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农学   4篇
  5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利用肥料二次回归3414设计,对湛江市甘蔗施氮、磷、钾肥料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肥区比缺氮区、缺磷区及缺钾区分别增产6.33%、8.62%及2.44%,其中以磷肥的增产率为最高。通过三元二次施肥模型计算,得出N、P2O5和K2O的最佳施用量分别为171.3、432.0、0 kg/hm2,收益是40 367.92元/hm2。通过肥料3414试验,能实现主要养分平衡供应,满足甘蔗高产高糖生产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及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室内分离和盆栽致病性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田间大棚西瓜枯萎病病株的根部、茎部和叶片分离纯化获得34株疑似病原菌的菌株,并从中挑选出6株形态差异明显的菌株用于盆栽回接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D和LB回接7 d后植株开始出现轻微萎焉症状,到第14天时发病率分别达到100%和72%,病情指数分别为2.00和1.14;菌株LA、LC和XB在回接30 d后西瓜植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为14%和0.29;而菌株XA在回接30 d后植株未出现发病症状。对西瓜植株的生物量统计表明,在接种病原菌30 d后,接种菌株XA和XB的处理植株的株高和地上部干质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接种菌株LA和LC的处理西瓜植株的株高比对照分别降低29.1%和15.9%。经形态学鉴定和28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表明:菌株LD和LB为尖孢镰刀霉菌,菌株LC是腐皮镰刀霉菌,菌株LA属于层出镰刀霉菌,菌株XA与XB属于轮枝镰刀霉菌;菌株LD和LB皆为强致病力病原菌,菌株XB、LA和LC是弱致病力病原菌,而菌株XA可能是无致病力菌株。  相似文献   
13.
采用砂培实验研究NH4^+-N部分代替NO3^1-N对番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硝处理(100%NO3)相比较,增铵处理(NH4^+:NO3^-=25%:75%)下番茄鲜果重显著提高;同时叶片内NO3^--N含量随增铵而显著降低,叶片与果实内NH4^+-N含量及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增铵而升高;增铵条件抑制了叶片和果实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提高了叶片和果实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活性及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但对果实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影响不大。上述结果表明,NH4^+-N部分代替NO3^--N可增加番茄产量,提高集约化基地的生产量。  相似文献   
14.
采用砂培实验研究NH4 -N部分代替NO3--N对番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硝处理(100%NO3-)相比较,增铵处理(NH4 ∶NO3-=25%∶75%)下番茄鲜果重显著提高;同时叶片内NO3--N含量随增铵而显著降低,叶片与果实内NH4 -N含量及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增铵而升高;增铵条件抑制了叶片和果实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提高了叶片和果实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活性及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但对果实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影响不大。上述结果表明,NH4 -N部分代替NO3--N可增加番茄产量,提高集约化基地的生产量。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了植物组织中六种细胞分裂素组分和生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反相色谱柱Hibar.RT250-4.6,在45℃恒温下以甲醇1%乙酸(40/60,v/v)溶液为流动相0、.6.mL/min等度洗脱,在=269.nm处能准确检测出植物组织中六种内源细胞分裂素组分和生长素的含量,检测限低至0.001.mg/L。本研究对样品的提取和纯化过程也做了改进,排除了杂质和色素对样品的干扰,为研究植物体内源激素对环境响应特征提供了有效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拮抗菌强化的生物有机肥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引起的西瓜枯萎病是导致西瓜生产毁灭性损失的土传病害,当前对该病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为了探索该病的生物防治效果,本研究从土壤中分离筛选西瓜枯萎病的拮抗菌,制成生物有机肥,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检验防病效果,并对与拮抗相关的拮抗菌葡聚糖酶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从不同土壤中分离纯化到对西瓜枯萎病菌有潜在拮抗作用的细菌172株,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抑菌率在60%以上的拮抗细菌13株,从中挑选出2株抑菌率最高的菌株Cy5和CR38,分别用其与已腐熟的有机肥制成生物有机肥BIO5和BIO38.盆栽试验结果表明,BIO5在防病和促进西瓜生长方面表现优于BIO38.与对照相比,BIO5和BIO38对西瓜枯萎病的相对防治率分别为75%和25%.BIO5处理植株的株高、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64.8%、63.0%和50%.施用生物有机肥还能显著改变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组成.BIO5处理根际土壤的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数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8.5%和61.1%,真菌和尖孢镰刀菌的数量比对照分别下降52.1%和70.2%.分子生物学分析表明,菌株Cy5属于Paenibacillus jamilae菌株,并含有类似于P.polymyxa的β-1,3-1,4-葡聚糖酶.本研究结果说明,拮抗菌强化的生物有机肥对西瓜枯萎病有防治潜力.  相似文献   
17.
