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4篇
综合类   6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采用PCR-SSCP法与DNA直接测序技术相结合,对90只樱桃谷鸭DRD1基因编码区572~980 bp区域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多态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樱桃谷鸭DRD1基因编码区572~980 bp区域内检测到6种基因型AA、BB、CC、AB、AC和BC,3个等位基因A、B和C,基因型CC和等位基因C分别为优势基因型和优势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222和0.6667,多态信息含量为0.4489,属中度多态位点,基因型分布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P<0.01),序列比对发现2个沉默突变A765T和A912G.最小二乘法分析显示,AB基因型的胫长显著高于BB和BC基因型,AB基因型的胫围显著高于BC基因型,其余各性状各基因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研究结果揭示,该多态座位可能是鸭的胫长和胫围的一个标记辅助选择位点.  相似文献   
42.
为探究野乔菜替代部分精料对从江香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质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约20kg的从江香猪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以野乔菜替代部分基础日粮,替代比前期分别为10%、20%、30%,后期分别提高到20%、30%、40%。结果表明:野乔菜替代部分精料可显著降低从江香猪平均日增重,减缓生长速度;显著降低6~7胸椎间膘厚及胴体脂肪比例,显著提高瘦肉率;显著提高肌肉熟肉率,粗蛋白含量随着替代量的升高而提高,肉质得到提高。研究显示,野乔菜替代部分精料可降低从江香猪生长速度,提高胴体品质及肉品质,其适宜替代量为前期20%、后期30%。  相似文献   
43.
试验兔血为材料,使用传统的TRIzol法和试剂盒提取总RNA。并用紫外分光光度仪分别测定样品在260nm、320nm、230nm和280nm的光度及估算RNA的纯度和浓度。结果表明, TRIzol法和试剂盒法相比较,试剂盒提取的RNA样品质量较高,而且简单快速。  相似文献   
44.
久仰香猪染色体C-带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久仰香猪为试验组,剑白香猪、从江香猪和长白猪为对照组,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乔,C-分帝处理。结果表明:各梁色体均不同程度显带,发生在着丝粒、次缢痕及其附近和长臂上,呈圆形或椭圆形且存在多态性;染色体C-带在细胞周期和猪的不同生长时期具有相对稳定性;染色体C-带大小与染色体长度无关;在个体内细胞间同一染色体C-带大小具有高度可重复性;大型带发生在C-染色体、1、2、13~16、18号染色体上,C-染色体C带几乎占据整个长臂,呈椭圆形;中型带发生在3~8、12、17号染色体上;小型带发生在9、10、11、X染色体上;香猪类型之间显带频率、相对长度和面积均较高,长白猪相对较低,说明香猪异染色质含量  相似文献   
45.
不同鸭品种肌纤维的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鸭在不同发育时期肌纤维的发育规律。[方法]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相同条件下饲养10周的樱桃谷鸭、金定鸭、白羽番鸭、苏牧麻鸭(樱桃谷♂×金定♀)的胸肌肌纤维的超微结构,并测定肌原纤维的直径和肌节长度。[结果]随着日龄的增加,肌原纤维直径越来越粗,8周龄时达到高峰,然后保持稳定或有所下降;6周龄时,苏麻鸭的肌原纤维直径与其余3个品种差异显著(P〈0.05);10周龄时苏麻鸭和白羽番鸭的肌节长度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各鸭品种肌纤维超微结构基本特征一致。[结论]该结果对鸭的选种及选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本研究对10周龄兴义鸭进行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测定,并对所测指标进行显著性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公、母鸭各体尺指标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屠宰指标除瘦肉率显著低于母鸭(P<0.05),腿骨重和肌胃重显著高于母鸭(P<0.05)外,其他指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相关分析显示,兴义鸭各体尺指标间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多数屠宰指标间呈现显著相关(P<0.05),其中肺脏与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最小;多数体尺性状和屠宰性状间都达到了显著相关水平(P<0.05);胸肌重与胫长、胫围呈显著偏负相关(P<0.05),肌胃重与半潜水长、龙骨长、胫围呈显著偏正相关(P<0.05).以上结果将为兴义鸭今后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兴义鸭的进一步选育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7.
