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31篇
  1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83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采用RT-PCR技术对采自河北省农林科学研究院粮油作物研究所藁城堤上试验基地的12份花生叶片样品进行花生病毒病的检测,结果表明:从表现花叶和矮化症状的10份样品中检测到花生条纹病毒(peanut stripe virus,PStV),检出率高达90%,未检测到花生矮化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对其中2个PStV分离物cp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该cp全长864 bp。这两个分离物与已报道的PStV其他株系的cp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4.4%~99.2%和94.7%~99.7%,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5.5%~99.7%和95.8%~100.0%。PStV cp核苷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这两个分离物与中国大陆其它分离物及美国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而与中国台湾、泰国和越南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62.
中国花生小核心种质的建立及高油酸基因源的发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中国花生种质资源数据库中记录的6 390份花生资源为材料,以其基本数据、特征数据和评价数据为信息,采用分层分组聚类以及随机取样与必选资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由298份资源组成的花生小核心种质,占基础收集品的4.66%。通过对小核心种质的植物学类型组成中各类型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分析以及小核心种质与核心种质间各性状的比较,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小核心种质是有效的,基础收集品中各类型资源的多样性在小核心种质中均存在,核心种质中各种性状的变异在小核心种质中也均存在,所用25个性状的平均值差异均不显著。通过对花生小核心种质的种子脂肪酸组成的分析测试,发掘出高油酸新基因源7份,也证明了本研究建立的小核心种质有效性和实用性,其中某些资源还具有棕榈酸含量低、农艺性状好的特点,可以应用于相关研究中。  相似文献   
63.
铝胁迫对花生不同基因型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盆栽花生铝胁迫试验表明,铝对花生形态发育和产量性状均有较大的影响,花生不同基因型耐铝毒害具显著差异。根系性状是评价花生受害程度和耐铝毒潜能的重要指标。高产和低产材料中都存在耐铝毒基因型。  相似文献   
64.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油分和蛋白质含量是花生品质的两大主要指标。弄清花生油分和蛋白质含量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对品质育种和栽培具有重要意义。据文献报道,油菜推迟收获,粒重和含油量会下降;豆类种子随发育时间的增加蛋白质含量上升;大豆的含油量也与发育条件有很大关系,花生在这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本文拟通过对花生早熟品种(系)的分  相似文献   
65.
由Puccinia arachidis引起的花生锈病最早于1882年由Balansa在巴拉圭发现,其后由Spegaziini作了详细描述并定名。尽管本世纪前期在美国、毛里求斯、中国等地有过花生锈病发生的报道,但直到60年代末,这个病害主要还是在中、南美洲流行。自1969年以来,花生锈病在世界各热带、亚热带花生产区迅速蔓延和流行,一跃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病害。在自然侵染条件下花生锈病可引起50%的减产,在人  相似文献   
66.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优良品种是发展花生生产的基础。在花生的品种改良研究中,高产始终是最基本的育种目标,因为其他目标如早熟性、抗逆性,优质等都只有在一定产量水平的基础上才能具备生产利用价值。产量来源于植株的光合作用,因此研究花生叶部性状的遗传对于调节群体结构,培育高光合能力的高产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关于花生叶部性状的遗传,仅少数性状(如叶形)已有明确的结论,而对于多数性状,迄今尚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双列杂交分析法,对几个栽培  相似文献   
67.
高油酸花生油以其营养价值高、储藏期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低温条件(4~6℃)下,普通花生油会发生凝固现象,而高油酸花生油则不会完全凝固,而是产生分层现象。为了探究高油酸花生油低温下分层的原因,对分层后的高油酸花生油上、下层的脂肪酸及甘油三酯组成进行了分析,发现下层油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增加,特别是超长链饱和脂肪酸(VLCSFA)的含量是上层油的3.8倍。甘油三酯分析表明,下层油中携带2个SFA的甘油三酯(S2U)显著富集,特别是携带VLCSFA的S2U型甘油三酯,其在下层油中的含量是上层油中含量的7.1倍。由此推断,大量携带VLCSFA的S2U型甘油三酯在低温下结晶析出是导致高油酸花生油分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8.
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是花生油脂中最主要的3种脂肪酸,其含量是影响花生油脂品质的重要因素。提高油酸含量并降低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是花生品质性状改良的重要方向之一。本研究利用292份中国花生种质资源材料及583个SSR标记基因型数据对四个环境下不同脂肪酸含量进行关联分析,分别检测到与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稳定关联标记14,14和9个,其中8个标记同时与上述3种脂肪酸含量稳定关联,分布在A02、A03、A08和A09染色体上。AHGS2050-226bp和AHGS3647-253bp是两个新关联标记的优异等位位点,在花生微微核心种质中证实,AHGS2050-226bp可提高油酸(9.99%~11.26%)并降低亚油酸(8.04%~9.31%)和棕榈酸含量(1.86%~1.97%),AHGS3647-253bp可提高油酸(9.79%~10.44%)并降低亚油酸(8.09%~8.62%)和棕榈酸含量(1.81%~1.95%)。本研究鉴定的多环境稳定关联标记AHGS2050和AHGS3647具有辅助选择高油酸且低亚油酸和低棕榈酸品种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9.
花生黄曲霉侵染抗性的AFLP标记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雷永  廖伯寿  王圣玉  李栋  姜慧芳 《作物学报》2005,31(10):1349-1353
本研究利用抗、感黄曲霉菌侵染的花生品种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J11×中花5号”,以其F2分离群体为研究材料,采用AFLP技术和BSA分析方法,获得了与花生黄曲霉菌侵染抗性连锁的2个分子标记,标记与抗性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8.8 cM和6.6 cM;利用获得的分子标记对抗、感黄曲霉的花生种质资源进行了分子鉴定,实验结果表明分子标记与抗性鉴定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证实了两标记应用于研究群体之外的育种潜力。该抗侵染分子标记的建立为开展花生抗黄曲霉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有效的筛选技术。  相似文献   
70.
本项研究用温室整株接种和实验室离体生根叶片接种的方法对一些新鉴定出的花生抗锈种质材料的8个抗锈性成分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这些花生种质材料在抗锈性成分上存在较大的变异。多数抗性成分在高抗材料或低抗(感病)材料之间是整齐一致的,而且与田间锈病级数高度吻合,但抗性成分在中抗材料之间有较大的变异。本文对栽培花生与种间杂种衍生材料在抗锈性成分上的差异也作了分析。所有抗性成分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具有遗传改良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