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为大量饲养天敌昆虫,寻找种植寄主植物适宜的方法,研究了蛭石、草碳、珍珠岩、土对蚕豆苗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基质种植蚕豆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单一使用珍珠岩种植蚕豆苗时,由于保水性能差,蚕豆苗的苗高、鲜重均明显低于其他栽培基质,30 d时分别为26.8 cm、148.2 g,差异显著.而单一使用蛭石时,由于缺乏黏结能力,不易固定根系,易倒伏.用蛭石和草碳混配后,再加入少量的土,可改善栽培基质的保水性和疏松性,30 d时苗高和鲜重分别达35.3 cm和185.9 g,生长后期用营养液进行浇灌,可提高蚕豆苗生长势,避免苗高倒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12个地区草莓叶螨种类分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草莓上的叶螨种类及其遗传多样性,以便准确有效地指导草莓叶螨防治。本研究选取我国12个代表性的地区,采集草莓上的叶螨。采样范围覆盖了我国华北、华中、华东和西南的草莓产区。扩增和测定线粒体cox1基因部分序列,将所获得的序列通过BLAST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比对,确定叶螨种类,并对cox1基因序列的多样性进行分析。测序获得了长度为632bp的cox1基因片段。BLAST比对结果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来自我国12个地区的91个样品均为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我国草莓上二斑叶螨的cox1基因有2种单倍型,其中11个地区仅存在1种单倍型,北京昌平检测到2种单倍型。两种单倍型之间有1个核苷酸的同义突变。本研究表明,二斑叶螨为这些地区草莓上唯一的叶螨种类,种群内遗传多样性非常低。研究结果对于制定草莓上叶螨的防治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北京地区作物上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不同种群对杀螨剂的敏感性水平,了解二斑叶螨对药剂敏感性与体内4种解毒酶活力的相关性。【方法】在实验室内采用改进的玻片浸渍法(slide-dip method)检测北京房山、怀柔、昌平、延庆和平谷5个地区二斑叶螨田间种群对联苯肼酯、阿维菌素、螺螨酯和哒螨灵4种杀螨剂的敏感性;采用PCR技术对单头叶螨的CYTB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检测二斑叶螨对联苯肼酯的抗性突变位点;并采用酶标仪微量板法,检测二斑叶螨体内与抗性相关的多功能氧化酶、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力。【结果】5个田间种群对联苯肼酯最敏感,其LC50分别为2.4880、6.4693、6.2398、0.7882和14.7783 mg•L-1。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次之,其LC50分别为22.4712、35.4431、14.5260、15.4904和14.0023 mg•L-1。对螺螨酯和哒螨灵的敏感性非常低,螺螨酯的LC50分别为49.6833、81.8826、72.9609、204.4609和1 433.5137 mg•L-1,哒螨灵的LC50分别为202.6902、806.8324、375.3518、188.3234和2 310.9040 mg•L-1。延庆地区二斑叶螨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其活力分别为14.9508 U/(mg protein)、0.2271 μmol•mg-1 protein•30 min-1和58.2962 U/(mg protein)。怀柔地区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地区,其活力为1.4272 μmol•mg-1 protein•30 min-1。联苯肼酯、阿维菌素、螺螨酯和哒螨灵的敏感性水平与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的酶活力之间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采用PCR技术对5个地区的288个二斑叶螨个体进行CYTB基因检测后,仅发现怀柔地区的一个个体CYTB基因第126位氨基酸密码子的第一位核苷酸由G突变为A导致氨基酸由G突变为S,其余地区均无突变,这与生物测定方法中各地区对联苯肼酯较敏感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北京地区二斑叶螨不同种群对联苯肼酯敏感性最高,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次之,对螺螨酯和哒螨灵敏感性非常低;二斑叶螨对4种杀螨剂的敏感性水平与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的酶活力之间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通过检测到的基因突变个体,说明怀柔地区二斑叶螨种群中存在着对联苯肼酯产生高抗性风险的个体。PCR方法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检测种群抗性发展程度。基于以上结果,在农业防治二斑叶螨中应降低联苯肼酯使用频率,交替使用阿维菌素,避免使用螺螨酯,停止使用哒螨灵,以延缓和降低二斑叶螨产生抗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在田间比较了双孔扁垫柱型诱芯和反口钟型长效诱芯不同使用期对小菜蛾的诱集效果和持效期。结果表明,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2种诱芯的诱蛾效果均逐步下降,前期双孔扁垫柱型诱芯诱蛾效果好于反口钟型长效诱芯,后期二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正>美洲棘蓟马于2009年6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种植的甜椒上发现。经鉴定确认为入侵种类美洲棘蓟马(Echinothrips americanus Morgan)(Mirab-balou et al.,2010;魏书军等,2010)。该虫属缨翅目(Thysanoptera)蓟马科(Thripidae)针蓟马亚科  相似文献   
16.
