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5篇
  14篇
综合类   107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以香叶天竺葵的嫩茎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MS+BA 2.0 mg/L+NAA 0.3 mg/L既适合于愈伤组织的诱导,也适合于不定芽的分化增殖;培养基1/2MS+BA 0.5 mg/L+NAA 0.7 mg/L为生根诱导的最佳配方。组培苗的过渡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探究岩溶石漠化区土壤团聚体养分及酶活性特征,可为该地区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滇中高原4种不同石漠化程度(潜在、轻度、中度和重度石漠化)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表层土壤3种团聚体(粒径<0.25 mm、粒径0.25~2.00 mm、粒径>2.00 mm)分布特征,团聚体4种水解酶(淀粉酶、脲酶、β-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和3种养分(有机碳、全氮、全磷)质量分数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①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壤团聚体组成比例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大,由高到低依次为粒径>2.00 mm(51.31%)、粒径0.25~2.00 mm(36.53%)、粒径<0.25 mm(12.04%)的团聚体。②不同团聚体土壤脲酶、β-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土壤酶活性几何平均数及有机碳、全氮质量分数均随粒径的增大而减小,对有机碳、全氮、全磷及酶活性的贡献率均为粒径>2.00 mm的团聚体最高,其次为粒径0.25~2.00 mm,粒径<0.25 mm的团聚体最低。③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壤团聚体淀粉酶活性均值为5.70 mg·g?1·h?1,石漠化土壤的石漠化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潜在、轻度、重度、中度,石漠化土壤有机碳、全氮、脲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重度、轻度、潜在、中度。团聚体粒径及石漠化程度均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但粒径和石漠化程度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  结论  在岩溶石漠化地区,较大粒径的土壤团聚体在土壤组成上占优势,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贡献率也相对较高,而较小粒径的土壤团聚体更有利于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积累,其相应的含量也更高。图2表6参45  相似文献   
133.
泉州市农科所(邮编:362212,电话:0595—85989610)选育的高淀粉甘薯新品种“泉薯84”,前不久通过了福建省品种审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4.
目的观察基于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评估表(简称Autar量表)的分级干预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DVT形成的影响。方法 37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分级组与对照组,每组1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分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Autar量表对本组的患者进行评分、分级,对不同级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分级组术后6个月内下肢DVT的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2照组的14.0%(χ=4.034,P〈0.05);分级组、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3.6±2.2)、(15.2±1.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95,P〈0.01)。结论参照Autar量表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DVT形成的风险进行分级,实施分级干预对预防其下肢DVT的形成、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5.
文章论述了温度和水分条件对农田播种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6.
直肠脱出是指直肠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向外翻出而脱垂于肛门外。笔者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本病,收效较好,现介绍如下。1发病原因直肠脱出是由多种原因致直肠韧带松弛,直肠黏膜下层组织、肛门括约肌松弛和功能不全造成的。诱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饲料单一、配合不当。一是粗制单一,缺乏青  相似文献   
137.
<正> 香菇褐腐病又称疣孢霉病、白腐病、水泡病、死芽子病,病原菌为疣孢霉。疣孢霉是一种土传真菌,主要分布在表土层2~9厘米处。在地栽香菇中,病原孢子主要来源于覆土,其次是人、昆虫、工具和水等。温度在18℃以上时易发生,低于15℃或高于35%时很少发生;菌床内空气湿度大于90%,培养料湿度大于70%时,如遇高温、通风不良容易蔓延;病原菌最适于在pH值5~6的微酸性条件下生长。地栽香菇被侵染后,在温度20~28℃,湿度较大,通风不良的条  相似文献   
138.
为选育非洲菊新品种,开展了国外引进品种间的人工杂交和自交结籽试验.2002年杂交结籽率达96%,每朵花平均的结籽数达62粒,千粒重达3.89 g,自交则分别为46.80%,26粒,3.20g,均有明显下降.随着花朵重瓣程度的上升,杂交和自交的结籽数均有下降的趋势.杂交的结籽数与自交的结籽数出现表现为正相关,因此建议选择杂交结籽容易的品种作为自交的亲本.  相似文献   
139.
为实现羊胎盘提取剩余物的高值化利用,该文以超速冻冻藏羊胎盘提取剩余物为原料,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对其进行生物降解制备生物活性肽。通过对发酵过程监控研究了发酵过程中蛋白酶活、产物的平均肽链长度、产物的抗氧化和免疫活性的变化,实现了可控制发酵羊胎盘提取剩余物制备免疫活性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蛋白酶活、水解度逐渐升高;平均肽链长度逐渐变小;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和免疫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发酵时间35 h下产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免疫活性,产物的免疫活性与抗氧化活性均随浓度的增大而升高,发酵产物对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最高可达23.37%,发酵产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2,2-Diphenyl-1-(2,4,6-trinitrophenyl)hydrazyl)自由基清除率为0.667 mg/m L。超滤结果表明:不同分子量组分的发酵液生物活性有较大差异,其中3~10 k Da组分的免疫活性最高,≤3 k Da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最高。各组分之间的生物活性与原样品相比不具有加和性但是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研究结果为实现可控制发酵制备羊胎盘生物活性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0.
影像作为图像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凭借某种技术媒介实现的对现实世界的直观呈现、复制和固定,主要包括摄影影像、电影影像、电视影像和视频影像等。影像在图像体系中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从绘画到摄影"、"从摄影到电影"和"从电影到电视"三个阶段。这一历程实乃现代视觉符号表征与传播的演变过程,说到底是人接触、认识和反映现实的结果,是人与现实之间不同依存关系的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