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6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199篇
林业   775篇
农学   387篇
基础科学   551篇
  318篇
综合类   4595篇
农作物   356篇
水产渔业   235篇
畜牧兽医   3089篇
园艺   615篇
植物保护   485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392篇
  2022年   295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371篇
  2019年   479篇
  2018年   602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444篇
  2015年   444篇
  2014年   631篇
  2013年   621篇
  2012年   668篇
  2011年   583篇
  2010年   648篇
  2009年   518篇
  2008年   475篇
  2007年   352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160篇
  1987年   127篇
  1986年   122篇
  1985年   117篇
  1984年   82篇
  1983年   79篇
  1982年   89篇
  1981年   96篇
  1980年   67篇
  1979年   48篇
  1960年   24篇
  1959年   42篇
  1958年   27篇
  1957年   6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正猫传染性腹膜炎(FIP)是由致病性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死性传染病,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症,主要以腹膜炎、胸腔大量积水和死亡率极高为特征。猫传染性腹膜炎分为渗出型(湿性)和非渗出型(干性)。渗出型是由病毒与猫产生抗体结合后,产生大量的炎性渗出物,并聚集于胸腔或腹腔内,呈典型黄绿色,黏稠性很高,易凝固,离心后染色、镜检,发现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含量很高。非渗出型是由病毒侵袭器官所致,主要有脑水肿、  相似文献   
102.
笔者接诊了一例3岁拉布拉多患犬,临床症状为下腹部有肿块物体、呕吐,结合X射线、B超仪、生理生化指标检查,确诊该患犬为消化道异物阻塞,逐采取手术治疗取出异物,术后经过1周的精心护理,该患犬精神状态恢复良好,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3.
短期禁牧对天山北坡蒿类荒漠群落特征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天山北坡蒿类荒漠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取样的方法,探讨不同区域荒漠围栏内外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对禁牧的响应规律,分析禁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禁牧能改变荒漠植被功能群结构,禁牧后不同生态经济类群群落盖度和生物量分别上升40.2%~57.0%和44.4%~81.0%;2)荒漠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对短期禁牧的响应较小,但从区域上看,玛纳斯荒漠放牧区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比博乐和奇台显著高16.7%~20.0%,而禁牧区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高了8.6%~17.7%;3)短期禁牧有利于荒漠群落稳定性的维持,且稳定性可能与禁牧年限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均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短期禁牧能显著提高荒漠草地生产力,有利于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104.
本试验收集了山东某猪场流行性腹泻病死仔猪的肠管病料及其环境、料线样品,通过免疫胶体金层析试纸和荧光定量PCR两种方法进行病原检测,结果显示:病死仔猪肠管病料和料线样品均呈猪流行性腹泻阳性,综合分析引起该猪场仔猪流行性腹泻的主要原因是料线污染。  相似文献   
105.
为了调查塔里木河中下游天然草地小花棘豆危害状况,并筛选灭草剂的最佳剂量,试验采用7种不同剂量(100m2的用药量分别为2.5,5.0,7.5,10.0,12.5,15.0,17.5mL)的GF-871(迈士通)对小花棘豆进行灭除试验。结果表明:塔里木河流域中下游天然草地小花棘豆分布面积为12.3万hm~2,严重危害面积为1.5万hm~2,主要危害羊和马。施药15d后,第3~7处理区小花棘豆叶片均有不同程度发黄现象;施药45d后,第3~7处理区小花棘豆全部枯死,其他牧草无明显变化。说明迈士通对小花棘豆最佳灭除剂量为每100m27.5mL。  相似文献   
106.
为了建立马梨形虫病双重PCR检测方法,试验根据Gen Bank发表的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18S rRNA保守基因序列分别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以核酸混合物为模板,优化反应条件建立马梨形虫病双重PCR检测方法,并检验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同时用该双重PCR检测方法对采自昭苏种马场的马疑似病例全血进行检测,并与镜检法和单重PCR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双重PCR检测方法能对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核酸扩增出大小为529 bp和789 bp特异性目的片段,而对双芽巴贝斯虫、环形泰勒虫、羊泰勒虫、牛巴贝斯虫核酸的扩增均为阴性;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阳性DNA被稀释1×108倍时均能检出其相应目的片段;对采集的46份马疑似病例血样进行PCR诊断,其中驽巴贝斯虫感染率为30.4%(14/46),马泰勒虫感染率为41.3%(19/46);双重PCR检测方法与单重PCR方法的符合率为100%。说明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临床感染隐性病例的联合检测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7.
核型快速进化是马属动物基因组进化的最显著特征,很多染色体内或染色体间的重排以及融合裂变事件可解释其核型多样化,然而非重排所致的着丝粒重定位也对染色体形态产生影响。据报道,着丝粒重定位事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基因组,尤其马属动物上出现较频繁,因此人们开始研究着丝粒特征及进化模式,试图揭示着丝粒移动的机制及其对生物产生的影响,但着丝粒重定位的机制目前还没有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着丝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重要结构,它介导动粒装配参与染色体的分离和稳定遗传。着丝粒的功能高度保守,但其结构在物种间甚至在同一物种不同染色体间也有差异,并且着丝粒序列由大量重复序列构成,因此对研究带来了巨大挑战。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现对马属动物着丝粒结构进化及着丝粒重定位事件的新进展进行概述,并探讨了马属核型的进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8.
旨在研究新疆伊犁地区马梨形虫病的流行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5黏3-6月定点采集了伊犁地区马的213份血样及其体表硬蜱712只,4个月的蜱指数分别为2.22,3.59,5.73,2.28;借助PCR检测马及其体表硬蜱的带虫率,结果显示,被检马匹全血DNA阳性率分别为37.93%,52.17%,53.06%,18.33%;硬蜱带虫率为11.12%,16.67%,20.13%和6.24%。该区4,5月份为马梨形虫病的高发期,马泰勒虫(4月)与驽巴贝斯虫(5月)的感染高峰期有所不同。马源性梨形虫病与媒介蜱带虫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与蜱指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故该病的流行与带虫媒介蜱的活动规律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9.
为探索小檗果提取物的体外抑菌和抗炎功效,本试验以乙醇和水为溶媒提取了小檗果粗体物,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检测对奶牛乳房炎常见致病菌即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的抑菌活性,并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抗炎作用。结果显示,小檗果水提物和醇提物对3种致病菌均有抑菌作用,达到高敏或中敏,抑菌圈直径为(10.69±0.16)~(16.89±0.67)mm。与模型组相比,小檗果水提物和醇提物低剂量组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P0.01),抑制率均高于58%。本试验为小檗果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0.
为快速检测临床羊传染性脓疱病毒(CPDV)感染,根据Gen Bank中公布的CPDV毒株序列,通过多毒株B2L序列保守区的比对,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方法检测该病毒,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试验及临床检测。结果显示,该反应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6℃,最适引物量为0.6μL(20μmol/L),可以检测到1 pg的DNA,并且能鉴别山羊痘病毒、口蹄疫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蓝舌病病毒。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高、敏感性强,可用于CPDV临床感染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