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6篇
  2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 毫秒
21.
农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及其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WOT分析法对农机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进行战略分析,其目的在于选择出适合农机企业未来发展的正确战略决策,为农机企业保持可持续的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金叶红瑞木(Conus alba‘Aurea’)山茱萸科山茱萸属,落叶灌木.花白色或黄白色,圆锥状聚伞形花序顶生,由6~16朵组成.核果长圆形,熟时白色或兰色,扁平.果7~8月成熟.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春、夏季叶片呈金黄色,早秋后转为鲜红色.枝条在落叶后至春季萌发前,呈红色或桃红色,天越冷枝条越红,寒冬为鲜红色,是少有的优良耐寒、耐干旱、观枝观叶彩色灌木,适合"三北"地区栽植.  相似文献   
23.
强宇  姜薇  刘成江  黄峰  韩东  张春晖 《中国农业科学》2022,55(16):3224-3241
【目的】明确风冷与冷藏过程中酱卤牛肉挥发性风味物质逸散行为,为酱卤牛肉的风味保持与风味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结合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明确酱卤牛肉在风冷(中心温度从50℃降至10℃,风速2 m∙s-1,降温时间90 min)和冷藏(4℃贮藏0、6、18、30、42和54 h)阶段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揭示酱卤牛肉中关键风味活性物质的逸散行为。【结果】E-nose结果表明,风冷阶段,刚出卤煮罐、风冷前和风冷后酱卤牛肉的风味轮廓差异显著,主要由氮氧类化合物、醇类、醛酮类化合物、芳香类化合物和有机硫化物差异导致;冷藏0、42和54 h后,酱卤牛肉的风味轮廓差异显著,氮氧类化合物、醇类、醛酮类化合物是导致差异的主要风味物质,而冷藏6、18和30 h后风味轮廓没有显著性差异。HS-SPME-GC-MS结果表明,酱卤牛肉在风冷阶段分别鉴定出39、31和3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分别为13 636.18、9 799.21和8 213.86 μg·kg-1,总含量降低39.8%;冷藏阶段分别鉴定出36、36、34、34、31和2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分别为7 712.65、6 196.00、5 319.42、4 732.69、5 295.05和4 281.82 μg·kg-1,总含量降低44.5%。冷藏是酱卤牛肉挥发性风味物质逸散的主要阶段。OAV分析表明,风冷阶段共有18种风味活性物质,其中桉叶油醇、月桂醇、戊醛和左旋香芹酮在风冷前全部丢失;3-羟基-2-丁酮、苯乙醇、香叶基丙酮和芳樟醇逸散严重,OAV值分别降低81.3%、64.0%、63.7%和55.1%。冷藏阶段共有15种风味活性物质,其中乙酸异丁酯、庚酸乙酯在贮藏6 h后全部丢失;茴香脑、丁香酚、草蒿脑和芳樟醇逸散严重,OAV值分别降低63.9%、63.8%、58.1%和53.9%。【结论】冷藏是酱卤牛肉风味活性物质丢失逸散的主要阶段;风冷和冷藏过程中醇类、酮类、酯类和酚醚类化合物更容易发生丢失逸散;丢失逸散的风味活性物质主要来源于香辛料。  相似文献   
24.
洮儿河灌区满洲岱渠首蓄水后,渠首附近村庄、农田可能产生一定的浸没影响,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危害。根据满洲岱枢纽地形地貌条件,拟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水位运行条件下渠首周围可能出现浸没问题进行预测评价,提出可能浸没的范围及程度。并对浸没产生的影响要素进行分析,影响因素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水文气象、人为活动等条件。其中水文地质条件中的地下水位的变化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5.
联苯菊酯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苯菊酯是一种广谱高效杀虫剂,大规模的应用使其广泛残留在环境中,因此筛选联苯菊酯的高效降解菌具有重要意义。从扬州农药厂附近的地表土壤取样,利用富集驯化培养分离得到一株编号为S8的降解细菌,经表形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序列分析其为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该菌株在pH7.0和30℃的条件下,对100mg·L-1联苯菊酯的3d降解率达56.4%,半衰期为60.7h。其最适生长条件为:pH6.0~8.0,温度30~35℃,接种量5%。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治理联苯菊酯残留污染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6.
