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93篇
林业   87篇
农学   127篇
基础科学   88篇
  82篇
综合类   619篇
农作物   76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438篇
园艺   144篇
植物保护   5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2 毫秒
951.
以成熟的3龄泥鳅为亲本(1500kg),采用注射激素催产、室内产卵池产卵、室内孵化槽孵化、室外池塘培育苗种的方法,在水温20-25℃的条件下,共获得泥鳅水花1亿尾,3-5cm鳅苗4000万尾。介绍了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952.
甘蓝型油菜双低萝卜质不育恢复系快速改良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取不同的常规育种策略和小孢子培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现代生物技术,研究了提高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育恢复系改良效率的方法。结果表明,在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育恢复系杂交转育过程中,采用杂交后代与萝卜质不育系杂交,可使杂交后代分离群体中不具备恢复基因的单株在花期表现出来,无须测交即可进行选择;杂交后代通过小孢子培养,可将稳定纯合时间由传统自交8个世代缩短到3个世代;通过萝卜特异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大大提高选择的精度,减少筛选所需的人力、土地和时间,选择效率提高90%。试验筛选出19个在萝卜质不育恢复系中能够扩增出单一、易于辨别的谱带的SCAR标记引物,其中10个引物在现有的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育恢复系中均能检测出特异标记。筛选出的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育恢复系的特异分子标记与前人研究存在差异,标记相似系数为48.28%~93.10%。通过分子标记无法区分高硫甙和低硫甙恢复系,选育低硫甙萝卜质不育恢复系还需要借助品质分析仪。成功筛选得到6个甘蓝型油菜低芥酸、低硫甙、抗寒、结角正常、农艺性状优良的萝卜质不育恢复系,为将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育杂种优势应用于我国油菜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3.
【目的】研究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2,PCV2)感染PK-15细胞后调控β-干扰素(interferon-β,IFN-β)生成的信号通路,为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机理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PK-15细胞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PCV2组、BX795(TBK1/IKKε抑制剂)组、BAY 11-7082(NF-κB抑制剂)组和BX795+BAY11-7082(混合抑制剂)组。BX795组、BAY 11-7082组、BX795+BAY 11-7082组分别用0.5μmol BX795、5μmol BAY11-7082、0.5μmol BX795+5μmol BAY 11-7082预先处理1 h,然后感染PCV2。于感染后3、12、24、48和72 h收集细胞,提取RNA。用荧光定量PCR检测IFN-β、模式识别受体(TLR3、TLR9、RIG-1、MDA-5、DAI)、接头蛋白(TRIF、MyD88、Sting、MAVS、IRF3)的mRNA 含量。【结果】PCV2感染PK-15细胞后,IFN-β的mRNA 含量在48、72 h显著升高(P0.01),表明PCV2感染可以诱导PK-15细胞生成IFN-β;TLR3的mRNA 含量在48 h显著升高(P0.01),TLR9的表达量在48、72 h显著升高(P0.01);TLR3和TLR9下游的接头蛋白MyD88和TRIF的mRNA 含量在48 h显著升高(P0.01),表明PCV2激活了Toll样受体介导的NF-κB信号途径;MDA-5的mRNA 含量在48、72 h显著升高(P0.01),RIG-1的mRNA 含量在72 h显著升高(P0.01),MDA-5和RIG-1下游的接头蛋白MAVS、Sting、IRF3的mRNA 含量在48 h显著升高(P0.01),表明PCV2激活了RIG-1样受体介导的IRF3信号途径;DAI的mRNA 含量在48、72 h显著升高(P0.01),表明PCV2亦激活了DNA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IRF3信号途径;分别用BX795和BAY 11-7082抑制IRF3和NF-κB介导的信号通路,结果显示NF-κB抑制剂组的IFN-β的mRNA 含量与PCV2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TBK1/IKKε抑制剂组的IFN-β的mRNA 含量与PCV2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表明PCV2诱导IFN-β的产生主要由IRF3信号途径调控。【结论】PCV2感染可以诱导PK-15细胞中IFN-β表达量的上调,其上调主要与IRF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54.
