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湖北省甜菜夜蛾田间种群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2006年采用浸叶法监测了湖北武汉、荆州、宜昌、襄樊和麻城5个地区甜菜夜蛾田间种群对10种药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5个种群对氯氰菊酯均已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50.5~263.6);对毒死蜱属中—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36.0~371.5);对灭多威属低—中水平抗性(抗性倍数7.8~20.7);对虫酰肼、氟啶脲、多杀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抗性都处于敏感—中水平抗性;除武汉种群对茚虫威的抗性达到高抗水平外,各种群对甲氧虫酰肼、虫螨腈和茚虫威的抗性都处于敏感—低水平抗性。5个甜菜夜蛾田间种群中以武汉种群和宜昌种群抗性水平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2.
应用性诱剂法和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对湖北省荆州市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成虫发生动态进行了监测,应用棋盘式取样法对甘蓝田甜菜夜蛾幼虫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甜菜夜蛾成虫在荆州市1年发生4个高峰,分别在7月29日至31日、8月27日至9月2日、10月6日至10月10日和11月6日至12日;在甘蓝田幼虫1年有2个高峰,分别是8月30日至9月5日和10月11至25日。  相似文献   
23.
综合评价了防虫网及防虫网与杀虫灯、性引诱剂、病毒等非化学防控集成技术对豇豆甜菜夜蛾等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豇豆全生育期内采用防虫网进行隔离防治可减少药剂防治5次;防虫网与杀虫灯联合防控前期应用效果较好,后期较差;防虫网与性引诱剂、病毒集成应用对豇豆甜菜夜蛾及其他害虫的隔离防治效果均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24.
美洲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俗称蔬菜斑潜蝇、蛇形斑潜蝇、甘蓝斑潜蝇等.我国1994年在海南首次发现后,现已扩散到除西藏等少数地区以外的全国各地,尤其是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发生严重.寄主作物可达130多种,其中以豆类、瓜类、茄果类(甜、辣椒除外)、伞形花科、菊科等受害最重,受害率30%~100%,减产30%~40%,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25.
导读:蔬菜虫害是影响蔬菜产量与质量的重要因素,在防治过程中常出现害虫鉴别错误、防治措施不当、用药不合理等贻误最佳防治时期,给生产造成损失。种植户在蔬菜出现虫害后,不仅要认真鉴别害虫种类、针对不同害虫采用对应的防治措施,正确认识生物农药、化学农药,防治前要了解所用药剂的特性、配制要求等,做到最少的药达到最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6.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又名瓜蚜,属半翅目蚜科,寄主有74科285种以上,中国记录113种以上,主要为害棉花、蔬菜、花卉、果树等,蔬菜上主要为害葫芦科、十字花科、茄科、豆科、伞形花科、菊科、藜科、百合科、苋科、天门冬科、天南星科、锦葵科等,尤以瓜类蔬菜发生较为严重.棉蚜分布广泛,亚洲、欧洲、澳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等均有发生,我国除西藏外皆见报道,一般干旱地区或年份发生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27.
研究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茚虫威对小菜蛾(Plutella xyllostella)试验种群净繁殖率及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甘蓝品种喷施3次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后,小菜蛾试验种群的净繁殖率(R0)总体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茚虫威不同浓度处理下R0总体表现为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递增,以品种紫钻最为明显,药后15 d其40 mg/kg处理R0增至55.90%;小菜蛾试验种群成虫产卵量与农药的品种、浓度和药后时间有关。与各自对照相比,79.17%的处理药后4 d成虫平均单雌产卵量下降,87.50%的处理药后15 d成虫平均单雌产卵量上升,喷施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后8 d比对照上升的处理数居多,而喷施茚虫威后则相反;单一多次施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茚虫威可引起小菜蛾再猖獗,其机制可能与农药直接刺激小菜蛾生殖有关。  相似文献   
28.
司升云  杨帆  周利琳  骆海波  望勇  王攀 《长江蔬菜》2021,(1):51-52,封2
黄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属百合科萱草属,又名金针菜、柠檬萱草、忘忧草,是一种重要的多年生菜用或药用草本经济植物,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四川渠县被称为"中国黄花之乡",湖北省多地也广有种植.  相似文献   
29.
2009年对湖北荆州、武汉、襄阳3个地区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种群发生动态进行了系统监测与调查.结果表明,3个地区成虫始见期主要集中在5月中旬,终见期在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成虫发生数量及动态变化存在较大差异.成虫发生数量从南到北呈递减趋势,荆州地区总诱蛾量分别是武汉地区和襄阳地区的1.35倍和12.50倍.武汉地区幼虫发生期最长178 d,其次是襄阳地区140 d,荆州地区幼虫发生期最短117 d;全年总发生量以武汉地区最多2 296头/百株,其次是荆州2 259头/百株,襄阳1 542头/百株.  相似文献   
30.
正1菜蚜发生特征腻虫生腻,蚜虫害芽,十字花科,菜蚜一家,一家三种,三种混发,萝卜甘蓝,优势桃蚜。成若两态,刺吸为害,叶背群集,嫩芽最爱,黄化卷缩,畸形变矮,煤污盛发,病毒成灾。注: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蚜虫统称为菜蚜,俗名腻虫、蜜虫,主要包括桃蚜、萝卜蚜、甘蓝蚜3种,在长江流域桃蚜为优势种群,萝卜蚜次之。甘蓝蚜属北地性害虫,高山蔬菜种植区以该种蚜虫发生为主。菜蚜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