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6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旨在解析牛MSTN启动子与MEF2C之间的相互调控作用,进一步探讨MSTN基因在肉牛肌肉生长发育方面的调控机制。首先,通过PCR扩增关岭牛MSTN启动子序列2 267 bp和MEF2C基因CDS区1 425 bp。其次,构建pGL3-Basic-MSTN和pcDNA3.1(+)-MEF2C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采用脂质体法共转染至小鼠C2C12成肌细胞,24 h后检测其双荧光素酶活性。最后,通过PCR扩增MSTN启动子核心片段MSTN-P1,重新构建以MSTN-P1片段替代(CMV)区的重组表达载体pEGFP-N3-MSTN-P1-MEF2C,将其分别转染至小鼠C2C12成肌细胞和大鼠下颌腺上皮细胞,24 h后观察绿色荧光蛋白发光情况,48 h后提取细胞总RNA,利用qRT-PCR检测MEF2C基因在不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小鼠C2C12成肌细胞中,共转染pcDNA3.1(+)-MEF2C试验组较pGL3-Basic-MSTN试验组能显著增强MSTN启动子的活性(P0.05),较pGL3-Basic对照组能极显著增强MSTN启动子的活性(P0.01);MSTN启动子核心片段MSTN-P1能驱动MEF2C基因在小鼠C2C12成肌细胞中的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且能驱动MEF2C基因在大鼠下颌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结果表明,在转录水平,MSTN启动子与MEF2C可能同时参与了牛肌肉生长和分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82.
牛冠状病毒(BCoV)在全球广泛存在,在临床上能引起牛腹泻以及呼吸道感染,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为快速批量检测临床样品、分析国内的BCoV隐性感染及流行情况,根据BCoV的N基因序列设计了引物和探针,建立了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对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进行评估,并将其与靶向BCoV的N基因的常规RT-PCR方法进行对比。利用本方法对采集自我国西藏、江苏、河北、贵州、安徽等5个省份的22个未发病牛场的35份口腔拭子样品和244份粪便样品进行检测以了解流行情况。结果表明,质粒标准品拷贝数的对数与CT值呈现良好稳定的负线性关系,标准曲线为y=-3.441 8x+39.584 0,r2=0.999 4,E=98.2%;最低检测拷贝数为6.0×10拷贝/μL,重复性变异系数均<5%;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RT-PCR方法。对22个牛场的279份病料进行检测,结果显示BCoV的总体阳性率为73.12%,牛场阳性率为100.00%。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靶向BCoV N基因、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荧光定量RT-PCR...  相似文献   
83.
为研究发酵棕榈粕的饲用价值,本试验评估了5种水平(0、1%、3%、5%、5%+100 mg/kg甘露聚糖酶)发酵棕榈粕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抗氧化及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棕榈粕添加水平1%和3%时,肉鸡的日增重和采食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 0.05);发酵棕榈粕添加量5%时,肉鸡的日增重、采食量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但5%发酵棕榈粕+100 mg/kg甘露聚糖酶时,其日增重、采食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随发酵棕榈粕添加水平的提高,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呈现线性增加(P <0.05),免疫指标IgG和IgA呈现线性增加(P <0.05)。综上所述,日粮中发酵棕榈粕添加3%时对肉鸡日增重、采食量无明显影响,发酵棕榈粕添加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肉鸡的抗氧化和免疫力,且添加甘露聚糖酶可以提高发酵棕榈粕的添加量。  相似文献   
84.