榛林经营密度及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铁岭地区平榛为试材进行经营密度及施肥试验.密度试验发现不同经营密度间榛林的产量差异显著,结果表明:2年生榛林最适密度为20~25株·m-2;3年生榛林最适密度为15~20株·m-2.施肥试验发现榛林从1年生开始就应该进行施肥,施肥种类、数量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2~3年生榛林产量影响差异显著,结果表明:在铁岭地区,2...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低压静电场(low voltage electrostatic field,LVEF)辅助短期冻藏(28 d)对猪肉品质的影响,为肉品新型贮藏保鲜技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猪背最长肌(Longissimus thoracis et lumborum)为试验材料,对比分析在-18、-12和-6℃的静电场(设备输出电压2 500 V,电流0.2 mA)和非静电场环境(对照)下冻藏0、7、14、21和28 d的菌落总数、TVB-N含量、色泽、贮藏损失、蒸煮损失、剪切力、TBARS、巯基含量、冰晶形态及水分分布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贮藏期间,静电场组肉样的菌落总数、TVB-N含量和TBARS值比对照显著下降(P<.05),且肉样持水力较高,色泽更鲜亮,肌肉中形成冰晶小且均匀,对肌肉微观结构破坏程度低。贮藏28 d时,静电场下-12℃冻藏肉样的菌落总数、TVB-N含量及TBARS值分别为4.50 lg(CFU/g)、8.73 mg/100 g和0.1691 mg MDA?kg-1,与-18℃对照组的4.48 lg(CFU/g)、8.91 mg/100g及0.1754 mg MDA?kg-1结果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肉样间的贮藏损失、剪切力及色泽差异也不显著(P>0.05)。【结论】低压静电场辅助冻藏可有效延缓猪肉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劣变,且静电场辅助-12℃冻藏28 d内的肉品品质可达到-18℃常规冻藏的效果,低压静电场下-6℃冻藏肉样品质与-12℃非静电场冻藏效果也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28.
郭丽娟  杨秀芹  王秀奎  姜薇  刘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466-8466,8497
克隆猪ACSL4基因的内含子3和5,寻找其SNP位点。通过酚-氯仿法从野猪、家猪及其杂种猪的耳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根据GenBank网站的猪ACSL4基因cDNA全序列设计两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利用PCR-SSCP对获得的序列进行了多态性分析。对猪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对获得的内含子3(232 bp)和内含子5(241 bp)序列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基因片段分别是包含部分外显子3、4,完整的内含子3序列和部分外显子5、6,完整的内含子5序列,与人的该基因分别有72.87%和78.62%的同源性。多态性分析发现,该基因的两个内含子较为保守,未检测到多态位点。该研究为深入探讨该基因与肉质性状的关系以及丰富猪的种质资料库和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类FUT2基因的c DNA序列,分析其在牡蛎中的组织表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太平洋牡蛎类FUT2基因c DNA全长为1941 bp,包含180 bp的5'非翻译区、1086 bp的编码361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及675 bp的3'非翻译区。分子进化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太平洋牡蛎类FUT2基因与家鼠(Mus musculus)等哺乳动物的FUT2基因聚为1个分支。此外,类FUT2基因m RNA在太平洋牡蛎成贝的肝胰脏、闭壳肌、外套膜、唇瓣、鳃等5个组织中均有分布,其中在唇瓣中的表达量最低,在其余4个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牡蛎中类A型组织血型抗原HBGA很可能存在与人A型HBGA相似的合成途径,可为进一步探索牡蛎特异性富集诺如病毒No V的分子机制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0.
以 16 个藜麦引选品种(系)作为研究材料,在顶凌播种条件下,通过对 16 个材料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调查分析,探究顶凌播种技术在辽北地区的可行性,并筛选出适合辽北地区种植的藜麦品种。试验结果表明:顶凌播种条件下,铁岭市农业科学院自选品种(系)TL3 产量表现最好,可达 194kg/667m2,其次为 TL2 和津藜 1 号,以上 3 个品种(系)较适合在辽北地区种植;陇 3、陇 5、陇 7 和 2403 这 4 个品种(系)表现较差,陇 1 和陇 2 虽产量表现较好,但生育期偏长,种植风险较大,因此以上 6 个品种(系)不适宜在辽北地区种植;4712、2831、2837、307、744 和 77 在试验中产量及各农艺性状表现居中,TL6 产量居第 4 位,生育期偏长,在辽北地区的具体应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由以上试验结果可得,顶凌播种技术能够作为辽北地区藜麦种植增产增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