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农学   6篇
  4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不同盐碱化程度草地土壤肥力质量的季节动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盐碱化程度不同的草地(非盐碱化、轻度盐碱化、中度盐碱化和重度盐碱化)为研究对象,分析松嫩盐碱草地土壤肥力质量季节变化,并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与5月份的相比,其它月份的轻度盐碱化草地土壤全氮和有机质质量分数,以及重度盐碱化草地土壤的全盐质量分数、Na+和Cl-质量分数明显减少;而非盐碱化草地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中度盐碱化草地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以及重度盐碱化草地土壤的Ca2+质量分数却出现增加的情况.中度盐碱化草地7、8月份时土壤pH值、全盐质量分数、Na+、K+、Mg2+质量分数及总碱度明显高于其它3个月份的.9月份的全磷质量分数为整个生长季内最低的.6、9月份的全钾质量分数和6、7月份的含水量较其它月份明显减少.松嫩盐碱草地土壤肥力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依次为K+、速效磷、总碱度、全盐、碱化度、pH值、SO42-和Na+.随着时间推移,非盐碱化、轻度盐碱化和重度盐碱化草地的土壤肥力质量呈改善的趋势,而中度盐碱化草地土壤6月份时土壤肥力质量状况最好,9月份的次之,而8月份的最恶劣.  相似文献   
22.
黑土酶活性的剖面分布及其对养分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龙江省内选取9个典型黑土剖面,研究其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转化酶、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剖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0-40 cm土层中,黑土5种酶活性都随土壤层次的加深而下降,而在40cm以下的土层中,过氧化氢酶、硝酸还原酶、转化酶活性不再降低,趋于稳定或略有升高,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却急剧降低,甚至没有酶活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土壤全氮、速效氮、全磷、全钾、全碳含量及C/N显著相关,土壤转化酶活性和土壤全氮、速效氮、全钾、速效钾、全碳含量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第一主成分中,土壤磷酸酶、脲酶活性占有较大比例,可以用来作为土壤氮素、全量磷分和全量碳分的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23.
土壤酶对土壤环境质量指示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土壤环境质量是土壤容纳、吸收和降解各种环境污染的能力。各种污染物(农业、工业)进入土壤后,都会对土壤的环境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土壤酶作为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中产生专一生物化学反应的生物催化剂,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反应迅速,常被用来作为指示土壤环境质量的生物学指标。因此本文综述土壤酶对化肥、农药、污水污泥、城市垃圾和重金属的指示作用,为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星星草生长不同年数碱化土壤与碱斑土壤比较,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氨化强度、固氮强度、脲酶活性、蛋白酶活性、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增加,星星草生长不同年数碱化土壤间存在不同差异。星星草生长不同年数土壤全氮含量与碱斑裸地差异显著;生长2年和3年与碱斑裸地土壤碱解氮含量差异显著;碱斑裸地与星星草生长3,4和5年土壤氨化强度、固氮强度、脲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和硝酸还原酶酶活性差异显著;说明星星草的生长对碱化土壤氮素营养状况具有一定的改良作用,综合来看星星草生长3~5年对碱化土壤的改良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25.
为了探讨寒地农田黑土酶活性在作物生育期内的变化规律,在黑龙江省双城市选择了4个玉米生长的黑土样地,对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转化酶的季节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活性在生长季内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其峰值出现在抽雄吐丝期;磷酸酶、脲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峰值出现在拔节期;转化酶活性在玉米生育期内都呈现下降的趋势,酶活性在苗期最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4种酶活性和土壤碳氮的转化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6.
氟磺胺草醚对黑土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为了探讨常用除草剂氟磺胺草醚的土壤环境效应,在东北黑土区豆-麦地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施用氟磺胺草醚后土壤速效磷(AP)、碱解氮(AN)和有机质(OM)3种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中酶活性的变化。氟磺胺草醚施用后土壤AP和AN含量没有显著变化,施用后30 d OM含量显著增加,其余天数均下降;施用后15 d细菌、真菌数量分别增加351.61%和220.00%,之后均呈下降趋势;氟磺胺草醚施用后放线菌数量降低,75 d后减少68.47%;施用氟磺胺草醚,土壤脲酶活性在1 d、蛋白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15 d和45 d、过氧化氢酶活性在1、15、75 d后都显著降低,而转化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研究表明,氟磺胺草醚的施用对土壤OM含量、微生物数量及脲酶、蛋白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AP、AN含量和转化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7.
黑土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东北黑土带典型地块取样测定的方法,研究了黑土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土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土壤剖面中由上至下呈现递减的规律,这种分布特征与土壤养分的分布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不同黑土地域、不同植被类型、不同黑土类型对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分布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纬度的降低硝酸还原酶活性也随之下降;杂草、玉米、大豆生长的黑土硝酸还原酶活性的顺序为杂草>大豆>玉米;在三个黑土亚类中硝酸还原酶活性以白浆化黑土酶活性最低,草甸黑土和典型黑土酶活性较高;在不同熟化度黑土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布的顺序为厚层黑土>中层黑土>薄层黑土。  相似文献   
28.
为评价问荆对大豆生长后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化感效应,研究了不同浓度问荆水浸液处理下大豆根际土壤性质、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问荆水浸液处理下,土壤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含量随问荆水浸液浓度增加而减少,其中品种BD土壤碱解氮含量由60.30 mg/kg降至55.16 mg/kg,品种DK3土壤速效磷含量由18.84 mg/kg降至15.64 mg/kg,品种DK1土壤有机质含量由67.26 g/kg降至56.23 g/kg;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随问荆水浸液浓度增加而减少,其中品种BD土壤细菌数量由69.91×104cfu/g降至11.19×104cfu/g,品种DK1土壤真菌数量由43.53×104cfu/g降至16.79×104cfu/g,同时土壤放线菌数量由67.50×104cfu/g降至13.08×104cfu/g;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问荆水浸液浓度增加而升高,其中品种BJ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由1.02 m L/g上升至1.26 m L/g,脲酶活性随问荆水浸液浓度增加而降低,其中品种DK1土壤脲酶活性由0.67 mg/100 g降至0.39 mg/100 g,磷酸酶、转化酶活性未发生变化。说明问荆产生的化感物质使土壤养分下降,而土壤酶对外来物质有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