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5篇
  5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大同地区土壤缺锌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成土条件导致有效锌先天不足,即黄土母质、pH值偏高、土壤盐渍化等原因造成;二是生产条件改变引发缺锌,即因磷肥用量增加,微碱性肥料(碳铵、尿素)的使用,玉米连续重茬、有机肥用量少和农田建设等原因造成。我们于1998~1999年进行了3种施锌方法的比较试验,收到了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2.
卢玉玺  尹亮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893-2894
农村市场是整个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我国城乡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载体和依托条件。农村市场规模大、容量大、潜力大,开拓农村市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同心协力、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23.
为解决土壤重金属检测准确度较低、实时性差以及数据分散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技术的土壤重金属检测仪。自主研发高准确度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将测量得到的数据通过NB-Io T实时上传到数据集成云平台。设计试验探究了该设备的最佳测试时间、预热时间。结果显示:在预热30 min后以180 s的测试时间测量样品,仪器具有最佳重复性。设计试验验证该设备的准确度,使用该设备、奥林巴斯Vanta Element-S、实验室化学方法针对同一批四川土壤进行了多次采样比较研究,结果显示:Cd、Hg、As、Pb、Zn、Cu测量值都具有较高准确度,测量As、Cr、Hg、Pb元素时比Vanta Element-S更接近真实值。测量国家标准土样,对比样品标准值,7种元素中Cr、Cu、Pb、Zn的平均相对误差非常小,分别为4.6%、7.5%、3.8%、14.2%。其余3种元素As、Cd、Hg相对误差分别为55.5%,55.7%,37.2%。该设备能够准确、稳定、实时的检测出土壤较高含量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值并且将数据汇总到云平台,具有较为优异的实时性及数据集成能力,在大规模土壤检测分析场合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4.
叶片形态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本研究分离了两个水稻突变体F2-102和S1-4,其表型为叶片宽度减小,叶片半卷及半矮化。遗传分析表明,这两个突变体均受单一核编码隐性基因控制,并利用Indel标记将其定位在第12号染色体长臂上。对定位区间内的编码类纤维素合成酶D4的基因OsCSLD4进行序列分析表明,突变体F2-102在第二个外显子缺失了8bp,而S1-4在第二个外显子发生单碱基替换,导致类纤维素合成酶D4功能缺失,引起细卷叶表型。  相似文献   
25.
油菜是我国食用植物油的重要来源,应顺应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国油菜产业正酝酿第四次跨越——由优质高产向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基于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背景,提出了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重点任务,针对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切实落实油菜保护区政策、加快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多元化开发、实施健康油脂科学消费战略等对策与建议,有效保障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和健康消费。  相似文献   
26.
通过EMS诱变粳稻品种日本晴,筛选到2个矮秆突变体s1-46和s1-96。突变体主要表现为株高降低,分别为野生型的44.7%和55.9%,且叶片直立,穗粒数减少,籽粒变短。暗处理时,野生型的中胚轴伸长,但突变体的不伸长,说明突变性状与油菜素内酯(BR)相关。外源活性BR处理后,突变体与野生型的叶夹角均变大,根长均变短,表明突变基因与BR的生物合成相关。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通过与籼稻品种Dular杂交构建F2群体,将该基因定位在第1染色体40.9 kb范围内。测序表明,该基因与参与BR生物合成的D2基因等位,其中s1-46第305位的氨基酸由脯氨酸突变成亮氨酸,而s1-96第370位的甘氨酸突变成谷氨酸。  相似文献   
27.
 矮化多分蘖突变体gsor23是籼稻品种Indica9经γ射线辐射后获得的。遗传分析表明其矮化多分蘖表型受一个隐性基因控制,并将突变基因定位在第1染色体长臂上InDel标记C1 WT2与C1 WT4之间。这两个标记之间物理距离为386 kb,其间包含一个抑制植物分枝的基因D10。对gsor23中的D10基因测序发现编码区第404位的碱基C缺失,导致从第135位氨基酸开始移码突变。gsor23的突变位点与已报道的粳稻背景的d10 1和d10 2突变体不一样,是D10基因一个新的等位突变体。D10编码的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8 (carotenoid cleaving dioxygenase, CCD8),是抑制分枝的新型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 SLs)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用SLs人工合成类似物GR24处理gsor23,其多分蘖表型受到抑制。实时 RT PCR结果显示D10在水稻根部表达量较高,叶片较低。在突变体gsor23中,参与 SLs合成的基因D10上调表达,而可能参与SLs信号转导的基因D3和D14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28.
叶序和出叶间隔期是叶片生长发育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和水稻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对叶序或出叶间隔期突变体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叶片的形成机制。本研究以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粳稻品种日本晴,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类树状突变体s2-21。该突变体出叶间隔期变短、节间缩短、植株矮化、分蘖数减少、叶片数增加、不能正常进行生殖生长。将该突变体与籼稻品种Dular杂交,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通过InDel分子标记对s2-21/Dular F2群体进行遗传定位,将该基因初步定位在第1染色体InDel标记C1-15和S1-17之间。利用本实验已测序的籼稻品种Dular全基因组序列与NCBI (http://www.ncbi.nlm.nih.gov/)上提供的粳稻品种日本晴基因组序列比对,发展了6个新的InDel标记,最终将该基因定位在W25和W26之间约88 kb的区间内。测序结果表明该突变体中PLA2基因的第4个内含子的第5位碱基由G突变为A。  相似文献   
29.
王涛  袁守江  尹亮  赵金凤  万建民  李学勇 《作物学报》2012,38(10):1766-1774
水稻DUS测试标准品种之一丛矮2号(cl2)具有矮化多分蘖的表型特征,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已将其定位在第4染色体长臂InDel标记C4-CL5和C4-CL4之间。对这两个标记之间一个已报道的多分蘖基因D17/HTD1进行测序,发现cl2中的D17/HTD1基因编码区第1 796个碱基由C突变为T,从而导致第599位的氨基酸由脯氨酸变成亮氨酸。同时对另一个来源于粳稻品种日本晴的矮化多分蘖突变体S1-40进行测序,发现D17/HTD1第3内含子3’端拼接点由AG突变为AA,导致mRNA产生2种错误的剪接形式。D17/HTD1编码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7 (Carotenoid Cleavage Dioxygenase7, CCD7),参与新型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 SLs)的合成。利用SLs的人工合成类似物GR24处理cl2,其多分蘖表型得到抑制。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CCD7在几乎所有植物都有同源蛋白,水稻CCD7蛋白与同属禾本科的玉米、高粱和短柄草同源性最高。Real-time RT-PCR结果显示D17/HTD1基因在植物所有组织都有表达,尤以茎部最高。  相似文献   
30.
黄龙山,古老而神秘。据同治刊《湘乡县志》载:“黄龙山在治西南百六十至(三十二都)山界衡郡,蜿蜒如龙,仍南岳衡山之少祖,其下松竹茂密,明季避世者庐居此。”黄龙山脉逶迤37公里,境内有海拔500米以上山峰14座,群峰嵯峨,层峦叠嶂,沟纵横。山上茂密的林木和奇花异草,活象龙的被挂,那漫山遍野的针叶林,楠竹林,活象一根根龙须。春天,这里百花争艳,万紫千红,活象一条彩龙;夏天,爸松翠柏,修分自接,活象一条胄龙;秋天,层林目染,一派橙黄,活象一条黄龙;冬天,玉树琼花,银装素裹,活象一条白龙。一派四季景色*目,千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