为研究黄河三角洲人工湿地在多驱动因素影响下长时间序列的时空演变和景观格局变化,以1984-2015年7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目视解译方法获取人工湿地的相关数据信息,在GIS、RS、ENVI等技术手段下,对人工湿地的变化率、空间质心、景观指数进行定量分析并定性分析其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31年来,黄河三角洲人工湿地总面积增加85 762.13 hm2,其中坑塘水面、人工沟渠、养殖塘、水田、盐田、水库分别增加14 620.29、1 128.18、22 648.13、30 648.51、11 220.69、5 246.61 hm2,年均变化率分别为55.52%、24.93%、10.25%、22.84%、174.32%、13.09%;质心分析结果显示,坑塘水面、养殖塘整体上呈"先东南后西北"的偏移趋势,水库有先向东南偏移后整体上呈向南部偏移的趋势,盐田有向东部近海偏移的趋势,水田由沿黄河故道到黄河现道大致呈"之"字偏移的趋势,人工沟渠大致呈"Z"形偏移的趋势;在黄河水情、风暴潮、经济、人口、政策以及自然湿地等多因素影响下,研究区人工湿地斑块个数逐年增加,景观破碎程度加大,景观形状由不规则化趋于规则化,且多样性和均匀度先增加后降低。研究表明,31年来黄河三角洲人工湿地在多因素驱动下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及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5.
本文从产业生产、市场需求、屠宰加工等3方面综合阐述了贵州省牛羊产业屠宰加工环节现状,旨在为贵州省牛羊屠宰加工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调查研究表明,贵州省牛羊产业屠宰加工环节中存在市场需求大、养殖规模小,家庭作坊多、认证企业少,标准化建设滞后、自动化水平较低,产品多样化不足、同质化严重,品牌辐射局限、盈利空间较小等问题,由此提出在养殖规模化上求突破,保障原料供给;在产业集聚化上求突破,盘活加工资源;在生产标准化上求突破,提升产品质量;在价值最大化上求突破,增加产业附加值;在营销品牌化上求突破,推动牛羊出山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6.
为确定引起广东潮州某猪场后备母猪发病的病原,采用自制的含马血清的牛心浸汁替代琼脂培养基,从送检的肝脏组织病料中分离到菌落形态一致的1株细菌,根据其菌落形态特征、革兰染色观察、生化特性和16SrDNA序列分析,最终鉴定为红斑丹毒丝菌,将其命名为CZ1。CZ1对31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呋喃类、大部分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均敏感;对磺胺类药物、利福平和氟罗沙星耐药。对菌株CZ1和实验室早前分离的韶关株SG7分别进行小鼠LD50测定,测得CZ1株和SG7株的LD50分别为1.02×10^4 CFU/mL和7.3×10^3 CFU/mL,表明CZ1株的毒力弱于韶关分离株SG7株。用大鼠分别制备抗CZ1株和SG7株高免血清,血清玻片凝集试验显示,抗CZ1株和SG7株高免血清均能与自身菌株新鲜培养物发生强的凝集反应。交互凝集试验显示,抗CZ1株高免血清能与SG7株新鲜培养物发生强的凝集反应,抗SG7株高免血清能与CZ1株新鲜培养物发生强的凝集反应,表明此次潮州分离株CZ1与SG7株很有可能属于同一种血清型分离株。而2种抗血清均不与现有疫苗株GC42发生凝集反应,提示猪丹毒病的病原血清型可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87.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目前危害全世界养鸭业非常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型众多,一直以来世界各地科学家都致力于对该菌的遗传相关性及分子特性的研究,以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治做贡献.文章重点介绍了近年来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子分型技术,并对还未用于该菌研究的其他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8.
红细胞免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相似文献   
89.
双歧杆菌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a)是人和许多哺乳动物肠道中的优势菌之一,在微生态学上属于原籍菌群.1899年法国巴斯德研究院的Tidder首次从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中分离到了该菌,并指出它对乳儿的营养和预防肠道疾病具有重要作用.自那以后,经过人们多年不懈的研究,现已认识到该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重要的生理性细菌,参与免疫、营养、消化和保护等一系列的生理过程,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本文就对双歧杆菌的形态特征、生理功能和双歧杆菌制剂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0.
红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种成分,它的结构比较简单,既没有细胞核(鸡、骆驼除外)又没有细胞器,只有细胞膜,因而过去人们一直以为其功能也很简单,仅仅是一种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工具.实际上人们研究发现,红细胞具有很多与免疫有关的物质(如CR1、CR3、LFA-3、DAF、MCP、SOD酶等),不仅具有识别储存、粘附、杀伤抗原、清除免疫复合物等作用,而且也参与机体的免疫调控,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红细胞本身还存在着一个完整的自我调控的系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