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2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193篇
林业   686篇
农学   363篇
基础科学   344篇
  292篇
综合类   2355篇
农作物   265篇
水产渔业   203篇
畜牧兽医   1593篇
园艺   454篇
植物保护   14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225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291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285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7篇
  1975年   5篇
  1963年   5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李杨  李礼佳  和铭钰  杨浩冬  孔洋  滕飞 《农业机械学报》2022,53(7):395-403,434
采用大豆亲脂蛋白(Soybean lipophilic protein, LP)和甲基纤维素(Methyl cellulose, MC)的复合物作为亲水性乳化剂形成W/O/W乳液外水相,以聚蓖麻酸甘油酯(Polyglycerol polyricinoleate, PGPR)为亲脂性乳化剂,橄榄油为油相,并以维生素B12为指示剂,按两步法制备W/O/W型双层乳液。通过对微观结构、储藏稳定性、粒径、电位、乳液粘弹性等指标的测定,探究不同外水相比例及复合物中LP与MC的不同比例对W/O/W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LP与MC质量比为3∶1,外水相质量分数为70%时,W/O/W乳液液滴间的作用力最强、粒径最小、Zeta-电位绝对值最大、对活性物质的保护作用最强、28 d储藏稳定性指数较高,流变学性质较好。  相似文献   
992.
为改善大豆分离蛋白/海藻酸钠复合膜的耐水性,通过添加不同添加量(0、2%、4%、6%、8%、10%)硬脂酸制备大豆分离蛋白/海藻酸钠/硬脂酸三元复合膜,探究硬脂酸对大豆分离蛋白/海藻酸钠复合膜的机械性能、阻水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最终明确不同硬脂酸添加量对耐水性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大豆分离蛋白/海藻酸钠二元复合膜相比,添加6%和8%硬脂酸后,复合膜的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显著下降,并且对其含水率及水溶性也有显著影响。当硬脂酸添加量为8%时,三元复合膜的水蒸气渗透性最低,水蒸气透过系数为(2.95±0.49) g·mm/(m2·h·kPa),接触角最大,为91.68°±9.02°。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可知,大豆分离蛋白和海藻酸钠通过共价交联形成网络结构,加入的硬脂酸则分布在网络结构的缝隙中,当硬脂酸添加量为8%时,膜的表面较为光滑平整,内部结构致密,能够形成良好的网络结构,键与键之间结合较强,能有效提高复合膜的阻水性能。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究施用生物炭对节水灌溉条件下稻田土壤养分的影响,为提升稻田土壤肥力、制定稻田水碳调控策略提供技术指导。【方法】在控制灌溉条件下,设置0、10、20、40t/hm2共4个生物炭施用水平,分别记为CK、CL、CM、CH处理,分析不同生物炭施用水平对节水灌溉条件下稻田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结果】施用生物炭后,各处理稻田土壤有机质、有机碳量由大到小依次为:CH处理>CM处理>CL处理>CK。2018年,CH、CM、CL处理下的水稻生育期土壤平均铵态氮量分别比CK增加1.52、0.61、0.39 g/kg,2019年分别比CK处理减少2.01、1.71、0.99g/kg;施用分蘖肥后,CK条件下的稻田土壤铵态氮量上升速率最高,CH、CM、CL处理下的稻田土壤铵态氮量变化速率差异较小;施用穗肥后,2018年各处理土壤铵态氮量上升速率较为接近,2019年上升速率为CK>CL处理>CM处理>CH处理。综合2 a试验结果,CH、CM、CL处理下的稻田土壤硝态氮量的平均值比CK降低了32.34%、19.45%、9.21%。【结论】施用生物...  相似文献   
994.
室内水培对常春藤某些形态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室内水培对常春藤扦插苗某些形态和光合作用的影响,找出了常春藤水培适宜的IBA处理浓度和营养液浓度.结果表明:以500mg/L浓度的IBA和营养液2中培养的长春藤,生长旺盛,且生根量多,生根率高,根长且粗壮.在室内,不同浓度营养液和IBA处理条件下,一天中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型曲线,且均以500mg/L的IBA和营养液2的峰值最高,中间有“午休现象”.  相似文献   
995.
乡镇兽医动物检疫工作站与养殖户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防疫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保障畜牧养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基层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调查青藏高原地区东方蜜蜂种群遗传结构。[方法]利用线粒体DNA分子标记对青藏高原地区东方蜜蜂样本进行群体检测;对单倍型数量、频率分布、单倍型多样度、核苷酸多样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地理种群内/间的遗传变异进行分子方差分析;对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矩阵与地理距离矩阵进行蒙特尔(Mantel)检验;利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分析单倍型间系统发育关系。[结果]青藏高原地区东方蜜蜂种群蕴藏着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全部样本的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分别为0.939和0.003 92;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尽管种群内变异对总变异的贡献率始终最大(45.5%,P≤0.01),但不同地理种群间的变异也达到显著水平(38%,P≤0.05)。[结论]人为基因交流是影响青藏高原地区东方蜜蜂种群遗传结构的因素之一;山脉、高原阻隔是塑造青藏高原地区东方蜜蜂种群遗传结构的主要作用因素。  相似文献   
997.
南黄海苏北浅滩浒苔体内的农药污染与食用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南黄海苏北浅滩浒苔在农药方面的食用风险,本文以位于南黄海苏北浅滩的如东、大丰和吕四等地所采集的浒苔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Agilent 7890A/5975C)分析8种有机氯(OCPs)、4种菊酯(PEs)和9种有机磷农药(OPPs)的残留浓度及食用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浒苔体内OCPs、PEs和OPPs的浓度范围分别为15.86~56.93 ng·g~(-1)、42.03~133.49ng·g~(-1)和9.42~13.36 ng·g~(-1);浒苔对PEs的富集能力最强,其次是OCPs,富集能力最弱的是OPPs;浒苔体内的8种OCPs、4种PEs和9种OPPs农药的食用风险评估中单一风险(ave THQ)值和总风险指数(HI)值均远小于1;从长期和短期摄入量可得出,浒苔体内农药的风险商值均小于1。研究表明,南黄海苏北浅滩的浒苔由三类农药造成的风险在可控范围内,本文研究结果为日后南黄海苏北浅滩浒苔的大规模食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屠宰检疫工作过程需要重视工作流程,积极提高卫生质量,屠宰检疫工作有效开展,不仅提高食品安全,也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基于此,本文以羊屠宰检疫为例,具体分析几点要点及卫生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99.
作为我国生产力建设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农业生产环节的水利灌溉技术管理,对于农业生产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水利灌溉管理对于农业发展的意义进行了简单概述;随后分析了新时期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最后,在总结前文的基础上,重点探究了水利灌溉管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策略,旨在为关注这一领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参考意见,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施肥量及种植密度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昆药集团新药研制提供优质的原药材,对采自西藏地区的拉萨大黄进行引种栽培,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及种植密度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采用施肥量与种植密度的L9(34)正交试验设计,共有4个试验因素,分别为施氮量N、施磷量P、施钾量K和种植密度,每个因素均设3个不同的试验水平。运用直观及方差分析方法对不同处理的拉萨大黄鲜根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的主次因素为施氮量、施钾量、种植密度、施磷量,其中施氮量、施钾量、种植密度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云南丽江地区种植拉萨大黄的氮、磷、钾适宜施用量分别为纯N 450 kg/hm2、P2O5 0 kg/hm2、K2O 450 kg/hm2,适宜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