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一)发病情况2012年4月2日,汶上县某养殖户从孵化场购进了肉雏鸭2000只,5日龄前生长发育良好,从6日龄开始,鸭群内发现有几只雏鸭无任何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然后每天死亡雏鸭逐渐增加。鸭群发病后在饮水中加入抗菌药物,不见明显效果。从鸭群发病至确诊日(4月9日)累计死亡雏鸭200只。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市温室花卉矮牵牛遭受了蜗牛危害,笔者对其发生规律进行研究,采用多种措施进行防治,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造成牛群繁殖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多数农村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不重视牛的选种选配。在很多地区看不到一头像样的种公牛,长期采用近亲乱变乱配,造成牛的品种逐渐退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西鄂尔多斯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特点,分析了珍稀濒危植物引种驯化及开发利用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刘俊霞  王宁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06-10807
秦汉农业开发是历史上的第一次西部开发,其开发规模及开发程度史无前例,秦汉时期农业开发在创造灿烂文明的同时又引发了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从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关系概况、秦汉生态环境问题及农业开发举措与生态环境关系三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整理与回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五味子果实中木脂素微波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以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功率为自变量,木脂素含量为响应值,设计4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试验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响应面优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84%,料液比为1∶15,提取次数为2次,提取功率为800W。结论:响应面分析所得二次模型方程能较好地预测实验结果,实验设计和响应曲面法优化得到的提取工艺参数准确可靠,该研究可为从北五味子中提取木脂素成分提供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章研究园林废弃物堆肥产品按不同比例代替国产草炭在百日草育苗上的可行性。结果发现,不同比例的替代处理对百日草幼苗生长均较国产草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以80%替代处理长势最佳,其次是70%和60%替代处理,说明园林废弃物堆肥产品部分代替国产草炭进行育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以五味子的种子、果实和藤茎为试材,采用虫体浸渍法,研究了五味子不同部位萃取物对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的毒杀活性和趋避效果。结果表明:五味子不同部位2g·L~(-1)提取物和萃取物对桃蚜均有杀虫活性和趋避效果,其中五味子油正丁醇萃取物(OB)、五味子果实正丁醇萃取物(FBU)、五味子果实水层萃取物(FW)、五味子藤茎乙酸乙酯部位萃取物(SET)、五味子藤茎正丁醇部位萃取物(SBU)杀虫活性达80.0%以上;趋避效果达80.0%以上的初提取物为五味子油正丁醇萃取物(OB)、五味子果实提取物(F)、五味子藤茎石油醚萃取物(SPE)、五味子藤茎乙酸乙酯部位萃取物(SET)和五味子藤茎水层萃取物(SW)。五味子不同部位2g·L~(-1)提取物和萃取物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较差,只有五味子果实石油醚萃取物(SPE)杀虫效果达到60.0%以上。对小菜蛾均有驱避效果,达到60.0%以上的初提取物为五味子油乳化层(OL)、五味子果实水层萃取物(FW)和五味子藤茎正丁醇萃取物(SBU)。其余初提取物的杀虫效果和驱避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9.
东单13玉米是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选育。该品种春播生育期130d,株高280cm左右,穗位高140cm左右,适宜春播或夏播,表现高产、稳产,抗逆性强,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