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21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罂粟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对罂粟抗氧化酶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烯效唑处理对抗氧化酶各项指标的影响显著地高于低浓度处理;烯效唑处理后罂粟的可溶性糖含量随处理时间延长和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尿素增强烯草酮胁迫下紫苏幼苗耐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烯草酮与尿素处理对紫苏生长的影响,阐明尿素对紫苏在烯草酮胁迫下耐性的调节效应。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紫苏六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尿素(0、1、2、4和 8 g/L)和24%烯草酮乳油(0、0.67、1.33、2.66和 3.99 mL/L),分析其对紫苏生长、光合特性、抗逆性指标、杂草防效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烯草酮抑制紫苏幼苗生长,降低光合特性,使丙二醛积累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随其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1~4 g/L浓度的尿素处理则促进生长,并提高了光合特性;8 g/L的尿素处理效果相反。1~4 g/L的尿素和不同浓度的烯草酮先后处理,比单施烯草酮处理的效果好,A组(先喷施尿素后喷施烯草酮)的C1N3(4 g/L尿素,0.67 ml/L烯草酮)处理可使现蕾期产量和子粒产量比单独施用烯草酮增产13.94 %和10.54 %,株防效提高11%。表明在紫苏六叶期先喷施4 g/L的尿素再喷施0.67 mL/L 的烯草酮,能显著提高紫苏幼苗在烯草酮胁迫下的耐性,提高幼苗净光合速率,促进植株生长,这些效应与其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关;该施药模式具有提高防效,安全高产等特点,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腐植酸(HA)对干旱胁迫下谷子抗氧化系统的调节机制,以晋谷21号和张杂10号为材料,采用浸种法研究了不同浓度腐植酸(0、50、100、200、300mg/L)对干旱胁迫下谷子幼苗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的影响。结果显示,100和200mg/L腐植酸处理显著提高了干旱胁迫下谷子幼苗叶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的活性,促进了抗氧化物质AsA和GSH的再生,使AsA/DHA和GSH/GSSH值增加,有效缓解了活性氧的积累。研究表明,腐植酸可通过提高AsA-GSH循环相关酶活性及抗氧化物质含量,缓解干旱胁迫对谷子幼苗造成的氧化损伤,从而提高谷子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4.
单嘧磺隆对谷子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通过设置除草剂单嘧磺隆2254、506、75 g/hm23个浓度,研究其对谷子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药浓度的增加,谷子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谷子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氨基酸含量增加,但都低于对照。合理的喷药浓度为450g/hm2,可以改善谷子田间生长环境,相对提高谷子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缺磷胁迫下草甘膦对抗草甘膦大豆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为缺磷条件下抗草甘膦大豆种植时合理使用草甘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RR1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在RR1长出真叶时进行缺磷胁迫,第二复叶完全展开时进行4.98 mL/L的41%草甘膦异丙铵盐水剂处理,5d后测定各生理指标,10d后测量农艺性状.[结果]正常供磷条件下,草甘膦处理会降低RR1大豆的叶面积、总根长、主根长、地上鲜重、根鲜重、根冠比、根系活力、根系磷含量和叶片磷含量,而株高、叶片SOD活性和MDA含量增加,但与清水处理差异均不显著(P>0.05).缺磷胁迫下草甘膦处理的RR1大豆的叶面积、总根长、地上鲜重、根系活力、叶片磷含量和根系磷含量降低,而株高、根鲜重、根冠比、叶片SOD活性和MDA含量增加,其中SOD活性变化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缺磷胁迫下喷施草甘膦,大豆的根鲜重、根冠比、叶片MAD含量和SOD活性增加,叶面积、地上鲜重、根系含磷量和叶片含磷量减少.  相似文献   
16.
探究孕穗期喷施不同浓度外源锌溶液对谷子各部位锌含量、锌生物有效性、矿质元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明确谷子外源锌的最佳施用量,为锌肥在谷子上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支持。以杂交谷子品种张杂谷10号和常规谷子品种晋谷2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在谷子孕穗期喷施等量0(CK,清水)、20(Zn1)、40(Zn2)、60(Zn3)、80(Zn4)、100(Zn5)mg·kg-1(以Zn计)硫酸锌(ZnSO4·7H2O)溶液,研究不同浓度锌溶液对锌含量、锌生物有效性、矿质元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锌溶液均可提高植株各部位锌含量,且随着锌喷施浓度增大,锌含量持续升高,在Zn5处理时达到最大,但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食品中锌限量标准(<50 mg·kg-1);施用不同浓度外源锌后,锌在叶片中分配比例最大,其次为根、茎鞘,在籽粒中分配比例最小;随着锌喷施浓度的增大,籽粒植酸含量及植酸/锌摩尔比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均在Zn 40 mg·kg-1处理时降低程度最大,与CK相比,晋谷21号分别降低了46.06%、54.31%,张杂谷10号分别降低了35.80%、40.31%;喷施不同锌溶液后,籽粒氮、磷、钾及粗蛋白含量随着锌浓度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Zn 40 mg·kg-1时达到最高,晋谷21号较CK分别提升了9.26%、40.79%、9.20%、9.26%,张杂谷10号较CK分别提升了5.36%、17.17%、4.58%、5.36%;不同品种谷子喷施不同浓度锌,其穗长、千粒重、穗粒重以及产量与对照相比,均在Zn2处理增加最多,晋谷21号较CK分别增加了7.12%、3.79%、20.69%、21.16%,张杂谷10号较CK分别增加了3.33%、5.16%、14.22%、13.94%。综上所述,外源锌对谷子各部位锌含量、生物有效性以及改善品质、增加产量均具有重要作用,高产高效富锌谷子生产锌的最佳喷施时期为孕穗期,最佳喷施浓度为40 mg·kg-1锌溶液。  相似文献   
17.
