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为提高早籼15的种植效益。[方法]依据早籼15高产,早发性好,分蘖力强,产量潜力高等优点,结合大田生产实际,提出了早籼15"稀长大"超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结果]早籼15采用肥床旱育秧,适当提前播种,苗床播种量以60g/m2最好,秧龄40d最佳,齐苗前保持床土相对含水量70%~80%,培育带3个分蘖以上的大壮苗。移栽期在4月底至5月上旬。大田株行距13.3cm×20.0cm,栽37.5万穴/hm2,基本苗150万~180万株/hm2。在总施氮量120kg/hm2的条件下,施氮配比以基肥∶分蘖肥∶穗肥=4~5∶3∶3~2较为适宜。[结论]早籼15的"稀长大"超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是适期播种,稀播壮秧,化学调控,合理密植,平衡施肥,浅水间歇灌溉促控,加强大田病虫害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32.
植物雄性不育类型及其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植物雄性不育分类方法和类型进行了概述 ;对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经典遗传及其分子遗传机制、细胞核雄性不育的遗传及不育基因的定位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