以甘蔗主栽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3种施肥:T1(常规氮磷钾化肥)、T2(减量缓控释肥)、T3(优化氮磷钾化肥+硅镁肥)及空白对照对甘蔗新品种粤糖03-393(YT03-393)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适量基肥对两个供试甘蔗品种的萌芽率没有影响,但能增加甘蔗分蘖率,3种施肥处理之间则无显著差异;T2及T3的株高显著高于T1;3种施肥处理下YT03-393的茎径显著大于ROC22;与空白对照相比,施肥处理能显著增加甘蔗有效茎数,但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对于甘蔗产量,各施肥处理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其中又以YT03-393的T2最高,显著高于T1;YT03-393不同施肥处理的蔗产量和糖产量均显著高于ROC22;两品种间及各处理间的甘蔗蔗糖分差异不显著.甘蔗体内氮、磷、钾的积累量整体表现为:钾>氮>磷,又以YT03-393>ROC22;两个品种T2处理的氮、磷、钾农学效率和养分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又以YT03-393的养分农学效率最高.综上所述,与ROC22有所不同,YT03-393因其植株高大、丰产潜力足,对氮磷钾养分的需要表现更加迫切.因此,在种植该甘蔗品种时应注重基肥施用,合理搭配氮、磷、钾养分,在保证三大养分供应充足的前提下,适当补充施用硅、镁等中微量元素,并提倡施用缓控释肥,以减少肥料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钾水平下3个基因型斑茅根系形态和钾营养特性的差异,为培育钾高效甘蔗品种提供优异种质和理论依据.[方法]以钾钝感斑茅材料云南82-85和钾敏感斑茅材料海南92-109、广西87-3为供试材料,采用高钾(3mmol·L-1,HK)和低钾(0.1 mmol·L-1,LK)2个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钾素对不同基因型斑茅生长、根系形态、钾素累积和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在低钾处理下,云南82-85地上部和根系干质量均低于高钾处理;海南92-109和广西87-3则不同,地上部干质量均低于高钾处理,分别为高钾处理的69.20%和76.76%,而根系干质量则高于高钾处理,分别为高钾处理的1.22和1.06倍.云南82-85在低钾和高钾处理下根系形态参数和根冠比均无显著差异,而海南92-109和广西87-3在低钾处理下根系总长、表面积、体积和根冠比均显著高于高钾处理.表明低钾胁迫促进了钾敏感材料海南92-109和广西87-3根系生长,增大了吸收面积.此外,广西87-3和海南92-109在低钾和高钾处理下,其根系钾含量均低于云南82-85,而地上部钾含量在高钾处理下显著高于云南82-85,分别高出1.2和1.3倍,达显著水平;在高钾和低钾处理下,这两个材料地上部和植株钾累积量均显著高于云南82-85.与钾敏感斑茅材料海南92-109和广西87-3相比,钾钝感斑茅材料云南82-85的钾素吸收、转运和利用效率均较低.[结论]在低钾胁迫条件下,钾敏感斑茅材料以较为发达的根系和更高效的钾素转运能力适应低钾胁迫.  相似文献   
19.
不同形态氮素对番茄幼苗体内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溶液培养法,采用全根和分根两种培养方式,研究了不同NO3-、NH4+配比处理下,番茄幼苗不同部位中12种营养元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全根和分根培养下,番茄体内总N浓度:花 > 叶、根 > 茎。在全根培养下,叶片和茎中总N浓度随营养液中NH4+比例增加而增加,适量增铵(NO3-:NH4+=75:25)显著提高了根系中P和K含量;在分根培养下,局部根系供单一NH4+营养显著降低了花和茎中总N浓度,提高了自身根系中总N浓度,但降低了两侧根系中P和K浓度。全部和局部根系供单一NH4+和NO3-、NH4+混合营养均降低了番茄幼苗各部位中Ca和Mg含量,但增加了叶片中S含量。在全根培养下,增加营养液中NH4+比例,增加了叶片中B和Mn含量,同时增加了叶片和根系中Zn和Mo含量。在分根培养下,局部根系供单一NH4+营养显著增加了根系中Fe、B、Zn、Cu和Mo含量。另外,全部和局部根系供混合N素营养(NO3-:NH4+=75:25)提高了N、P和K在体内总积累量。  相似文献   
20.
甘蔗近缘属植物氮磷钾养分效率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养分高效甘蔗种质资源及培育养分高效甘蔗品种,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分别以地上部干重,植株N、P、K素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为指标,将40份具有代表性的甘蔗近缘属植物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甘蔗近缘属植物地上部干重变幅为1.26~39.6 kg/穴,变异系数为75.92%。云南82-85地上部干重是象草82-21的40.78%,但云南82-85的N、P、K素利用效率分别是象草82-21的4.9、1.7和3.2倍。不同类型甘蔗近缘属植物的地上部干重,N、P、K素营养效率的极差很大,可分为若干组,各组间差异显著,且同组内材料的N、P、K素营养效率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上述研究结果对选育营养高效的新型种质和阐明营养高效的生理机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