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兔病毒性出血症2型(RHD2)是由兔出血症病毒2型(RHDV2)引起的家兔和野兔的高度传染性、急性致死性疫病。RHDV2目前主要在欧洲流行,引起的临床症状与经典兔病毒性出血症(RHD)相似,但毒株特性差异较大。2020年4月四川省两个兔场的家兔同时出现了疑似RHD症状,但用经典RHDV疫苗免疫后家兔发病及死亡情况均无好转。分别采集两个兔场的病死兔组织样品进行实验室诊断,使用OIE推荐的RHDV2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检测,两个发病兔场的兔组织混合样品均扩增出大小约800bp的片段。进一步的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发现来自两个发病兔场的2条序列均与RHDV2参考毒株的VP60部分序列高度同源,其中同源性最高的是荷兰RHDV2分离株RHDV2-NL2016,分别为98.01%和97.95%。分析结果表明,报告发病的两兔场的病死兔均为RHDV2感染,这是我国首次官方确诊RHD2疫情。分别将两个兔场组织病料中的RHDV2毒株命名为SCADC-JT01和SCADC-JT02,有关这2株新毒株的毒株特性和基因组特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为掌握四川省家畜包虫病的流行情况,为全省包虫病综合防控工程提供基础数据.采用问卷、实地走访、座谈等方式进行基线调查;通过眼观、触摸、刀切囊肿的方法检查定点屠宰场牛、羊的肝肺包虫病感染情况,采用细粒棘球绦虫犬粪抗原抗体夹心ELISA检查犬感染情况.结果显示甘孜州牛、羊包虫病感染率分别为12.21%、11.30%,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为23.63%;阿坝州牛、羊包虫病感染率分别为4.80%、2.20%,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为20.00%.结果表明,包虫病在我省流行仍然广泛且严重,需要继续加强包虫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贵州遵义松林Ni-Mo矿区为华南下寒武统黑色页岩Ni-Mo矿化带中的典型矿区之一,对与其矿产资源开采活动相关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科学及实际意义.以松林Ni-Mo矿区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CP-MS方法分析其中镉和砷的含量.分析结果显示,该矿区耕地土壤中镉和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2 mg· kg-1和69.72 mg·kg-1,具有高镉、砷含量特征.运用地质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别对耕地土壤镉、砷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遵义松林Ni-Mo矿区耕地土壤已遭受镉、砷相对较高程度的污染;该区耕地土壤镉、砷具有较高潜在生态风险,值得进行进一步的土壤污染修复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贵州遵义松林Ni-Mo多金属矿区采矿活动对周围土壤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小竹流水和团山堡矿点为研究区域,采集矿点周围表层土壤(旱地土和水稻土)和农作物样品共51个,分析其Ni含量特征,并分别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危险商法对土壤Ni污染程度和农作物Ni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矿区旱地土和水稻土Ni平均含量分别为157.1 mg·kg~(-1)和197.0 mg·kg~(-1),两种类型土壤均具有高Ni含量特征;6种农作物(水稻、玉米、甘薯、白菜、辣椒和萝卜)样品Ni含量范围为0.36~59.97 mg·kg~(-1),除玉米外其余农作物平均含量均超过《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标准手册》收入的Ni标准限量。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矿区旱地土和水稻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Ni污染,污染程度主要为轻度污染至中度污染-重度污染,部分土壤达到重污染。农作物Ni健康风险指数表明,各农作物的Ni摄入量均小于暴露参考计量,对应的健康风险指数均小于1,表明单独食用其中一种农作物对成人和儿童造成的Ni健康风险较小。如果同时食用这6种农作物,成人和儿童的Ni健康风险指数均大于1,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本研究的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土壤中Ni受到牛蹄塘组底部黑色页岩风化及Ni-Mo矿开采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Ni污染,并对周围居民造成了一定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喀斯特高原山地石漠化治理示范区土壤和农作物系统中重金属(V、Sb、Mo、Tl、U和Mn)污染特征及来源,通过采集毕节市七星关区撒拉溪示范区土壤和农作物(玉米、马铃薯、刺梨、青菜、核桃和大蒜)样品进行重金属含量分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评价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风险;并运用地统计分析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得出示范区重金属的空间分布与成土母岩、煤矿开采及铅锌矿冶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林地土壤Mo平均含量略高于背景值,其余均在背景值以下;旱地土壤V、Mo和Mn平均含量与背景值相当,Sb、Tl和U均低于背景值。林地土壤Mo和旱地土壤V为轻度污染,其他均无污染。农作物中Mn和V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元素,特别是马铃薯,平均Mn含量高达314.20 mg·kg-1,存在一定风险。农作物中Mn和Mo的富集系数高于其他元素,U的富集系数最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示范区土壤重金属Mo单项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为22.64,存在中等生态危害;综合潜在生态危害均为轻微生态危害,危害等级较低。主成分分析将示范区重金属来源分为2类,Sb、V、Mn、Tl和U主要来源于成土母岩的风化,部分受铅锌矿冶炼影响,Mo主要来源于煤矿开采,同时受母岩风化影响;从空间分布来看,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值空间分布特征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