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20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2篇
  61篇
综合类   80篇
水产渔业   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孟鹏  安昕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3):256-262
为服务地方工农业生产,提高降水预报准确率,研究降水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以沈阳市东陵区观测站1951—2012年逐月降水量为基础,采用极比、标准偏差、气候倾向率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了该地区年际及四季降水的稳定性、变化趋势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沈阳市自1951年以来,年际降水相对稳定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中1953—1982年为显著减少时期,气候倾向率为-84.822 mm/10 a,1983—2012年为缓慢减少时期,年际降水在1961年突变性减少,突变之后降水量平均减少146.2 mm。近年代春季降水极不稳定,降水序列有微弱增加,不存在气候突变点。夏季降水较稳定呈趋势减少,倾向率为-15.916 mm/10 a,在1961年突变性减少,突变之后平均减少120.0 mm。秋季降水极不稳定呈微弱减少趋势,没有明显突变点。冬季降水极不稳定有微弱增加趋势,1993—2012年增加显著,在2004年突变性增加,突变后平均增加14.7 mm。年降水、夏秋季降水在1982年之前降水明显减少,1983年之后变化相对平稳;冬春季在1996年之后表现出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72.
经济转型视角下矿产资源城市生态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究矿产资源型城市生态敏感性特征并对其进行分区保护和管理,该文以大同市为例,从自然生态属性、自然-社会生态复合属性和社会生态属性3个方面选取了地形地质、覆被类型、水系防护、保护区4类指标构建了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转型背景下矿产资源城市极易受人类干扰的农田因素影响,该文探讨了将农田生态因子加入前和加入后的影响关系分析,并运用要素空间叠置制图法和极大值法对大同市2015年生态敏感性进行了分类定量评价及分等定级。结果表明:1)大同市生态敏感性偏高,高敏感区域和低敏感区域占市域面积较大,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易导致生态系统不稳定;2)大同市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明显表现为:高敏感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中部及西南部,低敏感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西北部及南部,中敏感区主要沿西北-东南轴两侧分散分布;3)农田因素对人类活动干扰反应较大,是影响大同市生态敏感性的重要因素,加入农田因子后该区生态敏感性各等级面积比例变化差异较大,其中低敏感区面积减少了15.40%,中敏感区和高敏感区面积分别增加了10.80%和4.60%。研究结果可为资源型城市生态保护及土地空间整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以及对矿产资源城市更好的处理好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两者关系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73.
河南省农业生产碳汇的演变趋势及其集聚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业生产具有碳排放和碳吸收的双重属性,针对当前农业生产碳汇研究系统边界模糊不清、中观尺度研究成果少、核算项目缺失统一性和完整性等问题,本文在全面核算2000—2015年河南省传统农业碳排放和碳吸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省农业生产碳汇的演变趋势,并利用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研究其空间集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生产系统表现碳汇特征,其碳汇量整体呈现逐渐增长趋势,至2015年全省农业生产碳汇量为3 235.11万t,相当于当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22.53%,因此农业生产对于减缓温室效应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河南省农业生产碳汇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农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其农业生产碳吸收能力快于碳排放增长速度。自然因素是河南省农业碳排放的主要方面,至2015年自然因素产生的碳排放占河南省农业生产碳排放总量的70.15%;而人工农资投入碳排放增长率相对较快,是全省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原因,2000—2015年全省人工农资投入碳排放量年均增长率为3.27%,是其自然因素碳排放年均增长率的3.85倍。河南省各地农业生产碳汇在地域空间上表现增长的普遍性、相对稳定性和较显著集聚性特征,呈现显著的南北和东西差异,东部和北部农业地区碳汇数值相对较高,而南部和西部农业碳汇数值对较低。  相似文献   
74.
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内涵及路径探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探讨新时期下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的内涵和路径,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回顾并总结近10年耕地保护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以系统论知识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功能、过程和状态与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相结合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是一个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的概念,实质是全面维护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生态和生活功能,保障区域和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系列活动。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监督、鼓励和引导耕地使用者集约化、绿色化利用耕地资源,使农田生态系统中耕地要素特性稳定且生态环境保持一个良好状态。2)三位一体保护路径设计:树立以农田生态系统为视角的保护理念,采取分区分级保护机制,健全耕地生态补偿制度,规范农户利用和保护耕地的行为,实时监测系统中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状态,最终实现我国全方位耕地保护格局。此研究成果可为新时期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黄淮海平原农业生态系统演替及其可持续性的能值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该文利用能值模型对黄淮海平原17 a农业生态系统演替及可持续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随着外界输入系统能值的增加,渔业子系统和家畜子系统能值产出趋向增加,但总能值产出呈下降趋势,各类能值效率也是如此.系统能值指标讨论表明系统的发展正趋向于依靠石化能源和经济资源的投入,系统能值投资率不断提高;能值产出率有所下降,但均大于1,高于中国的平均水平(0.27),其中2000年总能值产出高达1.856×1024sej,相当于3.640×1011EMS,高于区域农业产值6.410×1010地;环境负荷牢趋向增加,2000年(3.79)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相当,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可持续性指数趋于下降.最后建议增加有机肥的投入,提倡动植物多样性培育,以优化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系统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76.
