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7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27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长期定位试验土样为材料,对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腐殖质组成及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施肥提高腐殖质的含量同时能降低胡敏酸E4/E6值,增加了胡敏酸分子的复杂程度。无机肥、有机肥和无机有机肥配施均能增加胡敏酸和胡敏素的含量。土壤不同形态胡敏素含碳量不同,不溶性胡敏素含碳量最多,占总含碳量的.47.6%~57%,铁结合态胡敏素占总含碳量的3.1%~5.7%,粘粒结合态胡敏素占总含碳量的2.0%~3.7%。  相似文献   
32.
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钾用量下玉米各组分的干物质积累及其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肥用量下玉米的各组分干物质积累随生育期的延续呈现有规律的动态变化:叶片、茎秆、营养体干物质积累自拔节期后呈直线上升,至灌浆期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大值,之后便呈缓慢下降趋势;籽粒的干物质积累在灌浆期之前缓慢增加,之后呈直线上升;总生物产量在苗期缓慢增长,中期呈直线上升,到了后期由于营养体干物质的下降以及籽粒干物质的显著上升,也稳定增长。营养体、籽粒干物质和总生物产量的积累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均可用Logistic方程Y=a/(1+bexp(ct))来描述;在各个氮、磷、钾处理中,以N240、P225、K240处理各组分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较大,出现日期较早。籽粒和总生物产量之间的关系可用回归方程Y=exp(a+bx)描述。在氮、磷、钾各用量下,氮以N240、磷以P225、钾以K240处理籽粒产量最高,收获系数最大,因此比较适宜的N、P2O5、K2O用量分别为240、150、240 kg hm-2。  相似文献   
33.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棕壤长期定位试验玉米整个生长季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动态变化,试验采用氯仿熏蒸、灭菌、提取,TOC测定的方法研究了15个不同施肥处理对耕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提高,在玉米的生殖生长阶段其含量达到最大。单施化肥区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在玉米整个生长季节都处于一种波动变化,在玉米前期,其含量受温度、水分、作物吸收等影响较大;而到了生殖生长阶段,微生物量碳含量有逐渐升高趋势,但上升幅度不大;成熟期微生物量碳含量迅速下降,都低于播种前。  相似文献   
34.
江西省委书记刘奇发布省级总林长令、各地林长纷纷踏山巡林、林长制巡护信息系统全面推广运用,各项制度的密集出台……江西省通过做深推实林长制改革,各级党政领导保护森林资源的责任意识大幅增强、森林资源的源头管理不断强化,林长制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的步伐愈加坚定。  相似文献   
35.
玉米新品种沈玉18号高产氮磷钾配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表明氮磷钾的合理配比是沈玉18号玉米获得高产的关键。在辽宁地区中等肥力的土壤上最佳施肥量为:N 205.7 kg/hm2、P2O5150 kg/hm2、K2O 148.9kg/hm2。肥料效应方程为y=8411.625 24.614N-1.667P 5.324K 0.021NP-0.004NK 0.051PK-0.045N2-0.017P2-0.033K2。  相似文献   
36.
长期定位施肥对作物籽实氨基酸含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棕壤长期轮作施肥试验中玉米、大豆籽实的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施用猪厩肥和化学氮肥,均有改善蛋白质质量,提高玉米、大豆籽实氨基酸总量及必需氨基酸含量的作用。猪厩肥施用量与玉米及大豆籽实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呈现2次多项式回归关系;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籽实氨基酸与必需氨基酸含量随化学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呈现线性回归关系,大豆则为抛物线型多项式回归关系。在施用猪厩肥或氮磷化肥基础上配合施用钾肥,增加玉米籽实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效果显著,对大豆亦有增加趋势。施用猪厩肥、氮肥和在此基础上配施钾肥均可提高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含量的比值,表明增加必需氨基酸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7.
