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余龙  姚友礼 《作物学报》1997,23(6):699-706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汕优63为供试材料,于生育前、中、后期设计不同氮素供应水平(18个处理),研究其对根硪基分化数、不定根数、根重及其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育前期的单株根重随着氮素供应水平的提高而增加,10、13、14、15叶龄期的单株根重与不定根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每条不定根重无显著相关;(2)主茎第10叶节的根原基分化数与10叶期的植株含氮率呈正相关(r=0.978^**),第10  相似文献   
12.
水稻不同粒位籽粒的结实能力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王余龙  姚友礼 《作物学报》1995,21(4):434-441
供试品种为武育粳2号,设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及水分等处理,研究其对一、二次枝梗各粒位籽粒粒重和饱粒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施肥时期、土壤水分状况对不同粒位籽粒饱粒率和粒重的影响程度不同,(2)在一次枝梗六个粒位中,第1粒的饱和率既有最高的,也有最低的,还有处于2-5位,其它粒位也是如此,二次枝梗籽粒亦有类似趋势;(3)二次枝梗各粒位籽粒的粒重顺序与开花早迟一致,一次枝梗籽粒除第二  相似文献   
13.
1989-1991年,在大田和盆栽条件下,采用武育粳2号,盐粳2号等粳稻品种,分年度设计遮光、氮肥、水分、施用淀粉等18个处理,研究其对稻穗不同部位籽粒结实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稻穗不同部籽粒的结实率在全穗6个部位中的顺序与开花经顺序并不一致,先开颖花的结实率既有高于迟开颖花的;(2)开花早迟与粒重大小有一定关系,但这种关系只有在灌浆物质受到限制时才能存在,若灌浆物质充足,迟开颖花的粒重可大  相似文献   
14.
15.
1989~1990年,在大田条件下对杂交籼稻和常规籼,粳稻等12个品种的每穗颖花退化数等穗部性状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水稻不同品种每穗颖花退化数差异很大(10~184朵),颖花退化率变化在7.90%~42.04%。依据退化颖花着生的不同枝梗位置可将其分为5种类型,颖花退化主要系伴随2次枝梗退化而发生。随着颖花分化数的增加,颖花退化数有显著的增加。2次枝梗退化数、退化率分别与抽穗期每个分化2次枝梗占  相似文献   
16.
1989~1990年,在大田条件下对杂交籼稻和常规籼、粳稻等12个品种的每穗颖花退化数等穗部性状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水稻不同品种每穗颖花退化数差异很大(10~184朵),颖花退化率变化在7.90%~42.04%。依据退化颖花着生的不同枝梗位置可将其分为5种类型,颖花退化主要系伴随2次枝梗退化而发生。随着颖花分化数的增加,颖花退化数有显著的增加。2次枝梗退化数、退化率分别与抽穗期每个分化2次枝梗占有干重,全穗颖花退化数、退化率分别与抽穗期每个分化颖花占有干重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负相关。品种内与品种间的表现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18.
在大田条件下,以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水稻遗传群体114个株系为供试材料,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供试群体按库容量分成6种不同类型,研究其磷、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①供试群体库容量差异极大,变幅为676.80~1326.43 g·m~(-2),扩大库容量有利于其产量的显著提高;②不同库容量水稻全株含磷率和抽穗期含钾率差异较小,但成熟期含钾率差异显著。大库容水稻成熟期吸磷量和吸钾量优势明显,与其结实期较高的磷、钾吸收量关系密切;③大库容水稻结实期茎鞘叶磷素转运量小,穗部磷增加量大,而结实期茎鞘叶钾素转运量和穗部增加量均有明显优势;但磷、钾利用效率优势均不明显;④相关分析表明,磷、钾养分吸收量对库容量的影响较其籽粒生产效率大。综上所述,该遗传群体水稻磷、钾吸收利用特点基本相同,大库容水稻具有明显的磷、钾吸收优势,结实期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阐明江苏省早熟晚粳新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品种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2-2013年在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以江苏省新近育成的8个早熟晚粳稻为供试材料,研究其与对照在产量、氮素吸收、氮素利用上的差异,分析氮素吸收利用及影响因素。【结果】1)8个早熟晚粳新品种实收产量均高于对照宁粳1号,平均增加7.87%,其中,武运粳29、武运粳23、扬粳4227、通粳981极显著高于对照;新品种总吸氮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分别比对照平均增加4.97%、2.85%。随着品种吸氮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提高,稻谷产量均增加;2)高产新品种干物质生产量高、吸氮强度大、单穗吸氮量多和抽穗后吸氮量多,导致总吸氮量多;3)高产新品种结实期茎鞘叶氮素转运量、转运率大,氮素比例下降值大,成熟期茎鞘叶氮素比例低,结实期穗氮素增加量大,成熟期穗氮素比例高,这些特征均有利于总吸氮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提高,且对前者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后者;4)高产新品种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等指标均高于对照,产量越高趋势越明显。总氮吸收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高的品种有利于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的提高,但前者的影响更大。吸氮量高的品种氮肥利用率也较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高的品种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肥生理利用率也高。【结论】在苏南稻区,8个早熟晚粳新品种产量明显高于对照,氮肥(素)吸收利用率、总吸氮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比对照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稻穗不同部位籽粒的结实能力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1988-1991年,在群体水培,大田及盆栽条件下,采用籼、粳水稻品种,分年度设计水分、氮肥、磷肥、遮光等39种处理,以改变根量、根系活力、疑花数、抽穗前贮藏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抽穗后光合产物积累量及籽粒受容活性等,研究稻穗上、中、下部一、二次枝粳籽粒的结实能力。结果表明:同穗不同部位一、二次枝梗籽粒饱粒率均有上部>中部>下部(Ⅰ),上部>下部>中部(Ⅱ),中部>上部>下(Ⅲ)中部>下部>(Ⅳ),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