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20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41篇
  56篇
综合类   253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60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周静 《现代园艺》2010,(6):46-47
<正>菊花是我国的十大传统名花及世界四大鲜切花之一,跟梅、兰、竹合称"花中四君子"。因其品种繁多,色彩鲜艳,花期较长,用途广泛,除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还有药用和食用价值,深受大众喜爱。但是菊花种植过程中病虫害较多,严重影响观赏价值,并给种植户带来经济损失。下面将菊花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2.
2010年3月10日,湖南省娄底市遭遇-0.4℃低温,当地果桑受到较为严重的霜害。表现为嫩叶与梢部花序受冻后部分或全部变黑脱落;产量降低,果实品质下降;台果46C019和粤大十品种受冻最严重,优选408受冻较严重,台果72C002与8632品种次之,白玉王品种因霜害时尚未萌芽,基本未受霜害影响。根据霜害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3.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玉米生长环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羊粪4 m3+深耕30~35 cm(MP3)、羊粪4 m3+深耕20~25 cm(MP2)、羊粪4 m3+旋耕10~15 cm(MP1)、深耕30~35 cm(P3)、深耕20~25 cm(P2)、旋耕10~15 cm(P1)6种耕作措施下旱地玉米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呼吸速率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耕作措施均能有效促进旱地玉米生长,与传统耕作方式(P1)相比,MP3、P3处理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提高了39.00%、32.44%;MP3处理下土壤温度显著高于传统耕作0.94℃;随着旱地玉米生育期的推进,土壤呼吸速率峰值出现在6月底,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较传统耕作提高了0.68~1.26倍;深耕处理、深耕+羊粪处理的旱地玉米产量均显著高于传统耕作,其增幅在11.94%~36.51%。通过3年试验比较,羊粪4 m3+深耕30~35 cm、羊粪4 m3+深耕20~25 cm、深耕30~35 cm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4.
介绍了鹿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总结其采取的措施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该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胡飞龙  高倩圆  焦加国  黄欠如  周静  胡锋 《土壤》2012,44(2):332-337
田间设置木薯和花生的不同间作措施处理,利用LI-6400光合仪测定不同处理的光合日变化。结果表明:①木薯、花生的生长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均为"单峰"型曲线,其中光合有效辐射(PAR)、田间CO2浓度(Ca)呈开口向下曲线,大气相对湿度(RH)、大气温度(Ta)的日变化曲线则开口向上。②不同间作措施中,间作窄行并无绝对优势;间作宽行可保证作物产量,但其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s)均最低,不利于在缺水环境下推广;间作双行的WUE和CO2利用效率最高,这在严重水分胁迫条件无疑是最优选择。③由统计分析可知,对花生和木薯净光合速率(Pn)影响显著的因子均为作物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Cond)和气孔限制值(Ls),其中Pn与Tr、Cond、Ls呈正相关,与Ci呈负相关。术薯、花生的"午休"现象主要由非气孔因素决定,其气孔机制是作物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i)双重起作用的结果,首先起作用的是Tr诱发的光抑制,之后气孔开关则是由Ci调控。  相似文献   
106.
四种改良剂对铜和镉复合污染土壤的田间原位修复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了石灰、磷灰石、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对冶炼厂周边Cu、Cd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效果。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作为田间修复植物,采用植物重金属吸收性、土壤重金属化学提取性及土壤溶液重金属浓度变化等作指标来评价修复效果,并研究了黑麦草对Cu、Cd的吸收与土壤、土壤溶液中Cu、Cd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石灰高添加剂量(石灰占污染土壤耕作层质量的0.4%)处理黑麦草对重金属的富集效果最好,显著降低了重金属毒性,促进了黑麦草的生长及其对重金属的富集;石灰和磷灰石各添加剂量均显著降低了污染土壤交换态Cu含量;石灰、磷灰石和蒙脱石各添加剂量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溶液pH并显著降低了其Cu、Cd浓度。黑麦草地上部、根中Cu浓度与土壤交换态Cu及土壤溶液Cu浓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7.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磷灰石、石灰、木炭、猪粪、铁粉对Cu污染土壤中Cu形态分布、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剂的处理减少了离子交换态Cu的百分含量,增加了碳酸盐、铁锰氧化物、有机结合态Cu的百分含量,但对残留态Cu百分含量影响不大。磷灰石、石灰、木炭显著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和土壤pH,但对脲酶活性影响较小。改良剂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且细菌和真菌数量均与土壤pH呈正相关关系,特别是真菌,与pH的相关系数达0.90。pH是影响Cu化学形态、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主要因素,磷灰石、石灰和木炭显著提高了土壤pH,降低Cu的活性,增加了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对Cu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8.
不同温度对浙贝母三种抗逆性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经济价值,而种植中冷害是其生长的一大危害.采用人工控温的方法,将培养于不同温度梯度下的浙贝母植株在常温下恢复一段时间后,测定其叶片中POD、CAT、SOD 3种抗逆性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浙贝母中3种抗逆性酶的活性因受到温度的影响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恢复7 d与14 d后所测得的3种抗逆性酶的活性也具有一定的变化,但基本符合温度骤变跨度越大、浙贝母恢复越差这一现象;也说明浙贝母自身在各种温度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恢复性,但温度骤变对其生理代谢有危害.  相似文献   
109.
秸秆促腐还田对土壤养分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通过2年的小麦-玉米轮作田间定位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F)、化肥 秸秆(FS)、化肥 秸秆 腐秆剂(FSD)、磷钾肥减施20%(按P2O5和K2O计,与F比较) 秸秆 腐秆剂(F4/5SD),通过分析作物收获后土壤耕层养分、活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计算土壤不同形态碳素有效率和碳库管理指数等,探讨秸秆促腐还田对沿淮砂姜黑土土壤养分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常规秸秆还田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13.0%、4.6%和10.7%,土壤活性有机碳有效率增加12.0%和11.1%,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提高了30.6%;2)秸秆促腐还田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17.4%、40.5%和12.4%,土壤活性有机碳、活性有机碳有效率和可溶性有机碳分别增加了12.0%、9.5%和51.3%,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提高了102.3%;3)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与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碳素有效率等的相关性较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有显著提高。可见,秸秆促腐还田较常规秸秆还田更利于提高沿淮砂姜黑土土壤养分含量、有机碳中活性组分含量及其有效率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即使减施磷、钾肥20%,该措施的增肥和培土效果也不会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0.
U 早优 548 是重庆三峡农科所种子开发公司用自育的 U 早 1A 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恢复系蜀恢 54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籼早熟新组合,2020 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具有熟期短、丰产稳产性好、抗病性强等特点,适宜在重庆 800~1100m 的中高山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