目的 探索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对茯苓三萜生物合成的调控效应及其机制。方法 从MeJA添加量、添加时间角度考察MeJA对茯苓三萜生物合成的调控效应,确定最佳调控策略,在此基础上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RT-PCR)技术分析MeJA对茯苓甲羟戊酸途径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基因(fps)和鲨烯合酶基因(sqs)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揭示其调控机制。结果 MeJA可显著促进茯苓三萜的生物合成,最佳添加策略为发酵4 d添加150 μmol/L的MeJA,此时茯苓三萜得率可达20.95 mg/L,为空白组的1.55倍、吐温-80组的1.32倍;RT-PCR结果显示MeJA可使fps、sqs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分别为吐温-80对照组的1.17倍、788.70倍。结论 MeJA通过显著上调sqs基因表达实现茯苓三萜生物合成的过程强化,为一种有效的促进茯苓三萜合成的外源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955.
水稻品种苗期抗旱性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比较黑龙江省主栽粳稻品种苗期抗旱性,通过苗期反复干旱胁迫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水稻苗期各形态性状及反复干旱存活率等指标的影响,并通过聚类分析筛选抗旱性强的品种。结果表明,干旱处理后的株高、叶干重、叶鲜重、根数、根长、根干重等形态指标相对值均小于100%,幼苗存活率明显下降,不同品种下降幅度不同。通过对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得出株高、叶干重、根长及根干重可以作为水稻苗期抗旱性鉴定的形态指标。经反复干旱存活率和聚类分析,筛选出‘东农426’、‘松粳6’、‘五优一’、‘松05-274’和‘松05-276’5份苗期抗旱性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956.
河南省是全国油菜主产省之一,油菜遗传育种成效显著,全省平均产量居全国先进水平。综述了河南省油菜遗传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等的研究进展及其主要成效,以期为今后的油菜遗传育种工作提供参考。针对近年来油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生产成本偏高、专用型品种缺乏、保健型油脂需求旺盛等问题,及时调整了育种目标,在高产、优质、抗病的基础上,又开辟了高油、高油酸、适应机械化、耐迟播等新的研究方向;在育种技术上加强了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的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高效技术体系;加强了优异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创制和建立了稳定的高油、高油酸、低亚麻酸、抗寒、抗旱、抗裂荚、花色变异等各具特色的育种群体和新的种质资源;育成了一批强优势双低(即低芥酸、低硫苷)油菜杂交种和高油双低新品种,其在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为油菜新品种的更新换代和增产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03—2014年,河南省油菜平均产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84%。最后提出了今后河南省油菜育种的目标,即选育在品质、产量、抗逆性、生产效率(肥料利用率高、适合机械化)和生态安全(少用农药)等方面都得到改善和提高的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957.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盐分离子的迁移特征以及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供试水稻品种为T-43(Oryza sativa L.cv.T-43),在两个盐分含量(1.50和2.58 g/kg)下研究石河子地区膜下滴灌土壤盐分、盐分离子类型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土壤盐分含量升高,水稻根系活力、SPAD值和产量均降低;以滴头为中心,靠近滴灌带植株(内行)生长受盐分影响明显小于离滴灌带较远的植株(外行),表现为外行SPAD值高峰推迟7d,生育期延长6d.不同盐分离子在滴灌条件下随水运移距离不同,形成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使得Na+和Cl-在土壤中随水的运移较远;盐分影响水稻有效穗数、成穗率和结实率,而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不大.[结论]较高浓度的盐分是导致水稻分蘖期发育延迟、抽穗不齐和生育期时间长的主要原因;K+、Na+和Cl-随水迁移距离较Ca2+,Mg2+远,但Na+和Cl-对外行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58.
大蒜秧是大蒜生产中的主要副产品,大多没有充分利用,甚至大量堆积,成为垃圾污染环境,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试验旨在通过饲养试验研究大蒜秧粉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59.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新扩建的养殖场(户)发展很快,在防疫消毒方面虽然都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进行的消毒工作中。我们发现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存在很多误区,现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归纳分析,以提醒养殖场(户)在今后的消毒工作中少出现问题,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960.
(一)发病情况2012年1月14日,某养殖户介绍,该户有育肥猪10头,其中先后有5头猪发病,出现高热、贫血、黄疸、皮肤发红,体温升高到40℃~42℃,气喘,厌食,有的猪关节肿胀、跛行。畜主用青霉素、卡那霉素、安乃近进行治疗,未见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