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6篇
  2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分析辽宁西部朝阳地区沙尘天气变化趋势和发生主要原因,为治理风沙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0—2013年朝阳地区5个气象站的降水量和蒸发量数据,计算K干旱指数,分析朝阳地区的干旱情况。结果表明:朝阳地区常年处于轻中旱的旱象之中,全年干旱指数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0.046 2/10 a,仅20世纪90年代呈下降趋势,而20世纪80年代上升最为明显,春季干旱指数明显上升,夏季和秋季有小幅度上升,冬季呈下降趋势。朝阳地区的全年干旱指数,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是从1985年的突变现象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末增长趋势最为显著。在过去54 a间,朝阳地区干旱指数共有4次突变。春季的朝阳地区,从1977年一次突变现象开始干旱指数就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上升趋势持续显著,夏秋冬季突变现象较多,UF和UB曲线呈震荡状态,都存在短时期的下降趋势,但干旱指数基本维持着小幅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玉米秸秆生物炭对天人菊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和根际真菌群落等环境因子变化规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提高玉米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盆栽天人菊土壤中分别施入20、40、60和80 g/kg的玉米秸秆生物炭,以不添加玉米秸秆生物炭处理为对照(CK),于盛花期测定各处理天人菊根际土壤的速效养分(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和脲酶活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并分析玉米秸秆生物炭作用下天人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间的相关性。【结果】与CK相比,土壤中施入20~60 g/kg玉米秸秆生物炭可显著提高天人菊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P<0.05,下同),极显著提高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P<0.01,下同);在土壤酶活性方面,土壤中施入20~80 g/kg玉米秸秆生物炭对CA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施入40 g/kg玉米秸秆生物炭极显著提高脲酶活性,但施入量达80 g/kg时极显著降低脲酶活性。即玉米秸秆生物炭能有效改变天人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且以施入40 g/kg的效果最佳。施入玉米秸秆生物炭能调控天人菊根际土壤的真菌群落结构,也是以施入40 g/kg的真菌物种相对丰度较高,生物炭作用效果最明显。在门分类水平上,各玉米秸秆生物炭处理天人菊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中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绝对优势菌门,其次是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和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在科分类水平上,优势菌科为子囊菌门的6个科[毛壳菌科(Chaetomiaceae)、小囊菌科(Microascaceae)、丛赤壳科(Nectriaceae)、毛球壳科(Lasiosphaeriaceae)、子囊菌科(Ascomycoceae)和毛孢壳科(Coniochaetaceae)]及接合菌门的被孢霉科(Mortierellaceae),且毛壳菌科、小囊菌科、从赤壳科、子囊菌科、被孢霉科及毛孢壳科等6个根际土壤优势菌科均表现为各玉米秸秆生物炭处理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CK。天人菊根际土壤理化特性指标与子囊菌门和接合菌门及子囊菌科、被孢霉科和毛孢壳科的相对丰度密切相关。【结论】玉米秸秆生物炭可活化天人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改变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进而提高土壤肥力,其中以施入40 g/kg玉米秸秆生物炭的作用效果最佳,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实验室诊断与检测对防治动物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至关重要,其不仅可早期发现传染源和隐性感染动物,而且可检测动物通过疫苗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水平,为合理制定免疫程序提供科学依据.实验室诊断与检测动物布鲁氏菌病常规方法包括:一般实验室检查、免疫血清学试验和病原学检查;高新生物技术包括: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及荧光偏振试验(FPA).目前,我国对该病诊断的国家标准主要是依据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来确定.其中免疫血清学试验是我国最常用的诊断与检测方法,该方法不仅可用于动物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检测,而且还用于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检测.但是,这种诊断与检测方法在我国已经使用半个多世纪,并且存在着许多弊端,诸如:非特异性反应、假阳性、前带现象或动物自身免疫抑制等,因此还远不能满足对动物布鲁氏菌病的防控需求.探索动物布鲁氏菌病的实验室诊断与检测新技术以及高新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对于早期开展动物布鲁氏菌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早期确诊和防控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实际工作中的观测经验,得出造成最高温度表示值不准确而影响记录准确性的客观原因,同时根据分析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6.
17.
哈茨木霉对设施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莓品种"红颜"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3×10~8 CFU·g~(-1)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108 CFU·g~(-1)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每667m~2施药量100~150g,对设施种植草莓灰霉病的防效最高可达75%左右。哈茨木霉可以用于防治草莓灰霉病,在草莓坐果期开始施药,每667m~2每次施药量100g,可取得较好的防治病害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是气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一门理论性强、实际操作复杂、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学科。该文介绍地面气象观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包括云状记录问题、蒸发量的问题、文件数据的问题,以供气象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省局制作的预警信号可以推送到市、县气象台,而市局制作的预警信号只能通过notes转发,再电话通知。利用Visual Basic开发市、县预警信号推送平台,设计简单、实用、易学的操作界面。平台建立后,市局制作的预警信号可在3分钟内推送到各县局,县局客户端立刻弹出word文档并报警提示,同时显示预警信号级别、时间和接收状态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