三种不同材质小菜蛾性诱剂诱芯田间诱蛾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挂胶型诱捕器比较了常规长效诱芯、双孔扁垫柱型诱芯和圆锥柱型诱芯3种不同材质和形状的性诱芯诱捕小菜蛾的效果。结果表明:双孔扁垫柱型诱芯诱蛾效果为最佳,是圆锥柱型诱芯诱蛾量的1.61倍,是常规长效诱芯诱蛾量的1.16倍。在持效期方面,双孔扁垫柱型诱芯同常规长效诱芯相同,好于圆锥柱型诱芯。  相似文献   
17.
北京大兴县芦城乡是北京市韭菜生产基地,韭菜种植面积近700hm2.由于常年种植韭菜,韭蛆发生严重,少数农民使用高毒化学农药3911灌根防治,造成韭菜污染.2000年6月采用3%护地神1号颗粒剂进行防治地下害虫韭蛆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以二斑叶螨为Tetranychus urticae Koch试虫,采用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乙唑螨腈等6种杀螨剂对二斑叶螨的田间防效及对草莓的安全性。以期为草莓二斑叶螨防控提供高效、安全的杀螨剂。结果表明:30%乙唑螨腈悬浮剂速效性与持效性最好,药后1 d的防效为91. 80%,14 d防效为95. 56%; 20%丁氟螨酯悬浮剂和100g/L联苯菊酯乳油2种药剂的速效性较好,持效性较差,药后1 d防效在83%~89%,药后14 d的防效在27%~46%; 43%联苯肼酯悬浮剂在药后3 d的防效最高,达到87. 87%; 1. 8%阿维菌素乳油在药后1~14 d防效在36%~72%之间。73%炔螨特乳油在365 mg/L浓度下对草莓叶片产生药害,其它药剂对草莓安全。  相似文献   
19.
杨丽梅  宫亚军  胡彬 《蔬菜》2019,(4):47-53
为筛选出防治二斑叶螨的有效药剂,以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苗期接虫及叶面喷雾的方法进行15种常用杀螨剂对二斑叶螨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药后1 d, 43%联苯肼酯悬浮剂3 0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均达94%,显著优于其他药剂;药后3 d,25%单甲脒水剂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大幅提高,达95.62%,与43%联苯肼酯悬浮剂3 0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 000倍液、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差异均不显著;药后7 d,200 g/L双甲脒乳油1 000倍液、50%苯丁锡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2 000倍液、240 g/L螺螨酯悬浮剂2 000倍液防效也随之升高,均达92%,而50 g/L氟虫脲可分散性液剂1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20%丁氟螨酯悬浮剂1 500倍液、45%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5%噻螨酮乳油1 500倍液、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3 000倍液防治效果则表现较差;药后14 d,73%克螨特乳油2 000倍液、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25%单甲脒水剂1 000倍液、50%苯丁锡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240 g/L螺螨酯悬浮剂2 000倍液、43%联苯肼酯悬浮剂3 000倍液均保持很好效果,都在96%以上,建议在田间交替使用43%联苯肼酯悬浮剂30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和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来防治二斑叶螨。由于99%绿颖矿物油200倍液(防治效果为83.24%~91.18%)无毒无残留,对环境、产品安全,可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为害蔬菜的叶螨主要是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Koch)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Boisduval),同属蛛形纲,真螨目,叶螨科,是世界性害螨,分布范围广,寄主种类多,可为害蔬菜、果树、花卉等多种植物。其寄主植物包括茄子、辣椒、番茄、豆类、瓜类、苹果、梨和月季花等共计50余科800余种。由于个体小、世代短、繁殖快,幼螨、若螨及成螨均集中于植物叶背以刺吸式口器刺吸叶片,吸取汁液,严重时白色小点布满叶片,造成大量叶片枯黄、脱落,并在叶上吐丝结网,严重影响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