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4篇
农学   68篇
  13篇
综合类   152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小麦抗叶锈基因Lr37 ISSR分子标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ISSR(内部简单重复序列)技术对Thatcher及20个以Thatcher为轮回亲本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抗叶锈病(Pucciniareconcita f.sp.tritici)近等基因系(NILs)进行分析,发现1个与Lr37基因连锁的ISSR标记.经过多次重复发现,在100个ISSR引物(UBC801-UBC900)中有2个引物UBC812和UBC848在小麦抗叶锈基因Lr37近等基因系间表现多态性.当用这2个引物对已知含Lr37基因的3个抗病材料及其它不含Lr37基因的感病材料进行检测时,多态性标记UBC812-1200可以从3个含Lr37基因的抗病材料中检测到1条1 200bp的多态性带,而在其它感病材料中,均未出现.进一步用UBC812和UBC848对128株(Thatcher× Lr37/6*Thatcher)F2分离群体进行分析,发现标记UBC812-1200与Lr37基因共分离,可作为该基因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72.
采用病害分级调查的方法对番茄百利品种上灰叶斑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田间调查,并对病情指数、发病率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中部种植的春播百利番茄地区,番茄灰叶斑病的发病初期为4月上旬,此时旬平均温度为12.6℃,平均相对湿度为59.20%,这段时期是控制番茄灰叶斑病的关键时期;该病扩展速度很快,在5月中旬发病达到高峰,此时旬平均温度为18.67℃,平均相对湿度为71.00%。当3月中下旬温度超过10℃相对湿度在50%以上时,应对此病进行及时预防。  相似文献   
73.
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19的SRAP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Thatcher和23个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及TcLr19与Thatcher杂交的F2植株为材料,首次应用SRAP技术开展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19的SRAP分子标记研究,获得一个与小麦抗叶锈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命名为M73,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连锁距离为2.6 cM,为分子辅助育种、构建密集的遗传图谱和最终实现Lr19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4.
采集番茄土壤、根、叶片和花样本共96份,经平板法和叶盘法两步分离,获得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Pers.)有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12株。根据抑菌圈法测定,拮抗细菌对灰霉菌的拮抗能力有显著差异,其中B21菌株抑菌圈直径达35mm,拮抗性最强最稳定。温室试验表明:B21悬浮液和10倍稀释液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室内叶片的防效分别为98.68%和98.03%,无显著差异,明显优于45%多菌灵(500倍稀释液)。  相似文献   
75.
76.
AFLP技术在植物病原真菌种群遗传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植物病原真菌种群遗传的概念及其研究的必要性,并综述了新一代分子标记技术─AFLP在该领域的应用,以期对病害研究推荐更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7.
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生理小种及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等表现型群体遗传结构特征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世界各国晚疫病菌交配型的分布、生理小种组成及病菌对瑞毒霉抗性菌株的出现频率。同时综述了几种分子标记,如mtDNA指纹、RFLP、RAPD、AFLP和SSR在研究晚疫病菌基因型及遗传多样性方面的应用及研究成果。并指出了中国今后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8.
为给防治中国小麦叶锈病和培育抗叶锈病小麦品种奠定基础,本研究以36个携带已知抗病基因的载体品种和71个河南主栽小麦品种为材料,在苗期接种16个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进行基因推导,并利用系谱分析和分子标记检测对推导结果进行验证,于2014-2015年度在河北保定小麦试验田及2014-2015和2015-2016两年度在河南周口黄泛区农场进行田间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结果发现,71个河南小麦品种中,36个品种在苗期共鉴定出7个抗叶锈病基因( Lr1 Lr2b Lr10 Lr26 Lr17 Lr34 Lr39 ),其中27个品种含有 Lr26 ,4个品种含有 Lr39 ,2个品种含有 Lr10 ,含有 Lr1 Lr17 的品种各有8个,含有 Lr2b Lr34的品种各有1个。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结果表明,仅有7个品种具有成株期慢锈性,可能含有成株期抗性基因,可进一步用于培育抗叶锈病品种和抗叶锈病基因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79.
为了探明适合中国葡萄灰霉病菌致病力检测的方法以及合适的待测葡萄品种,采用菌丝块接种法和改良的保湿培养法,分别测定3个不同致病力类型的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菌株SDXL7 1、SDLK1 1、LNXCetz6 1对红提、青提、巨峰、紫奶、玫瑰香5个葡萄品种的致病力,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均可引起5种葡萄发病,但致病力不同的菌株所致的平均病斑面积有明显差异,同一菌株在不同葡萄品种上的平均病斑面积也有明显差异。其中,巨峰和青提对灰葡萄孢霉具有较强抗性,红提和玫瑰香对3个灰葡萄孢霉菌株普遍易感,紫奶对菌株LNXCetz6 1具有较强抗性,但对另外两个菌株易感。试验结果为系统和全面地研究中国灰葡萄孢霉菌株的致病力分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0.
小麦野生近缘植物具有优良的抗病特性,是改良普通小麦的宝贵遗传资源,是基因改良和培育高产、优质和高抗病性小麦的基础。为此,主要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叶锈病、条锈病、秆锈病等小麦主要病害的发生及危害情况进行简述,阐述了利用小麦野生近缘植物进行小麦主要病害的抗病性鉴定研究进展,包括苗期及成株期鉴定、温室及田间试验、分子标记辅助鉴定等,指出了小麦近缘野生植物与普通小麦直接或间接杂交转移优异基因情况,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