  12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林业三级区划分是运用相似理论和综合分析法进行区划,是基于前一建设周期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依据新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现代林业发展建设基本要求,对三级区林业发展方向和结构布局做出一定幅度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2.
新型指甲剪     
<正>剪指甲的时候,剪掉的指甲会到处乱飞,把家里弄脏,有时候飞出的指甲还会弹到眼睛里。而且,不太会剪指甲的小朋友,会剪得很靠近手指肉,甚至会剪到肉。如果把脚大拇指的指甲剪得与肉平齐,长时间穿太紧的鞋子,指甲会长到肉里面,引起甲沟炎。所以指甲不能剪得太短,对身体不好。因此,我想改进现有的普通指甲剪,避免上述情况。  相似文献   
103.
以酸石榴叶为原料,在分析其化学组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红茶和绿茶工艺加工酸石榴叶茶,研究不同制茶工艺对酸石榴叶茶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石榴叶是一种良好的制茶原料,但是不同的制茶工艺对其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影响,主要是因为红茶工艺更能有效钝化酸石榴叶茶中的多酚氧化酶,导致该条件下酸石榴叶茶中的总酚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绿茶工艺对酸石榴叶茶鞣花酸、儿茶素、茶红素和茶黄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而红茶工艺可显著降低鞣花酸及儿茶素含量(P0.05),并显著增加酸石榴叶制茶中的茶黄素及茶红素含量(P0.05)。通过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可以看出,绿茶工艺对酸石榴叶制茶抗氧化性无显著的降低作用,而红茶工艺能显著降低酸石榴叶制茶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4.
对不同播种机具对杂粮生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精量播种耧播种杂粮可改变传统的播种方式,提高种子利用率,节约种子43.2%~47.2%,增产4.8%~22.0%,节省用工54.0%~57.2%。  相似文献   
105.
106.
痛风症又称肾功能衰竭症、尿酸盐沉积症或尿石症,是由于鸡体内蛋白质代谢发生障碍而引起,以鸡体内蓄积大量的尿酸盐,并沉积在关节、软骨、内脏及其他间质组织中为特点。笔者曾遇到一起由于养殖户饲喂高蛋白、高油脂饲料而引起的鸡痛风症,现报道如下。一、病史调查某养殖户饲养170日龄蛋鸡500羽,饲喂自配饲料。在发病前几日为了给鸡增加营养,在饲料中拌了15千克的油渣(动物性油脂经高温脱脂后的残渣,但其仍为高蛋白、高油脂的原料)。发病后,经某兽医诊断为传染性支气管炎,治疗4天后,病情未见好转,且呈发展的趋势,日平…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不同林地因其郁闭度差异,为了判断林下种植的中药其指标性成分含量是否能够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方法]在林下不同郁闭度(0.2、0.5、0.7)种植几种中药植物,测定不同郁闭度下药材的指标性成分含量和药材产量.[结果]结果表明:林地不同郁闭度对中药指标性成分含量和药材产量有明显的影响,穿龙薯蓣、苍术、菘蓝、知母适应0.7郁闭度的林下环境;牛蒡、射干适应0.5郁闭度的林下环境;紫苏适应0.2郁闭度的林下环境;红花在0.2、0.5、0.7郁闭度下,两种指标性成分含量均未达标.[结论]北京林下中药材大部分可以在郁闭度0.5~0.7的林下种植较为适宜,红花、紫苏耐荫性差,适宜种植在低郁闭度林地或种植在林缘.  相似文献   
108.
科技人才作为创新主力军,肩负着科技创新的重任,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科技人才集聚对于加快黄河流域创新发展意义重大,为探究黄河流域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因素,文章运用扎根理论,对52位受访者进行了深度访谈。经过对访谈资料等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和理论饱和检验,最终挖掘出经济发展、创新环境、制度环境、公共服务等四大关键影响因素,并由此构建了黄河流域科技人才集聚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为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9.
对巨桉与柳桉、邓恩桉22个组合杂种子代测定林适应性和生长性状、耐寒性状及其遗传变异规律进行分析表明,杂种桉子代成活率、保存率和耐寒指数差异极显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差异显著。耐寒指数和树高受中等偏强遗传力控制,胸径、单株材积受中等偏弱遗传力控制;变异系数材积胸径树高。以7年生保存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4年生耐寒指数为选择指标,初选3个优良组合及10个优良单株杂种桉,优良组合平均单株材积比对照巨桉增长9. 76%~20. 41%,耐寒指数比对照柳桉高0. 31;优良单株耐寒指数均为5,平均单株材积0. 34947 m3,比对照平均值增长110. 31%。  相似文献   
110.
巨菌草种植于黄河乌兰布和段低矮沙丘的迎风坡上,通过HOBO气象站和100 cm以及30 cm的集沙仪研究不同配置、不同风蚀年限巨菌草样地的风沙输移特征,结果表明:(1)巨菌草植株样地的输沙率在不同风速下为裸沙丘的0.38%~0.79%之间,留茬样地的输沙率在裸沙丘的1.8%~7.7%之间。近地表30 cm以下,植株风蚀1年样地和留茬风蚀1年、2年样地在不同风速下,输沙率随高度的变化分布符合幂函数(R~20.58)。当风速大于6.32 m/s时,植株风蚀2年样地的输沙率随高度符合二次函数变化规律(R~20.60)。(2)通过比较植株风蚀样地的风沙流结构,植株风蚀2年样地在沙丘表面4 cm高度以下的防护效果优于植株风蚀1年样地,在4~30 cm低于植株风蚀1年样地。4种不同配置的巨菌草在近地表0~30 cm高度内的平均固沙效果均保持在80%以上,固沙效果顺序为:植株风蚀1年样地植株风蚀2年样地留茬风蚀1年样地留茬风蚀2年样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