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5篇
  6篇
综合类   6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从某农药厂排污口的污泥中采集样品,经驯化富集后筛选到1株能高效降解氯氟氰菊酯的细菌X2.在30℃,pH 7.0基础培养基中,该菌在7 d内对浓度为200 mg/L的氯氟氰菊酯的降解率为77.2%.依据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测定分析,将该菌株确定为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 sp.).降解特性研究表明,在温度25~30℃,pH为7.0~8.0的条件下,该菌株能有效降解氯氟氰菊酯,因而可以将其应用于氯氟氰菊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72.
山茱萸的营养成分及保健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相似文献   
73.
黄姜淀粉双酶法糖化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黄姜淀粉双酶法糖化的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别确定黄姜淀粉液化、糖化的工艺条件.结果显示对于粗淀粉浓度为22.5%的黄姜粉浆,液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pH 7.0,温度95 ℃,α-淀粉酶用量12 U/g干淀粉;糖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pH 5.0,温度55 ℃,糖化酶投加量180 U/g干淀粉,酒精酶投加量0.05% (mL/mL),糖化48 h.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可使黄姜粗淀粉的转化率达到96.02%,葡萄糖收率达到106.58%,糖化液中还原糖含量达23.98%.  相似文献   
74.
EM菌-好氧污泥联合处理皂素生产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M菌分别进行了富集培养、逐级驯化和EM菌-好氧污泥联合处理皂素生产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对于COD值为20 000~25 000 mg.L-1的皂素生产废水,在EM菌:好氧活性污泥(VEM菌∶V好氧活性污泥)=1∶1 mL.mL-1,气液比(V气∶V液)7∶1 mL.mL-1.min-1,接种量(V菌体∶V液)5%mL.mL-1,起始pH值6.5,温度30~32℃,间歇曝气,处理时间5 d的条件下,皂素生产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97.95%,色度去除率可达到66.67%。  相似文献   
75.
以γ-Al2O3为载体,采用分层浸渍法制备Cu-Ce-O/γ-Al2O3催化剂,将其用于常温常压条件下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法(Catalytic Wet Hydrogen Peroxide Oxidation,CWPO)降解质量浓度为1 000 mg/L的酸性大红-3R染料废水,并探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Ce(NO3)3溶液浓度、Cu(NO3)2溶液浓度、吸附次数、焙烧温度和时间、升温速率等因素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Ce-O/γ-Al2O3催化剂最佳制备工艺为0.2mol/L Ce(NO3)3溶液浸渍吸附2次、450℃下焙烧4 h预处理、1.0 mol/L Cu(NO3)2溶液浸渍吸附1次、550℃下焙烧3 h、升温速率为8℃/min;处理工艺为常压、反应温度30℃、进水pH3.0、双氧水投加量0.18mol/L、催化剂用量0.18 mol/L、反应3 h,可使酸性大红-3R的降解率达到98.16%,铜流失量控制在2.76mg/L以下。  相似文献   
76.
张雪峰  冯贵颖  呼世斌  吴焕利  梁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395-1398,1485
[目的]了解皂河沉积物的环境化学意义及其在水体自净中的作用。[方法]以皂河上、中、下游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苯酚的吸附特性,并考察系统pH值、温度等对其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皂河沉积物对苯酚的吸附特性可较好地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描述;皂河沉积物对苯酚的咐附不是单一的分子吸附,而是多种吸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弱酸性(pH〉6.0)条件下,皂河沉积物对苯酚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和吸附强度;35℃时皂河沉积物对苯酚的吸附容量和吸附强度高于其他温度处理;皂河下游沉积物对苯酚的吸附容量和吸附强度小于上、中游沉积物:[结论]皂河沉积物对苯酚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和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77.
酸性溶液中重铬酸钾与土壤浸出液中还原性物质反应,生成等物质量的Cr(Ⅲ),利用Cr(Ⅲ)对碱性Luminol—H_2O_2化学发光体系的催化作用,间接测定土壤中还原性物质总量。与常规土壤分析法对照,该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适用于还原性物质较低的旱地耕土。最低检出限为4.62×10~(-7)mol·L~(-1)(1/3Cr~(3+)),RSD<4.0%。  相似文献   
78.
针对目前我国氨基酸肥料生产工艺研究比较薄弱的缺点,利用水解法对动物有机废弃物制备氨基酸螯合微肥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中对蹄甲的水解条件及氨基酸与微量元素的螯合两个关键工艺进行了重点研究。结果表明,在110℃常压条件下,用6mol/L盐酸且盐酸体积(mL)与蹄甲质量(g)之比为4∶1时,水解15h,可使蹄甲水解液中复合氨基酸(含有17种氨基酸)的生成率达到84.78%。在水解液与微量元素螯合过程中,采用氨基酸配体与微量金属元素最佳质量比控制法,可使微量金属元素与氨基酸的螯合率达97%以上。经检测,按此工艺配制的氨基酸螯合微肥,其主要技术指标均在GB/T17419-1998氨基酸叶面肥的规定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79.
为探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硝态氮与铵态氮的质量分数动态与关系及对施肥的响应,选取秦岭北麓中龄(21 a)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定期取样测定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质量分数动态。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的硝态氮与铵态氮的质量分数具有相关关系,生育前期人工林土壤硝态氮与铵态氮相关关系呈直线相关, R2达到09.0;随着生育期的延长,直线相关性逐渐下降。施肥对土壤硝态氮与铵态氮的质量分数变化的影响基本一致,施肥量越大土壤硝态氮与铵态氮的质量分数越高;磷肥的施用会增加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质量分数,随着施肥时间的延长,硝态氮与铵态氮的质量分数逐渐降低,其中,硝态氮的质量分数变化相对于铵态氮较明显。  相似文献   
80.
探讨了废弃羽毛水解的复合氨基酸与铜螯合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 ,复合氨基酸与铜螯合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反应的 p H和配位比 ,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反应的时间和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另外 ,通过 L16( 4 5)正交试验 ,分析得出复合氨基酸铜螯合物的合成条件为 :反应时间 40 min,反应温度 40℃ ,复合氨基酸与铜的配位比为 2∶ 1,最适 p H为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