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8篇
  1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3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一种最新型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生产技术-MOD(基质优化高密度)栽培法,在黑龙江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马铃薯病毒检测研究室问世.这项技术是继传统栽培法、气雾栽培法之后的第三代马铃薯脱毒原原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2.
我国是世界上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发展迅速.从1991年的287.93万hm^2发展到2003年的472.34万hm^2。目前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约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1/4.总产约占世界的1/5、占亚洲的70%。马铃薯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用途,现已成为我国第四大作物,在我国22个省、市、自  相似文献   
43.
马铃薯环腐病菌鉴定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传统的马铃薯环腐病菌鉴定方法主要是革兰氏染色法、茄苗接种鉴定法以及根据菌体的各种特征特性进行鉴定应用血清学鉴定检测马铃薯环腐病菌方法主要是乳胶致敏试验(AG)、凝胶双扩散试验(DD)、间接荧光抗体染色试验(IFAS)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马铃薯环腐病菌技术主要是应用RFLP分子标记、基因探针技术、核酸斑点杂交方法以及ITS-PCR方法.对于马铃薯环腐菌的鉴定检测不能单单依靠一种方法,因为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其缺点和局限性,为得到真实、可靠的判定结果,应将多种方法取得的结果结合起来进行最终判定,因此针对马铃薯环腐菌鉴定检测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4.
马铃薯SSR标记多重PCR反应体系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8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多重PCR反应体系主要成分、引物不同比例关系及退火温度对SSR标记扩增的影响。在不改变其他成分浓度的条件下,对PCR反应体系的4个组分(Taq酶、MgCl2、模板DNA、dNTPs)进行浓度或用量梯度试验;利用正交设计L(934)对反应体系的4对引物组合(STM0014、Pat、SSI、UGP)在3个水平上进行优化;最终确立了马铃薯SSR标记多重PCR反应优化体系,总体积为20μL;2.5μL 25 mmol.L-1 MgCl2,0.6μL 10 mmol.L-1 dNTPs,Taq酶0.8 U,模板DNA 80 ng;4 mmol.L-1的4对引物之间的用量比为2:1:2:3,退火温度为54.7℃。优化后的反应体系重复性好,扩增结果稳定可靠,能够明显区分不同的马铃薯品种。为进一步探讨马铃薯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构建DNA指纹图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5.
 灵敏可靠地检测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PSTVd)对脱毒种薯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索了影响核酸杂交检测技术的关键因素。通过基因克隆技术构建了插有PSTVd全长单体、双体及片段的载体。分别以地高辛和同位素为标记物,利用PCR和转录标记技术制备cDNA和RNA探针。比较探针大小、标记物、标记方法、反应底物等对检测灵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以地高辛为标记物,利用PCR标记制备的PSTVd双体cDNA探针,在以CDP-Star为底物,通过在柯达X-OMAT BT胶片进行化学发光反应来分析结果的检测灵敏度最高,可以检测到0.05 pg总RNA中的PSTVd,是国外报道检测灵敏度的500倍。利用核酸斑点杂交技术检测PSTVd具有灵敏度高,一次可检测样品数量多等特点,对于大规模PSTVd检测更加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46.
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马铃薯疮痂病菌种类及致病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黑龙江省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特征,2012-2013年从黑龙江省克山县、绥化市、哈尔滨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采集具有疮痂病病斑的马铃薯块茎,从中分离纯化病原菌,根据16SrRNA基因的差异采用分子手段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种类和致病性鉴定,并对txtAB阳性菌株采用萝卜幼苗法或马铃薯致病性试验测定其致病性。共分离出74株菌株,鉴定出致病性菌株26株,其中Streptomyces scabies或S.europaeiscabiei 21株,S.turgidiscabies 3株和S.acidiscabies 2株。所有的致病性菌株中共有4种致病岛基因型,即nec1+/tomA+、nec1-/tomA+、nec1+/tomA-和nec1-/tomA。  相似文献   
47.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在中国及世界许多国家都是检疫性病害, 该病害可大幅度降低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根据植株及块茎的症状, 汰除感病的马铃薯种薯, 是控制PSTVd传播和危害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利用分子克隆及测序技术, 分离并鉴定了PSTVd的分离物351-17, 利用PSTVd田间接种技术, 分别接种了4个黑龙江省常用的马铃薯品种‘夏坡地’、‘克新18’、‘荷兰15’和‘尤金’, 对其侵染后第一代的株高、叶片、块茎外观和单株产量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4个供试马铃薯品种感染PSTVd后均表现出了一定的症状, 其中‘克新18’在株高、叶片和块茎的症状方面最为明显, 单株产量下降显著, 表明其对PSTVd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48.
马铃薯种薯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和首要因素,了解其发展历程及现状有利于发展中国的马铃薯种薯产业。针对马铃薯种薯的发展历程,生产模式,质量影响因素,种薯质量控制以及中国的马铃薯种薯质量认证工作发展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此外,还发现了种薯质量认识不足,质检队伍和机构缺乏,种薯质量认证试点示范工作覆盖范围小等问题。最后,提出加强马铃薯种薯质量检测工作的宣传和科普工作,进一步培养质检人才,加强质检机构建设,扩大种薯质量认证试点范围等建议。  相似文献   
49.
对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的繁育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即采用简易培养基、液体培养进行试管苗生长和自制的营养基质进行原原种生产,采取新改进的栽培技术进行工厂化大规模生产,使整个原原种生产更加高效、快速、低成本,可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0.
利用单向有性多倍化改良马铃薯的蛋白质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平衡,通过育种手段提高其蛋白质含量将有助于改善人们的健康水平.本试验试图采用4x-2x组合方式进行有性多倍化,向普通马铃薯转移存在于二倍体栽培种Solanum Phureja和S.phureja-S.stenotomum(PHU-STN)杂种中的高蛋白基因.4x-2x四倍体杂种无性一代种植在哈尔滨和加格达奇,以早熟鲜食马铃薯品种克新4号及中晚熟高淀粉马铃薯品种克新12号为对照,评价其蛋白质含量.在14个组合中,04H19、04H21、04H23和04H17蛋白质含量(干基)均高于克新4号和克新12号,但它们只和克新12差异显著;当以鲜基表示蛋白质含量时组合间差异不显著.无论是以鲜基还是以干基为基础表示蛋白质含量均能从4x-2x四倍体后代中鉴定出高蛋白质的无性系.这些材料为进一步选择或当作亲本改良马铃薯蛋白质含量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