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0篇
  3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8 毫秒
21.
梳齿式采棉机籽棉清杂系统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籽棉清杂系统的参数进行优化.试验结果和分析表明:影响籽棉含杂率的主要因素是刺钉滚筒转速、锯齿滚筒转速和刷棉滚筒转速,按重要性排序为锯齿滚筒转速、刷棉滚筒转速和刺钉滚筒转速.确定的最优组合为锯齿滚筒转速291 r/min、刷棉滚筒转速695 r/min和刺钉滚筒转速367 r/min,此时含杂率为15.10%.  相似文献   
22.
花生机械化种植是花生生产实现节本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花生全程机械化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土壤播前处理、播种、施肥、覆土和仿形等关键环节,本文简述了我国花生生产概况和种植机械化的发展历程,系统地介绍和分析了花生种植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阐述了原茬地种床整备技术、排种技术、覆土技术和仿形技术,并归纳了4种技术装备的特点,指出了目前我国花生播种机械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3.
针对现有棉田打顶机打顶率低,打顶和喷药环节独立作业造成拖拉机动力浪费的问题,集成精准打顶与变量喷药技术,设计了3MDZ-4型自走式棉花打顶喷药联合作业机,可一次完成棉花分禾收拢、扶禾、打顶、喷药作业。对机具关键部件分-扶禾装置、高度检测系统、打顶系统、喷药系统进行设计分析,确定了分禾宽度为470mm、高度检测范围为0~320 mm、圆盘刀轴最小转速716 r/min、平行四连杆机构长度等参数,在设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田间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该机工作速度为2.5 km/h时,棉花打顶率为91%,打顶前后棉花高度相关系数为0.81,相关性强;喷药系统可根据作业速度调节喷药量,实际流量与理论流量相对误差在5%以内。同时,触屏显示器能够实时显示作业速度、作业面积等参数,当药液低于设定值时发出声光报警,提高了棉花打顶喷药机械的智能化水平。该研究可为棉花打顶喷药机械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4.
针对传统花生播种机穴播器工作过程中播种深度调节过程繁琐的问题,设计一种可根据土壤含水率变化做出相应深度调节的播种装置。通过分析调节过程中推杆机构运动轨迹,明确调节深度与转臂角度变化关系,结合花生播深自动控制系统,使穴播器在机具工作过程中可根据土壤含水率变化实现无级调节。选取土壤含水率范围、设置播种深度、机具前进速度为试验因素,播种深度合格率为试验指标进行田间试验,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明确各因素对试验指标影响规律,并得出回归曲线方程。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深度控制过程中调节效果良好,土壤含水率范围为14%~17%、设定播种深度为3.5 mm、机具前进速度为4 km/h情况下,播种深度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当土壤含水率为15.83%,设定播种深度为3.18 mm,机具前进速度为3.91 km/h时,播种深度合格率为最大值98.19%,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及花生种植农艺要求,为花生精准播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针对目前旱作水稻不易大规模推广的难题,研制开发一种旱作水稻铺膜铺管播种机。根据旱作水稻种植农艺要求,采用滑刀式开沟器,在距种行水平距离110~130mm处开出宽45mm,深20mm的沟,将滴灌带铺设于沟内;地膜通过随动仿形机构铺设于地表;通过改变容腔容积调整机械翼勺式排种器下种量大小;螺旋导土板将土壤送至种行完成覆土。以杂交稻种"秋田小町"为播种对象,采用3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播种机前进速度、容种腔长度和种面高度对播种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合格指数和重播指数的主次因素为:播种机前进速度容种腔长度种面高度;影响漏播指数的主次因素为:容种腔长度播种机前进速度种面高度;当播种机前进速度1.0m/s,容种腔长度14mm,种面高度140mm时,播种机播种性能最为优良,此时合格(6~8粒/穴)指数为86.5%,漏播(6粒/穴)指数为10.2%,重播(8粒/穴)指数为3.3%,满足旱作水稻农艺种植要求。  相似文献   
26.
水稻膜下滴灌种植与播种机的研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学庚  康建明 《农机化研究》2013,35(3):74-78,83
在优化滴灌水稻种植密度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膜下滴灌直播技术。同时,根据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的要求,研制出了水稻膜下滴灌播种机。通过大面积田间生产考核表明:旱作水稻膜上打孔直播技术,能够大幅减少人工消耗,出苗整齐。生产实践表明,研制的水稻膜下滴灌播种机空穴率≤3%;穴粒数合格率≥85%;膜孔覆土率≥95%;每公顷穴数达到465 000~495 000穴。该机能适应我国干旱区水稻高密度种植农艺技术要求,可为我国干旱区生产稻米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7.
甘孜州藏猪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建明  李平 《四川畜牧兽医》2008,35(1):14-15,17
藏猪是在我国青藏高原经过漫长驯化而来的高原小型瘦肉型品种,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地方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西藏、青海和四川的甘孜、阿坝地区,产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纯牧区及半农半牧区的高山峡谷地带,农业部已于2000年将其列入<国家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28.
残膜回收机起膜铲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起膜作业是残膜回收的重要环节,针对现有残膜回收机起膜装置存在可靠性低、起膜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滑刀式起膜装置。通过对起膜铲起膜机理进行分析,确定了导曲面参数方程和主要结构参数。以起膜铲间距、机具作业速度、入土角为试验因素,以起膜率为响应值,利用Design Expert 8.0.2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和响应面分析,得出各因素对起膜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为:入土角、起膜铲间距、机具作业速度;建立了起膜率与入土角、起膜铲间距和机具作业速度的三元二次回归模型。采用非线性优化计算方法,对起膜铲的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当起膜铲间距为220mm,作业速度为1.0m/s,入土角为30°时,起膜率理论最大值为93.8%,验证试验表明该参数下的起膜率为91.3%,理论值与试验值误差为2.5%,验证了回归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9.
为彻底打破"水稻水作"的种植模式,创造性的将膜下滴灌技术与水稻种植成功结合,提出水稻膜下滴灌技术;并根据其农艺要求,研制出一种水稻铺膜铺管播种机。将水稻旱作铺膜、铺管、种行覆土一体机械作业相结合,解决了水稻不易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难题。田间试验表明:播种密度(4.50~5.25)×105穴/hm2,播种深度2~3cm,穴粒数合格率≥90%,种行覆土率≥94%。该机能够适应西北干旱区水稻种植农艺要求,有助于推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稻膜下滴灌技术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0.
膜下滴灌旱作水稻播种机排种器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膜下滴管旱作水稻播种质量,该文分析了膜下滴灌旱作水稻播种机排种器结构和工作原理,并通过试验研究了排种器工作参数和结构参数对播种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播种机前进速度、容种腔长度和种面高度为影响因素,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的试验方法,建立各因素与穴粒数合格率的数学模型,分析各因素对穴粒数合格率的影响规律.【结果】各因素对穴粒数合格率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播种机前进速度、种面高度和容种腔长度.在前进速度为3.6km/h,容种腔长度为14mm,种面高度为100mm的条件下,排种器穴粒数合格率(6~8粒)最优94.47%.【结论】研究成果可以为膜下滴灌旱作水稻播种机排种器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