探讨自走式谷子精量播种机不同的播距和播量配置对晋谷21号出苗质量、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可为丘陵山地谷子机械化精量播种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山西省为研究区域,于2013-2014年在太谷县和泽州县进行试验。2013年晋中市太谷县试验中,精量播种机的播种行距为33.3 cm,播深为3 cm。出苗试验采用裂裂区设计,主区为镇压和不镇压2个处理,裂区设置为7、10和13 cm 3个播距,裂裂区分别设置3~4、2~3和1~2粒3个播量,测定出苗数和出苗均匀度;生长特性及产量试验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不进行镇压处理,测定灌浆期谷子倒2叶的叶绿素a含量(chlorophyll a, Chl-a)、叶绿素b含量(chlorophyll b, Chl-b)、叶绿素(a+b)含量(chlorophyll (a+b), Chl-(a+b))、类胡萝卜素含量(carotenoids,Car)、净光合速率(P_n)、胞间CO_2浓度(C_i)、气孔导度(G_s)、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光合电子传递速率(Apparent Photosynthetic Electron Transport Rate, ETR)、光化学淬灭系数(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 q_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 NPQ)、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2014年晋城市泽州县试验中,设置播量2~3粒,播距7cm(X-7);播量2~3粒,播距10cm(X-10);播量1~2粒,播距7cm(YJ-7);播量3~4粒,播距13cm(F-13);播量3~4粒,播距10cm(F-10)等处理进行产量验证试验。太谷县试验结果显示,相同播距下,不同播种轮的出苗数为从多到少的顺序F播种轮、X播种轮、YJ播种轮,株距及株距标准差为F播种轮、X播种轮、YJ播种轮;相同播种轮下,不同播距的出苗数从多到少的顺序为7、10、13 cm,株距及株距标准差从小到大为7、10、13 cm。镇压处理后的出苗数更高,并且株距和株距标准差更小,出苗更加均匀。随着播量增大和播距减小,谷子倒2叶的Car含量呈下降趋势,Chl-(a+b)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_n和G_s降低,C_i升高;Φ_(PSⅡ)、ETR、NPQ和q_P均无显著差异;每667 m~2穗数呈升高趋势,穗粒质量呈下降趋势,产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随着出苗数的降低,其各项指标呈相反趋势。泽州试验结果与太谷县类似。分析表明,在行距33.3 cm的条件下,精量播种机播量为2~3粒,播距为10 cm(X-10)时,晋谷21号的产量较高,太谷试验区的理论产量可达到290.04 kg/667 m~2,泽州试验区的实收产量达到242 kg/667 m~2,且出苗均匀度高,达到少或者免间苗的效果。在土壤墒情较差时,可适当增大播量,进行镇压和减小播距,以保证出苗数。  相似文献   
18.
油菜素内酯处理对谷子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明确不同油菜素内酯(BR)处理对谷子生长的影响,2014年采用浸种和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BR浸种对晋谷21号和张杂谷5号种子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及叶面喷施BR对谷子株高、生物重、POD活性、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POD和SOD活性均随BR浸种浓度的增加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分别在0.10和0.05mg/L的处理达最大值;晋谷21号的POD活性高于张杂谷5号,SOD活性无明显差别。两个品种的株高、生物重、叶绿素含量和POD活性均随BR喷施浓度的增大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MDA含量却呈先降低后增高趋势。晋谷21号的株高明显高于张杂谷5号,但叶面积和生物重低于张杂谷5号。0.10和0.05mg/L的BR浸种明显提高晋谷21号和张杂谷5号种子的抗氧化能力;叶面喷施0.05~0.20mg/L的BR可显著提高谷子叶片的P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降低膜脂化产物,增强谷子的抗逆性,培育壮苗,但对BR处理的反应存在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咪唑乙烟酸对抗性及常规谷子品种生理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及其抗性机理,以抗咪唑乙烟酸谷子品种冀谷35和常规谷子品种冀谷38、冀谷41、晋谷21、晋谷59、长农44、龙谷39和中谷9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及田间试验比较其苗期生理特性和产量构成对咪唑乙烟酸的响应.盆栽试验结果显示:咪唑乙烟酸按有效成分93.5 g/hm2...  相似文献   
20.
2甲4氯对罂粟 SOD、POD 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一种高效、快速、安全的灭杀罂粟的化学防除方法,为利用除草剂快速灭杀罂粟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方法】在罂粟花蕾期用不同浓度的2甲4氯对植株进行喷施,喷后连续采样4 d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RWC)、丙二醛(MDA)含量、质膜相对透性(RC)、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研究各生理指标与处理浓度及处理时间的关系。【结果】随着2甲4氯浓度的升高,罂粟叶片POD、SOD活性和相对含水量随着喷药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在喷药后第4 d,8 g/L 2甲4氯浓度处理的罂粟叶片POD、SOD活性和相对含水量最小,活性最低;MDA含量和细胞质膜相对透性随2甲4氯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1、2、4、8 g/L 2甲4氯浓度处理在喷后4 d左右均可有效灭杀罂粟植株,且浓度越高灭杀时间越短。在实际应用时需根据环境条件和时间要求,选择相应的药剂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