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丹皮酚对植物病原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丹皮酚在牡丹体内的抗菌机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丹皮酚对供试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用涂布平板法测定了丹皮酚对供试病菌孢子萌发及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皮酚含量与病菌菌落直径线性增长及菌丝生物学产量的相对抑制率呈正相关,在丹皮酚含量0.08、0.4mg/mL培养液中培养禾谷丝核菌和茄病镰刀菌5天,对菌丝干重的抑制率分别为79.81%和55.08%。丹皮酚对供试病菌的孢子萌发无作用,但孢子萌发后,其芽管基部膨大、顶端膨大及中间局部膨大。丹皮酚推迟病菌分生孢子梗的形成时间,降低分生孢子的形成数量,在0.20、0.24mg/mLPSA培养基上培养玉蜀黍赤霉和茄病镰刀菌10天,对分生孢子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100%和33.33%。  相似文献   
22.
芦芦笋是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查明河南省芦笋害虫的种类、主要害虫的发生特点 ,探索其防治途径 ,我们于 1 996年开展了此项研究 ,结合前人的资料 ,将发生种类及其主要害虫防治报道如下。1 芦笋害虫的种类经多年的全面普查和定点调查 ,初步鉴定出河南笋田害虫有 7目 ,1 7科 ,2 8种。但能造成严重为害的种类主要为鳞翅目、鞘翅目、缨翅目害虫。根据其为害方式 ,可将这些害虫分为 4类。①咀嚼式害虫 :包括除地老虎以外的夜蛾类幼虫、金龟子、象甲、叶甲等。其中以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发生普遍 ,为害严重。②吸汁性害虫 :…  相似文献   
23.
矮化核桃枝枯病病原菌的形态与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河南省洛阳地区核桃枝条一种新病害的病原种类,对采自田间的典型症状枝条进行了常规组织分离,对单孢菌株进行了形态鉴定、rDNA ITS序列分析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初为白色,随着色素的积累,由中心向边缘变为灰绿色,再变成墨绿色,最终全部变成黑色;气生菌丝棉絮毛状,菌落边缘不整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分生孢子器散生或聚生,呈黑色小粒状,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近球形,深褐色,具孔口;分生孢子梗短缺,无色,杆状,末端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梭形、纺锤形,无色,无隔,基部钝圆,顶部稍尖,单孢(24.5~29.0)μm×(4.8~7.5)μm。离体枝条接种结果表明,该菌能侵染核桃枝条引起与田间相同的症状。据此将分离物鉴定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  相似文献   
24.
赵丹  康业斌 《植物保护》2012,38(1):177-179
为了明确河南省洛阳地区牡丹叶部一种新病害的病原种类,对采自田间的典型症状叶片进行了常规组织分离,对单孢菌株进行了形态鉴定、rDNA ITS序列分析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初期白色绒毛状,后期红褐色.分生孢子梗通常呈扫帚状,有2~3个分支,末端膨大呈泡囊状.分生孢子直棒状,两端钝圆,有0~1个隔膜,大小为(38.4~86.4)μm× (4.6~5.9)μm,平均60.1 μm×5.2 μm.离体叶片与活体植株接种结果表明,该菌均能侵染牡丹叶片并引起与田间相同的症状.据此将分离物鉴定为Cylindrocladium canadense,将该病害命名为牡丹柱枝孢叶斑病.  相似文献   
25.
蘑菇病毒病,是危害蘑菇子实体的一种重要病害.近年来,随着蘑菇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加上缺乏科学的管理,蘑菇病毒病有扩展蔓延之趋势.该病的发生,轻者造成减产,重者几乎绝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子实体的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26.
成玉梅  赵丹  康业斌 《北方园艺》2015,(16):116-119
以河南洛阳各大主要牡丹园栽培的牡丹典型根腐病病株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纯菌株,并对所得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研究牡丹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4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均产生茂密、呈疏松棉絮状的菌丝及黄、红、紫等色素,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或椭圆形,无色,多胞;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至椭圆形,无色,单胞或双胞。致病性测定表明,4个菌株能侵染离体牡丹根尖使其变黑。在GenBank序列数据库中,F1~F4菌株的DNA序列与编号为HM214456.1和AB498917.1等的F.solani ITS区段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9%~100%。据此,将河南洛阳牡丹根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为F.solani。  相似文献   
27.
从组织保障、技术操作、推广应用3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洛阳地区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推广体系,为该项技术在更大的领域进行普及和推广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8.
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丹皮酚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L16(45)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丹皮粉粒径(A)、浸润时间(B)、氯化钠用量(C)和馏出物量(D)对丹皮酚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丹皮酚提取量的主次因素为A>D>B>C;最佳工艺条件为丹皮粉粒径0.45mm,氯化钠用量60g/kg,浸润时间3h,收集馏出物量300mL。按筛选的最优工艺重复提取2次,结果表明,第1次蒸馏丹皮酚的平均提取量达23.72g/kg,第2次蒸馏丹皮酚的平均提取量为1.69g/kg,说明第1次蒸馏基本代表了样品内丹皮酚量。  相似文献   
29.
牡丹病害及其固有的化学抗病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慨述了牡丹病害研究进展及牡丹固有的化学抗病物质提取、测定方法与抑菌活性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0.
在自然病田对42个小麦品种(系)的调查结果表明,小麦成株期叶部对雪腐格氏霉(Gerlachia nivalis)的抗性有明显差异,茎秆高,叶片窄而挺直的品种比较抗病.小区人工喷雾接种和单株小穗接种的试验证明,小麦穗部对雪腐格氏霉具有抗侵入和抗扩展性能,小穗排列紧密,颖壳内合的品种较抗侵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