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国家葡萄资源圃的葡萄品种为试材,对葡萄扇叶病毒(GFLV)和葡萄卷叶病毒Ⅲ(GLRaV-3)进行了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PAS-ELISA)的检测技术的研究。从阴、阳性对照及抗血清或抗体浓度的选择,到不同时期、检测部位对结果的影响,建立了一套完整的ELISA检测GFLV和GLRaV-3程序;通过试验分析,该方法快速,简便,经济且灵敏度高,不失为葡萄病毒检测的一种新方法。通过检测,还了解到GFLV的发病高峰在春季,主要发病部位在上部叶片,而GLRaV-3的发病高峰在秋季,重要发病部位在下部叶片。  相似文献   
32.
33.
携带eGFP的ZYMV侵染性克隆的构建及其侵染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是瓜类作物主要病毒之一,严重威胁瓜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在ZYMV 甜瓜分离物CH-87侵染性克隆基础上,利用同源重组策略在NIb和CP编码序列之间插入了eGFP,命名为pXT1-ZYMV-eGFP。将pXT1-ZYMV-eGFP转化农杆菌并接种西瓜和甜瓜,结果发现pXT1-ZYMV-eGFP可以系统侵染西瓜和甜瓜,引起典型的花叶症状,在紫外灯下发病植株呈现绿色荧光。经摩擦接种证实,该克隆接种后所产生的病毒子代可以稳定的传播繁殖。研究表明携带eGFP的ZYMV侵染性克隆成功构建,可用于该病毒致病性及病毒与寄主互作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4.
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是瓜类作物主要病毒之一,分析了甜瓜分离物HaNHK10的基因组序列和分子变异,构建了具有侵染性的全长cDNA克隆。结果显示,HaNHK10分离物基因组全长为10 332 nt,与其他分离物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74.60%~97.80%和85.30%~98.50%。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HaNHK10与来自中国的所有分离物均聚集于II组中,并与中国山东的西葫芦分离物PRSV-SD亲缘关系最近。接种试验显示,HaNHK10分离物的全长cDNA克隆具有侵染性,它能系统侵染甜瓜、黄瓜、西瓜、南瓜、西葫芦和瓠瓜6种作物,经接种产生的病毒后代也能够通过摩擦接种侵染植株。  相似文献   
35.
试验比较了西瓜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苗期鉴定的4种接种方法和浸根法的不同浓度1×10~5、1×10~4、1×10~5、1×106、1×107孢子/ml的效果.以及杂交一代材料“85—26”的室内鉴定结果与疫区表现。结果表明:胚根法易出现于叶畸形(25.8%~47.2%)和烂籽(53.4%);灌根法潜育期长(16~18天);以浸根法最好,孢子培育法次之,潜育期一周,重复性好,结果稳定。浸根法最适浓度为1×10~5~1×10~6孢子/ml。“85—26”的疫区表现与室内鉴定相符。  相似文献   
36.
为了筛选出能够诱导瓠瓜产生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病抗性的化学诱抗剂,在瓠瓜幼苗上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2,1,3-苯并噻二唑(2,1,3-Benzothiodiazole,BTH)、芸薹素内酯(Brassinolide,BL)、壳聚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CTS)、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后,人工摩擦接种CGMMV,评价它们的相对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接种前3 d用0.050 g·L-1 BTH、5.0×10-5 g·L-1 BL、1.0 g·L-1 CTS、0.138 g·L-1 SA处理均可使瓠瓜CGMMV的病情指数降低,其中5.0×10-5 g·L-1 BL防效最佳,达70.38%。进一步研究表明,BL、CTS、SA以喷药后3 d为最佳诱导时间,而BTH为喷药后1 d。4种化学物质均能诱导瓠瓜对CGMMV产生抗性,其抗性差异与诱抗剂种类、浓度及诱导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37.
葫芦科作物病毒名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引起葫芦科作物病毒病病毒种类的研究情况分国内和国外作了概述,对我国葫芦科作物病毒病的病原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8.
为筛选高抗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西瓜资源,以24份西瓜品种资源为试材,采用苗期喷雾接种法分别接种分离自甜瓜上的瓜类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菌株pslb96和ZZ-1,鉴定各品种资源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苗期抗性。结果表明,24份西瓜品种资源中未发现有对2株菌株表现免疫的材料,有7份资源对菌株pslb96表现高抗,12份资源对菌株ZZ-1表现高抗;9份资源对菌株pslb96表现中感或感病,7份资源对菌株ZZ-1表现中感和感病;对2株菌株均表现高抗的品种资源有野生型种质资源A9及商品种华欣、申蜜968、申选958和申抗988,占总品种资源的20.83%。部分品种资源A4、A13和申蜜7号对菌株pslb96和ZZ-1的抗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表明相同寄主来源的2株不同菌株致病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9.
地高辛标记探针检测5种葫芦科作物病毒的斑点杂交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5种葫芦科作物病毒即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番木瓜环斑病毒西瓜株系(Papaya ringspot virus watermelon strain,PRSV-W)和南瓜花叶病毒(Squash mosaic virus,SqMV)的斑点杂交检测技术,为葫芦科作物种子带毒的快速准确鉴定、流行病学研究和转基因检测等提供技术和方法。【方法】以构建的重组质粒为模板,用PCR方法合成了相应的地高辛标记的cDNA探针。通过斑点杂交检测西葫芦病叶汁液来考察探针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同时设计了3种不同长度的SqMV探针(0.55、1.6、2.7 kb)对杂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ZYMV、WMV、CMV、PRSV-W和SqMV的5种探针检测各自侵染西葫芦病汁液的稀释低限分别为1﹕160、1﹕160、1﹕320、1﹕160、1﹕320,而每种探针与健康西葫芦和其它4种病毒的反应均为阴性。不同长度的SqMV探针杂交结果相同。【结论】用PCR方法合成的地高辛标记的探针,能够直接在植物组织中将5种病毒检测出来,具有较好的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探针的长度对杂交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0.
根据近几年来对于西瓜病毒病害的跟踪监测,可以推测,几乎所有嫁接西瓜产区都存在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发生或暴发的隐患。如何有效防控?韩国种子协会的预防要领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