(上接2012年第7期125页)6杂种猪的生长发育测定1997我们对剑白香猪作正、反交试验,其F1代作生长发育测定结果,用其判断剑白香猪基因型。结果见表1。由表1说明:杂种猪2~6月龄体重、体尺均大于纯种剑白香猪,而小于大约克猪,虽表现了杂种优势,但杂种猪的体尺、体重小于大约克同龄猪的体尺体重,说明杂种猪受矮小型基因影响而控制其体型增大,进一步说明剑白香猪是小型猪。正交F1代的平均体重、体尺均大于反交,因大约克母猪的体型大,哺乳期储备的营养多,可能与母体效应有关;反交杂种猪的体尺、体重偏向剑白香猪。反交后,不同月龄杂种猪体尺变化趋向于剑白香猪纯繁后代的体尺参数,这些参数与从江香猪相近,更说明剑白香猪是小型猪。  相似文献   
48.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及C带显带技术,对剑白香猪Ⅰ系和Ⅱ系的染色体核型及C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剑白香猪两品系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38,二者的第3、4、7、9、10、11号染色体的部分核型参数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其余染色体参数差异不显著(P〉0.05);核型似近系数为0.9692,进化距离为0.0313,说明亲缘程度很高;染色体条比值均为1.01~1.05,其纯合性高;染色体C带发生位点均一致。C带的发生频率、带型特征具有多态性。  相似文献   
49.
该文旨在探明贵州黔西北主要牧草刈割株高对牧草产量和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试验测定了贵州黔西北主要种植的10个牧草品种在不同株高时刈割的亩产量和常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绿洲一号和紫色黄竹草以株高160~180cm和株高大于180cm时分2次刈割的模式产量最高;4种一年生黑麦草品种(邦德、牧谣、大老板和利箭)均以株高60~70cm、株高40~50cm和株高大于40cm时分三次刈割的模式产量最高;黔金荞麦1号以株高100~120cm、株高100~120cm和株高大于80cm分三次刈割的产量较高;3个青贮玉米品种(黔兴201、青丰4号和红单10号)的株高大于260cm刈割鲜草产量分别达4556、 4353和4187kg/亩。此外,多次刈割牧草品种均表现为株高越高,水分和粗蛋白含量越低,干物质、 NDF、 ADF、粗灰分、钙和总磷的含量则越高,且同一牧草品种不同株高间的营养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提示在牧草种植中要充分了解牧草营养物质的沉积规律,适时刈割和施肥,才能保障质优量足,推进其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鸭SCD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血清生化指标的遗传效应,揭示鸭SCD1基因启动子的生理调控机制,为今后开展畜禽SCD1基因研究及遗传标记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构建基因组DNA池,利用PCR-RFLP结合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鸭SCD1基因启动子区遗传变异情况,采用MegAlign寻找SNP位点,通过在线启动子分析软件预测SNP位点对鸭SCD1基因启动子g.952260~g.954527区域转录因子的影响,并以SPSS 19.0分析启动子酶切位点变异对父母代樱桃谷鸭血清生化指标的遗传效应.[结果]从樱桃谷鸭SCD1基因启动子g.952260~g.954527区域共检测到11个SNPs位点.其中,g.952323C>A和g.952661A>G位点突变分别致使原有转录因子D1和Sp1消失;g.952702A>G位点突变则产生新的转录因子TEC1;g.952591T>C、g.952868A>T、g.952869T>G、g.952971G>C和g.953301T>C突变区域无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也未产生新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g.952873T>G和g.954401T>C位点突变未引起转录因子改变;g.954239C>T位点突变导致原有转录因子Sp1、Sp1、Tra-1和AP-2α改变为Sp1、Tra-1、ETF和Sp1.通过PCR-Bgl II-RFLP和直接测序比对分析,发现g.952868A>T和g.952869T>G双碱基突变造成原始序列AGT952868G952869CT突变成AGA952868T952869CT,而产生新的Bgl II酶切位点,共产生3种基因型:CC(2268 bp)、CD(2268+1659+609 bp)和DD(1659+609 bp),2个等位基因(C和D).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分别为优势基因型和优势等位基因,其频率分别为0.710和0.805;有效等位基因数(N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1.458和0.265,属中度多态位点;卡方(χ2)检验结果表明,Bgl II酶切位点突变所产生的基因型分布严重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χ2>χ20.01,P<0.01).Bgl II酶切位点变异与父母代樱桃谷鸭血清生化指标的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以DD基因型樱桃谷鸭的血清生化指标略优于其他两种基因型.[结论]樱桃谷鸭SCD1基因启动子g.952260~g.954527区域共筛查到11个SNPs位点,其中g.952868A>T和g.952869T>G位点变异产生新的Bgl II酶切位点,且该酶切位点变异可能对鸭血清生化指标有调控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