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17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根据对毕业生流向的考察、分析结果,高等农业院校的学生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类:一类是未来从事数理生态学、数量遗传学或系统科学研究工作的学生,他们需要较多的数学知识,可以说他们离开数学将寸步难行。这类学生人数不足学生总数的1%;第二类是未来的高等农业院校专...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评估指标与三角隶属函数评估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灰关联原理”对浩繁的区域经济评估指标进行删除、归并处理,得到一套可操作性较强且又简便易行的区域经济评估指标体系。这套指标体系共含经济指标、科技指标、结构指标和生活质量指标4大类16个分指标;针对人们在多指标综合评估中常用的综合指数法和评分法的缺陷或不足,吸收灰色系统理论的思想方法,提出了三角隶属函数评估模型,研究了该新模型的应用机理;结合河南省经济发展研究的需要,对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指出了影响河南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症结。  相似文献   
13.
运用灰关联原理对系统因素进行分析、聚类,解决了经济计量模型解释变量的选取问题;采用系统变量的GM(1,1)模拟值建立经济计量学模型,增强了模型系统的稳定性;以解释变量的GM(1,1)预测值作为内生变量预测的基础,提高了经济计量学模型预测的科学性;灰色预测与经济计量学模型预测相互印证,增进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灰色—经济计量学组合模型将灰色系统理论的思想、方法和模型融入经济计量学建模的全过程,实现功能互补,能够使预测精度得到大大提高。这种组合建模的思想方法已在河南省粮食生产系统分析及预测中进行了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改进B—P算法的内蒙古粮食产量中长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进 B- P算法、提高 B- P算法预测精度的基础上 ,对内蒙古粮食总产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 ,在 2 0 0 2~ 2 0 1 1年 ,内蒙古粮食总产量由 2 0 0 2年的 1 4 75 .5 7万 t增加到 2 0 1 1年的 2 1 0 3.4 3万 t,呈现出稳定增加的趋势。最后提出了实现内蒙古粮食预期产量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河南省1992年价值型投入产出在为依据,分析研究了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配置问题。提出了农村劳动力配置的优化方案,即河南省农村劳动力新增901人·a ̄(-1)~110万人·a ̄(-1),大约向第二、三产业转移35万人·a ̄(-1)~45万人·a ̄(-1)。农村劳动力一,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全省劳动力的比重从1992年的68.6%下降到2000年的64.9%。  相似文献   
16.
河南技术进步贡献率和横向比较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运用G-C-D技术进步测度模型,对全国及部分省市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确定了河南技术进步对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在所列省市中的位次,为河南经济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业主导产业确定的量化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建立了农业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确定农业主导产业的评价模型,并对河南不同时期的农业主导产业选择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利用已有的经济序列或科学实验数据对未来作出预测,在经济发展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出于某种原因,一些原始序列呈现出过高的增长趋势,直接建模,预测结果往往令人难以置信。本文提出了一种弱化灰色序列增长趋势的方法,可普遍应用于需作弱化预处理的序列预测。第二部分对现有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作了全面改进和完善,提出的新方法计算简单,易于使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果结合起来.且能使序关系稳定、一致。  相似文献   
19.
区域科技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区域科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找出科技发展中的差距和存在问题,探讨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途径,应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河南等11个省的科技综合实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