为准确判定草原生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科学划分草地生态足迹演变的时间节点,本文以内蒙古典型农牧交错带四子王旗为研究对象,采用1987-2016年草地生态足迹和人均GDP的时间序列,基于BP结构突变协整检验对该区域的草地消耗与经济增长展开分析。结果表明:不考虑结构突变的协整检验,对草原生态保护政策下的四子王旗并不适合;而结构突变的协整检验能良好地反映长时期农牧交错带资源与经济的结构性变化,体现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均衡,并呈现出资源消耗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研究区草地生态足迹的演变可划分为3个阶段:低度协同阶段(1987-2002年)、政策驱动阶段(2002-2009年)和快速发展阶段(2009-2016年)。不同阶段,草地生态足迹的短期波动(-2.289、-1.082和0.495)趋于平缓,长期均衡系数(0.292%、0.728%和1.355%)逐步提升,表明生态保护政策有助于草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该结果不仅有益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草地资源利用,也为农牧交错带科学编制草地生态保护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7.
提高彰武松嫁接成活率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砧木选择、接穗的采集以及嫁接的时间和速度等方面,对彰武松嫁接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髓心形成层贴接法是最有效的方法,该方法从时间、砧木的生长量、接穗的切口长度以及嫁接速度等方面提高了彰武松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78.
由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单对杂交亲本(G♀和G♂)及其F2为作图群体,构建了中国明对虾RAPD分子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109个引物共产生284个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的位点,符合1∶1孟德尔分离类型的位点共234个,符合3∶1孟德尔分离类型的位点50个。利用拟测交理论分别构建中国明对虾雌虾、雄虾的遗传连锁图谱。107个1∶1分离标记分布于雌虾连锁图谱中,包括31个连锁群,图谱总长度为1 406.1 cM,所有标记间的平均间隔为18.5 cM;91个1∶1分离标记分布于雄虾连锁图谱中,包括26个连锁群,图谱总长度为1 187.7 cM,所有标记间的平均间隔为18.27 cM;利用F2自交模型构建了雌虾和雄虾共同的分子标记,35个3∶1分离标记分布于雌雄共有的连锁图谱中,包括10个连锁群,图谱总长度为432.9 cM,所有标记间的平均间隔为17.3 cM。  相似文献   
79.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深入探究特色农业多功能特征及其权衡协同关系,是促进高原山区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以云南省129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从农产品生产、生态调节、经济振兴、社会保障4个功能维度构建高原特色农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pearman法、双变量局域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测度2010—2020年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多功能水平及权衡与协同关系,并运用K-means聚类法划分高原特色农业多功能分区,提出相应的优化发展路径。结果表明:1)高原特色农业多功能是“全球—国家”层次多功能在小尺度区域实际情况的具体反映。各功能在时空格局上存在差异,生产功能先增强后趋于不变,生态、经济功能稳定增强,社会功能小幅度波动。生产、社会功能水平由经济核心区向外递减;生态功能强弱两极分化明显,“东北低,西南高”;经济功能显著提高,总体呈“中心高,四周低,高值区散落分布”的空间格局。2)2010—2020年各功能间权衡区数量减少,各功能区由散落分布逐渐形成集群分布。生产与生态功能逐渐向协同发展转变;生产与经济功能权衡协同关系稳定;经济分别与生态和社会功能间以权衡关系为主;社会功能与生产、生态功能权衡协同关系逐渐形成东部L-L低位协同区和西部H-H协同区两个功能区集群;3)以县(市)区为单位,将云南省划分为农业生产集中区、生态优化调节区、经济振兴先行区、城乡优化发展区4个特色农业多功能分区,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发展路径。本研究可为云南省特色农业发展以及其他地区的农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河北省曲周县景观格局演变及生态服务价值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对县域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保护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以曲周县为例,依据1985、1999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景观格局分析法、生态服务价值定量评估法结合相关性及敏感度分析,对曲周县1985—2012年的景观格局、生态服务价值变化以及景观指数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响应机制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曲周县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异质性增加,景观多样性降低,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程度呈加强态势;2)生态服务价值总体减少6 704.11万元,且1999年后生态服务价值衰退速度较之前有所减缓,生态服务价值结构未发生较大变动;3)ESV与SHDI呈正相关,与NP、FN、D和AWMDF呈负相关,同时ESV对NP和FN变化缺乏弹性,对SHDI、D和AWMDF变化反应灵敏。研究认为,曲周县应降低景观的人为干扰力度,加强对景观多样性保护,提高县域整体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