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35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规模化养殖场蓝狐犬瘟热发病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黑龙江西部地区规模化养殖场蓝狐犬瘟热发生特点与流行情况,对来自蓝狐养殖场的847份疑似犬瘟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测,共计检出和确诊犬瘟热病毒阳性病例324例,对犬瘟热发病月龄和发病月份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总结了本地区蓝狐犬瘟热发病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2.
猪疾病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了一个用于猪疾病诊断的专家系统。系统采用正向推理和混合推理的机制,并采用了产生式和数据库技术进行知识表示,便于用户对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相似文献   
13.
<正>蠕形螨感染严重的犬,身体大面积脱毛,浮肿,皮肤上可见到数量不等的、与周围界限分明的红斑,红斑多出现在眼、耳、唇和腿内侧的无毛处。感染分局部性和全身性两种。局部感染多在年轻犬的头部,常见眼周围、口鼻处有红斑形成,圆形,局部被毛脱落,并有少量  相似文献   
14.
奶牛乳房炎病因及其常用的防治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房炎是当前危害奶牛业发展,导致奶牛业经济损失,制约奶牛生产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乳房炎的发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1/3的奶牛患有不同类型和程度的乳房炎。我国奶牛养殖起步较晚,各地发展不平衡,养殖集约化水平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普遍高于国外。  相似文献   
15.
奶牛乳房炎的诊断与防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奶牛乳房炎(mastitis)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乳房组织及乳头发炎的一种疾病,它是造成奶牛业经济损失的最主要的原因.在美国,每年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亿美元.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的牛,奶生产损失可达380万t.  相似文献   
16.
某饲养场的1月龄鸡发生一种以躯体、翅膀等处皮肤溃烂,下痢,排白色稀粪为特征的疾病。经病原分离培养诊断为葡萄球菌感染发病,经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病情得到了控制,现将诊断和防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某养殖场从当地孵房购进鸡雏10000只,放于当地孵房内饲养,用正大生产的雏鸡饲料和碎米饲喂,生长正常,一个月后改用稻谷饲喂。开始,发现  相似文献   
17.
奶牛乳头液体保护膜是一种预防奶牛乳房炎的新型乳头药浴消毒剂,主要用于挤奶后的奶牛乳房药浴。为评价其预防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效果,本试验以泌乳期奶牛为研究对象,进行奶牛乳头液体保护膜预防奶牛乳房炎的研究,结果显示,奶牛乳头液体保护膜对奶牛乳汁中的乳脂、乳蛋白、乳糖及乳汁p H值、比重、日均泌乳量几乎没有影响,而且能很好地降低牛奶中的体细胞数,是一种更适合于进行临床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新型药浴夜。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乳头液体保护膜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预防效果,选择隐性乳房炎奶牛6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头。试验I组为对照组;II组为4%次氯酸钠组;III组为0.5%洗必泰组;IV组为1%碘伏组;V组为奶牛乳头液体保护膜浸组。在0、30、60、90 d采用SCC法和CMT法检测牛乳中体细胞数并记录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发病数和发病率,同时记录各组奶牛泌乳总量和平均泌乳量。结果表明:同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能显著降低隐性乳房炎病牛体细胞数,且对奶牛乳脂、乳蛋白、乳糖及乳汁pH值、比重、日均泌乳量几乎没有影响。用于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时,试验III、V的效果高于试验II、IV组,差异显著(P〈0.05)。在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临床治疗试验时,试验V组对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7.78%和88.89%,远远高于其他各组。说明奶牛乳头液体保护膜是一种更适合于进行临床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新型奶牛药浴药物,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可以作为预防类药物用于奶牛生产中,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生物制剂在奶牛乳房炎防治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随着奶牛养殖集约化的发展及机械挤奶措施的普及,乳房炎的感染率和发病率也在逐步升高。由于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乳中抗生素残留日益严重,病原菌耐药性增加。中药疗法虽然副作用小,但治疗时间长、见效慢,效果往往不确实,在临床上应用受到限制[1]。  相似文献   
20.
外耳炎在犬中发生率约为5%~20%,往往还继发有其他微生物感染.主要包括以葡萄球菌感染为主的细菌性耳炎和马拉色霉菌感染为主的真菌性耳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