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在滇东南岩溶山区进行了早实核桃、美国山核桃、日本甜柿和奈李的引种和林农混作试验。结果表明:早实核桃、美国山核桃和奈李在引种区生长初期表现良好;奈李和早实核桃还具有早实的特性,4年生结实株率达100%,每公顷产量分别为4 673.8?和497?,每公顷产值为12 151.9元和2 982元,宜推广种植。若与花生、大白豆和辣椒进行林农混作,将会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生态效益。而日本甜柿由于受试区小气候(风和干旱)的影响和金龟子的危害,在试区内生长表现不良,但在该区水湿条件较好的地区和农家庭院还是可以种植的。  相似文献   
22.
滇东南岩溶地区石质山封山育林效果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滇东南岩溶地区石质土地封山育林效果观测试验在砚山县铳卡农场试验示范基地的封山育林地进行,面积20.8hm^2,依据不同立地环境所设的固定样地的观测材料,自1997年起封护3年后,石质山地的木本植物的平均高,地径,冠幅,每公倾生物量,截留量,种类,草本植物的生物量,总生物量和总盖度分别增加30.3%,17.2%,11.8%,42.2%,20.1%,5.94%,27.9%,40.7%和21.2%,土壤的养分,含水率,pH值以及紧密度也产生了变化。土壤中的吸湿水,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土壤含水率分别增加105.0%,-8.3%,6.3%,95.3%,10.9%,12.9%和8.0%。土壤的pH值从7.25降低到6.60,植被和土壤状况的变化说明封山育林对促进石质山地植被的恢复,防止面蚀,保持水土,减少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林土壤肥力都具有明显的作用,不同坡位及坡向的封山育林以山体中部和阴坡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23.
3种激素不同处理穗条对油茶扦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选用ABT1、NAA和IAA 3种生长激素及不同处理浓度及时间对油茶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BT1和NAA适合油茶的扦插繁殖,ABT1 200 mg/L浓度浸泡2h处理效果最好,NAA 100 mg/L浓度浸泡1h处理效果也较好,IAA对于促进油茶扦插的生根效果并不理想,在油茶的扦插繁殖中不宜选用IAA...  相似文献   
24.
以咖啡壳沤制物、腐殖土及森林土为原料配制成不同基质,通过对基质的容重、总孔隙度、碱解N、速效P、速效K、有机质、pH值及EC值8个理化性状测定及成苗率观测,分析其理化性状及其对长蕊甜菜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咖啡壳沤制物、腐殖土和森林土配制的苗木培育基质中,以不同物料或占比不同的相同物料所配制的育苗基质间,其物理性状及出苗率大多数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的差异(P0.01),化学性状则存在一定差异性。不同基质的大多数理化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成苗率的高低是基质理化性状综合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性状的影响所致。以咖啡壳沤制物(70%咖啡壳+15%牛粪+15%锯末)︰腐殖土为70%︰30%配制的1~#基质及以咖啡壳沤制物(65%咖啡壳+20%牛粪+15%锯末)︰腐殖土为70%︰30%配制的2~#基质适宜用作长蕊甜菜的苗木培育基质,其出苗率达90%-96%。  相似文献   
25.
草果栽培方式与萎蔫病的发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天然常绿阔叶林、旱冬瓜人工纯林的林下草果种植地,开展了不同林分郁闭度、种植株行距和施肥措施等栽培方式与草果萎蔫病发生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草果萎蔫病的发生与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旱冬瓜纯林两种林地类型的相关性不强.草果人工栽培、半人工栽培采取施肥壮苗措施,可提高草果植株对该病的抗病能力,有效降低其病害发生.在天然常绿阔叶林下栽培草果,林木郁闭度以0.5左右为宜,草果萎蔫病可得到有效控制.而在郁闭度为0.8的旱冬瓜人工纯林下种植草果,植株萎蔫病的发生与其种植密度的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26.
岩溶山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和年限土壤养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2005年、2009年、2016年8月,分别对西畴县法斗乡岩溶山地11块植被恢复模式固定样地的上、中、下部位的土样进行4次调查测定,分析不同树(草)种11种植被恢复模式和恢复年限下林地土壤养分变化及其恢复状况。结果表明:人工植被恢复14 a后,恢复年限及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N含量、速效P含量、速效K含量、土壤pH之间存在紧密的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含量在植被恢复后增幅及恢复效果明显;土壤速效N含量也可得到明显的恢复;土壤速效P含量呈"缓增-急增-缓降"的变化规律,土壤速效P含量未能得到明显恢复和改善;土壤速效K含量呈现出"缓降-急降-缓增"的变化规律,其恢复效果并不明显;土壤pH值在7 a后呈明显的下降趋势,14 a后林地土壤pH值得到有效降低并趋于稳定。限制性养分速效P及速效K含量的恢复明显滞后于有机质及速效N的恢复,说明限制性养分要得到明显的恢复需要更长的时间。基于植被恢复进程中土壤养分变化及恢复状况,建议选择模式7(香木莲+墨西哥柏木+清香木)等6种模式为云南岩溶山地人工植被恢复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27.
为促进苦参种植的发展和野生资源的保护,开展了设施育苗试验,探索出的种子采集与处理、基质配制、设施建造和管理等配套技术,提高了苗木出圃率和苗木质量。设施育苗出苗率达到97%、成苗率93%、苗高40.2 cm,地径0.42 cm,培育壮苗的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8.
滇东南岩溶地区石质山封山育林效果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滇东南岩溶地区石质山地封山育林效果观测试验在砚山县铳卡农场试验示范基地的封山育林地进行,面积20.8hm2.依据不同立地环境所设的固定样地的观测材料,自1997年起封护3年后,石质山地的木本植物的平均高、地径、冠幅,每公顷生物量、截留量、种类,草本植物的生物量、总生物量和总盖度分别增加30.3%、17.2%、11.8%、42.2%、20.1%、5.94%、27.9%、40.7%和21.2%.土壤的养分、含水率、pH值以及紧密度也产生了变化.土壤中的吸湿水、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土壤含水率分别增加105.0%、-8.3%、6.3%、95.3%、10.9%、12.9%和8.0%,土壤的pH值从7.25降低到6.60.植被和土壤状况的变化说明封山育林对促进石质山地植被的恢复,防止面蚀,保持水土,减小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林地土壤肥力都具有明显的作用.不同坡位及坡向的封山育林以山体中部和阴坡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29.
葫芦科植物,又称瓜类植物,包括西瓜、甜瓜、南瓜等水果和蔬菜两部分,在人类的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葫芦科作为一种重要的食用植物科,具有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风味清香、营养价值高、抗癌抗病毒等优点,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葫芦科果蔬与人类饮食密切相关,研究其风味成分对进一步认识风味化合物的形成机制及变化途径有重要意义。系统综述了代表性葫芦科果蔬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特征香气及研究方法,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及参考。  相似文献   
30.
采用切根及喷云大-120 对杜仲苗木生长的效果进行了试验, 结果表明: 切根和喷云大- 120 处理对杜仲苗木的生长作用一般不显著, 在苗高、地径、冠幅等10 个性状中, 切根喷云大- 120 对苗高和主根发育负作用明显, 切根、喷云大-120 及其交互作用对根鲜重负作用明显, 故在杜仲育苗过程中不宜采用切根和喷云大-120 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