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7篇
  34篇
综合类   99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51.
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对水稻根系活力及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对水稻根系活力及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养分量下,控释肥BNCRF和BRCU处理较专用肥分次施用的SNRSF处理能提高水稻生育前期、中期根系伤流强度,显著提高全生育期伤流液的氨基酸态氮输出强度;明显增加了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有效吸收面积。同时,BNCRF处理在前、中期氮、磷吸收速率显著增强,BRCU处理仅在生育中期显著提高。采用低钾控释肥BLCRF处理,水稻前期伤流强度、氨基酸态氮输出强度及吸收面积均较小,但中、后期明显增高,氮、磷吸收速率与高钾含量的SNRSF处理相当。说明一次性施用控释肥能显著增强根系活力,提高生育中期养分吸收速率,改善水稻根系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52.
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是重要的两种温室气体,近一个世纪以来,大气中这两种气体浓度持续升高,进而引起温室效应明显加剧和气候变暖等极端气候的频繁出现.稻田生态系统是大气CH4和N2O的重要源.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受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及人为活动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和综合调控,CH4和N2O排放量与各因素的变异程度、敏感程度密切相关.全面综述了影响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因子及温室气体减排措施的研究进展,可为制定我国稻田温室气体减排措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3.
【目的】研究在不同施氮水平下,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组配比例施用对甜玉米生长、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控释尿素在甜玉米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2015 年在广东省博罗县和惠阳县以当地主栽品种华珍和粤甜 9 号开展田间试验。试验共设 7 个处理:不施氮 (CK);施尿素 N 360 kg /hm2 (U1);减施尿素 30% (252 kg/hm2,U2);40% 控释尿素,减氮 30% (252 kg/hm2,40% CRU1);40% 控释尿素,减氮 50% (180 kg/hm2,40% CRU2);60% 控释尿素,减氮 30% (252 kg/hm2,60% CRU1);60% 控释尿素,减氮 50% (N 180 kg /hm2,60% CRU2)。乳熟期采集甜玉米植株样品进行养分分析,每小区单独采收后记录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 【结果】施氮显著提高甜玉米鲜苞产量 (P < 0.05)。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甜玉米鲜苞产量逐渐提高。U1 处理的鲜苞产量最高,其次是 60% CRU1 处理,40% CRU2 处理的鲜苞产量显著降低。60% CRU1 处理的甜玉米鲜苞产量与 U1 基本持平。在等氮条件下,甜玉米鲜苞产量表现为 60%CRU > 40% CRU > U,两地结果一致。施氮主要提高甜玉米穗长、穗粗和行粒数,显著提高甜玉米物质累积量和氮素吸收累积量 (P < 0.05),秸秆和籽粒的平均增幅分别为 55.1% 和 24.2%,95.0% 和 43.4%,秸秆增幅更大。甜玉米物质累积量和氮素吸收累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在等氮条件下,甜玉米物质累积量和氮素吸收累积量均表现为 60%CRU > 40% CRU > U,以 60%CRU 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吸收利用率最高,其次是 40%CRU 处理,U 处理最低。不同施肥处理对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没有影响。不同施肥处理对甜玉米维生素C和可溶糖含量没有影响。 【结论】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处理的甜玉米产量、物质累积量和氮素吸收累积量均优于常规施肥处理,且随着控释尿素配施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在甜玉米生产中,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可显著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是甜玉米化肥减施增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4.
缓释尿素在双季稻上的养分供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木  唐拴虎  黄巧义  易琼  黄旭 《土壤》2018,50(4):656-663
采用双季早晚稻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养分释放期为60 d和90 d的两种不同缓释尿素对整个生育期内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60 d型缓释尿素一次性施用在早、晚稻上均达到了普通尿素分次施肥时的产量水平,而90 d型缓释尿素一次性施用在早稻上效果好晚稻上效果欠佳。60 d和90 d型缓释尿素一次性施用的优势在于能使水稻有较高的有效穗数及穗粒数,整个生育期地上植株氮(灌浆期不含籽粒)含量也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分次施肥、普通尿素一次施用及不施氮处理,而灌浆过程中籽粒、剑叶、倒二位及倒三位叶的氮含量及剑叶SPAD值(叶绿素相对含量)也均高于其他3个处理。两种缓释尿素均使水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贪青状况,其中以90 d型缓释尿素贪青最为严重,60 d型缓释尿素的养分释放期对水稻较为适中而90天型缓释尿素较长。  相似文献   
155.
根系分布及施肥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裂区设计,应用塑料箱栽培并在每穴拥有4 kg土条件下研究了根系分布与施肥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根系分布加深植株分蘖数减少,生长中后期功能叶叶绿素含量提高,成穗数减少,但成穗率、总粒数、实粒数明显增加,产量以18 cm土壤深度最高,28 cm土壤深度因贪青导致结实率降低、产量下降。采用新型施肥法水稻分蘖数与常规分次施肥无差异,但中后期功能叶叶绿素含量明显提高,成穗数、总粒数和实粒数分别提高5.18%、11.75%和11.81%,产量增加9.41%。说明增加根系分布能明显改变穗形,显著增加总粒数和实粒数;采用新型施肥法能延缓衰老,改善灌浆能力,增加粒数和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