通过自制长效包膜肥与常规施肥在草地早熟禾盆栽上的试验研究表明,在同一施肥量的情况下作基肥一次施入,长效包膜肥在整个试验期间可以满足早熟禾整个试验期对养分的需求,但常规施肥则出现了缺肥症状。包膜肥加工过程及加入缓释剂对N素养分和P、K养分的释放规律有所不同:缓释剂的加入有利于提高N肥效但却加速了肥料中P、K的释放;包膜却对N、P、K均有延缓释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受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吾大冲击及其给我国宏观经济带来的严重影响,去年10月份以后,江西省主要林产品价格一路下滑,企业产品库存增加,生产经营出现困难,林农增收步伐放缓,林权改革的成果和林业产业发展受到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39.
长期施肥对棕壤铁形态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利用沈阳农业大学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耕层土壤酸碱度(pH)、氧化还原电位(Eh)和有机质的影响,探讨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游离态氧化铁、无定形氧化铁、亚铁总量和有效铁含量的变化以及与pH、Eh和有机质的关系。 【方法】本文选取试验处理为CK(不施肥)、N(氮肥)、NP(氮磷肥配施)、NPK(氮磷钾肥配施)、M(有机肥)、MN(有机肥与氮肥配施)、MNP(有机肥与氮磷肥配施)、MNPK(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施)。在2014年大豆收获期,采集了不同施肥处理0-20 cm耕层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pH、Eh、有机质含量以及游离态氧化铁、无定形氧化铁、亚铁和有效铁含量。 【结果】与1979年原始土壤相比,所有处理土壤pH显著降低了0.6~1.4个单位。不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下降了11.5%,化肥处理有机质略有下降,而有机肥处理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所有处理有效铁含量显著增加,化肥有机肥配施增加幅度更大;与2014年不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氮肥处理土壤pH最低,而氮肥配施磷、钾和有机肥中的一种或几种pH又有所上升,其中配施有机肥效果最明显;施用化肥处理土壤Eh增加,而施用有机肥处理Eh则下降。施用化肥土壤游离态氧化铁和有效铁含量增加,亚铁含量下降,而施用有机肥土壤游离态氧化铁降低,亚铁总量及有效铁含量增加。 【结论】经过长期耕作和施肥,土壤pH显著下降,有效铁含量显著增加。长期不施肥土壤有机质显著下降。施用氮肥土壤酸化趋势明显,磷、钾和有机肥配施能够缓解氮肥引起的酸化现象。施用有机肥显著降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有利于氧化态铁向还原态铁转化,更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效性铁的含量。  相似文献   
40.
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和玉米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耕层土壤pH值、有机质、不同形态Zn和玉米茎秆、籽粒中Zn含量的影响,揭示长期施肥条件下,Zn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试验开始于1979年,采用玉米-玉米-大豆轮作体系,试验处理为:N1P、N1PK、N1、N2、CK、M1N1P、M1N1PK、M1N1、M1N2、M1、M2N1P、M2N1PK、M2N1、M2N2、M2,其中CK为不施肥处理,N1和N2施氮量分别为120和180kg/hm2,M1和M2施有机肥量分别为13.5和27 t/hm2。在2015年玉米收获期,采集了不同施肥处理0~20 cm耕层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pH值、有机质,测定了土壤不同形态Zn和玉米籽粒、茎秆中Zn含量。与1979年原始土壤相比,绝大多数处理土壤pH值都显著降低,化肥处理降低1~2个单位,有机肥和化肥配施降低0.5~0.8个单位,单独施用有机肥pH值有所增加。不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量Zn和有效态Zn均下降,施用化肥绝大多数处理土壤有机质、全量和有效态Zn含量基本保持不变;施用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量和有效态Zn含量均显著增加。施用有机肥也显著增加有机结合态和交换态Zn含量。玉米籽粒和茎秆中Zn含量也表现为不施肥处理最低,施用化肥或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显著增加。pH值与土壤有效锌之间没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与有效态Zn、全Zn、籽粒以及茎秆Zn之间均呈现显著性正相关关系。经过长期耕作和施肥,土壤pH值显著下降,施用氮肥是引起土壤pH值下降的主要原因。长期不施肥土壤和植物中Zn含量下降,而施用有机肥显著增加土壤和植物中Zn含量。施用有机肥主要是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提高有机结合态和可交换态Zn的储量来为土壤和植物提供更多的Zn。pH值降低对土壤锌的活化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