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 种植西瓜是当前我国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据1989年统计,我国西瓜栽培面积已达1067.7hm~2,跻身于世界第一西瓜生产大国。根据我国现有农村人口平均占有耕地面积的实际情况看,农民种植西瓜不连作已不可能,然而连作往往会引发死秧、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的严重为害,缺苗断垅,甚至毁园绝产。连作障碍是当前我国西瓜生产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2.
防治监控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确保瓜类安全生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在我国西瓜、甜瓜上发现一种由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virus,CGMMV)引起的新病害。农民视为“瘟疫”,在一些瓜产区造成重大损失。本文将概述该病毒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明确海南大棚甜瓜急性萎蔫的病因及筛选防控该病害的适宜化学药剂.[方法]通过室内组织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明确了造成海南甜瓜萎蔫的主要病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 8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致病性分析表明,甜瓜茎及茎基部接种病原菌72 h后表现出明显的坏死,从表现症状的部位重新分离到该病原菌.形态学...  相似文献   
64.
为了考察S-甲基苯基(1,2,3)噻二唑-7-硫代羧酸酯(benzothiodiazole,BTH)诱导西瓜对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与甜瓜对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的抗病效果,分别在接种ZYMV、WMV、CMV前喷施BTH。结果表明:在接种ZYMV、WMV、CMV前3d用25μg/mLBTH处理西、甜瓜,4周后植株的病情指数减少,相对防效分别为55.6%、56.8%、78.2%;进一步研究发现,经BTH处理后,诱导时间的长短对病情指数有一定的影响;BTH对病毒病的防治效果优于病毒A、病毒K、宁南霉素、芸薹素内酯。  相似文献   
65.
 甜瓜坏死斑点病毒(melon necrotic spot virus,MNSV)是侵染甜瓜的重要病毒之一,为害严重。为了明确MNSV的致病机制,本研究以pGBK-p42为诱饵载体,利用Mating的方法从感染MNSV的甜瓜cDNA文库中筛选出6个与p42互作的寄主因子,进一步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等验证p42与寄主因子3-羟基异丁酸脱氢酶(3-Hydroxyisobutyrate dehydrogenase-like 1, 3-HIBADH)的互作,并明确了p42 蛋白的s-domain是与3-HIBADH互作的关键区域。此外,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p42 s-domain与3-HIBADH作用改变了3-HIBADH蛋白在烟草表皮的亚细胞定位,进一步证实p42可与3-HIBADH发生相互作用。该结果为阐明甜瓜响应MNSV侵染的互作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6.
22种杀菌剂对甜瓜靶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多主棒孢甜瓜分离物的高效杀菌剂,在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2种杀菌剂对甜瓜多主棒孢SY和GX分离株菌丝生长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50%咪鲜胺锰盐WP对多主棒孢甜瓜分离物SY和GX菌株的EC_(50)都最小,病菌对它的敏感性最高,抑菌效果最好;30%苯醚甲环唑SC、40%氟硅唑EC和80%福美双WG对多主棒孢甜瓜分离物GX分离株的EC_(50)均小于5μg·mL~(-1),抑菌效果较好,但在SY菌株上抑菌效果减弱。在试验浓度下,2个多主棒孢供试菌株对25%嘧菌酯SC、75%百菌清WP和90%多菌灵WG都非常不敏感,说明这3种杀菌剂对甜瓜靶斑病的防控不能起到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67.
瓜类新病毒病害(一):瓜类褪绿黄化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我国最新发现的瓜类病毒病害—瓜类褪绿黄化病的症状、分布、病害发现历史,病原、寄主范围、传播途径和综合防治措施,并指出未来针对该病害需要开展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68.
瓜类新病毒病害(二):甜瓜坏死斑点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我国最新发现的瓜类病毒病害——甜瓜坏死斑点病的症状、分布、病原及基因组、寄主范围、传播途径、防治措施,抗性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9.
引起山东西瓜病毒病的毒原主要有西瓜花叶病毒2号、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等。西瓜品种、播期、栽培管理方式及田间有翅蚜量可影响病毒病的发生。试验中未发现免疫和高抗品种。品种相同而播期不同,发病率也不一样。适期早播则西瓜发病较轻,晚播则发病较重。与感病的其它葫芦科作物邻作,管理不良,植株矮小,田间杂草丛生,则病毒病发生重。前期加强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则病毒病发生轻。西瓜病毒病的发生与蚜虫发生关系密切。在日平均气温19~27℃时,发病高峰出现在有翅蚜虫迁飞高峰后15天左右。通过种植屏障作物,结合治好防病,可有效控制病毒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0.
瓜类病毒病的识别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