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5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1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NC-II遗传设计,以郑58、昌7-2为测验种,与17份高密度条件下筛选的玉米自交系组配成34份杂交组合,2014—2015年分别于陕西杨凌、长武、榆林进行3种密度(45 000、67 500和90 000株hm–2)配合力分析试验。采用PROC VARCOMP分析不同密度条件下产量及耐密性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采用频率直方分布图研究不同密度条件下产量及耐密性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GCA)平均数的变化规律,利用AMMI评价玉米自交系与杂交组合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产量、倒伏率、茎秆强度主要受加性遗传效应控制,空秆率主要受非加性遗传效应控制。加性遗传效应对产量及耐密性相关性状的贡献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玉米自交系产量、空秆率、倒伏率、茎秆强度的一般配合力频率均属于正态分布,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GCA的平均值提高了0.28,空秆率GCA平均值降低了0.21,倒伏率GCA平均值降低了0.03,茎秆强度GCA平均值增加了0.02。玉米杂交组合产量与玉米自交系产量GCA密切相关(r=0.877**,r=0.811**,r=0.67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稳定的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组合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因此,强化逆境选择压力,实施高密度选择策略,是增强玉米自交系耐密性和抗倒性,提升一般配合力,实现产量增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2.
陕单21(原名陕单9704)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玉米所1997年用两个自选优良自交系杂交育成的优质、多抗、适应性好的玉米良种。2003年3月通过陕西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陕单21。1.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幼苗叶片窄,叶色深绿,生长势强,茎干粗壮,株型紧凑。株高230~250cm,穗位高95cm,雄穗分枝多,花粉量大,果穗筒型,穗长18~20cm,穗粗5.5-6.0,穗行数20~22,行粒数35左右,千粒重280~310g,马齿  相似文献   
63.
在表述作物模拟模型和优化决策的基础上,回顾和分析了目前国外的油菜模拟模型及其缺陷,并阐述其应用和研究趋势。虽然油菜模拟技术发展很快,但模型本身仍存在精度欠佳等普遍性问题。模拟模型的不断发展为油菜的生产管理决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技术工具。  相似文献   
64.
有机肥与种植密度对旱作玉米根系生长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基施有机肥及3种种植密度(60,75,90千株/hm2)对旱作玉米根系生长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喇叭口期,基施有机肥显著降低了30—100cm土层内的根长与根表面积,但对根干重影响不显著;由于基施有机肥处理地上部生物量更大,因而显著降低了根冠比;种植密度对该时期根系生长的影响较小。在蜡熟期,基施有机肥限制了30—100cm土层及1/4行间、行间与膜下位置的根系分布,但对根冠比的作用不显著。该时期根长、根表面积及根干重均有随密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该趋势在0—30cm土层和株上位置表现显著;种植密度的增加也降低了根冠比。有机肥延缓根系衰老作用不明显,其根系导水率与不基施有机肥处理无显著差异;而在种植密度增加情况下,单位根系表面积吸水功能的提高弥补了根量减少带来的损失,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5.
不同类型饲用玉米的氮肥运筹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不同类型饲用玉米在N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我们通过不同时期和不同的施肥比例试验发现: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增加氮肥的施用比例有利于饲用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且不同类型玉米施氮的侧重时期不同,青贮型玉米侧重于大喇叭口期,粮饲兼用型玉米侧重于拔节期。  相似文献   
66.
67.
密度对不同类型饲用玉米光合产物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种类型饲用玉米在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光合产物生产和运转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偏重于营养生长,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大,二者随密度的变化其变幅较大;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310偏重于生殖生长,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较小,密度对其影响较小,耐密植。密度对2种类型玉米光合产物在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及器官中光合产物的转运性能具有调节作用。科多8号和陕单310光合产物转移率较大的器官分别是叶片和茎秆。  相似文献   
68.
陕西灌区高产春玉米物质生产与氮素积累特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明陕西灌区高产春玉米栽培下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的动态特征,为陕西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产玉米品种陕单609为材料,设置普通大田栽培、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3个栽培处理,于2013—2015年在陕西灌溉春玉米试验站进行试验,研究分析玉米产量等级群体的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叶面积指数与SPAD值、产量构成特性。【结果】普通大田栽培、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下玉米籽粒平均产量分别为11.1、13.1和16.1 t·hm~(-2),与普通大田栽培(对照)比,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下籽粒产量增加18.0%和45.1%;穗粒数和千粒重低于对照,而单位面积穗数极显著高于对照,单位面积较多穗数,是玉米高产潜力的关键。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下群体收获指数也显著高于普通大田栽培。高产和超高产栽培群体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较对照增加18.5%、41.8%和20.5%、24.5%。春玉米吐丝后,高产和超高产栽培群体干物质量对籽粒产量贡献率较对照提高10.0%和20.1%;氮素积累量对籽粒氮贡献率较对照提高30.2%和61.6%。相关分析显示,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8;r=0.927)。春玉米花后,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下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显著高于普通大田。【结论】与普通大田栽培和高产栽培相比,超高产栽培显著提高了春玉米吐丝后生物量积累和氮素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维持叶片较强的光合生产能力,是其实现春玉米高产的生理基础。在陕西灌区春玉米生产中,在筛选耐密品种的基础上增加种植密度、强化氮肥分次追施,保证高产玉米吐丝后期对氮素的需求,实现春玉米高产。  相似文献   
69.
以优良玉米自交系丹598、郑58、昌7-2、掖478的茎尖为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旱基因SAMS转入玉米,对转化植株进行PCR检测,共获得阳性植株35株,表明SAMS基因已经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同时对影响茎尖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侵染时间、菌液浓度、共培养时间和乙酰丁香酮对转化率影响显著.菌液OD600值为0.5~0.7,侵染15 min,共培养3d,乙酰丁香酮浓度为100 μmol/L时,有利于提高玉米茎尖转化率,其中昌7-2转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70.
氮肥运筹对粮饲兼用玉米群体质量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粮饲兼用玉Zea mays米陕单310在施氮总量为225.0 kg/hm2的条件下,采用3个施氮时期(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的不同施氮比例的7种氮肥运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0∶10∶0和0∶5∶5的注重中、后期施氮的后重式施氮运筹方式对玉米构建较大的合理叶面积指数和良好的叶系结构效果显著,其花后干物质生产速率高,成熟期干物质尤其是籽粒部分的干物质积累量大,饲用可消化养分产量高,可显著改善群体质量、提高饲用产量和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