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7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51篇
林业   132篇
农学   77篇
基础科学   95篇
  41篇
综合类   587篇
农作物   78篇
水产渔业   150篇
畜牧兽医   580篇
园艺   77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大额牛(Bos frontalis)与黄牛(Bos taurus)种间杂交利用及杂交育种前景。【方法】以云南黄牛(大理黄牛、德宏黄牛,n=379)和西本杂(西门塔尔牛♂×云南黄牛♀,n=136)为母本,大额牛为父本,采用人工授精进行种间杂交。母牛在输精后约60 d,通过直肠检查进行妊娠诊断,并对妊娠母牛进行跟踪调查,统计产犊数,测定云南黄牛及杂种牛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体重、体尺,观察调查杂种牛的主要外貌特征。【结果】①用大额牛冷冻精液累计输精515头母牛,平均受胎率和产犊率分别达73.98%和92.13%,其中黄牛母本的平均受胎率和产犊率分别为68.87%和90.81%,西本杂母本的受胎率和产犊率分别达88.24%和95.00%。②大西本杂(大额牛♂×西本杂♀)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体重分别为22.86、103.86、142.40、176.21和243.25 kg,比云南黄牛的11.73、82.42、108.37、124.60和132.10 kg提高94.89%(P<0.01)、26.01%(P<0.01)、31.40%(P<0.01)、41.42%(P<0.01)和84.14%(P<0.01),比大本杂(大额牛♂×云南黄牛♀)的17.70、102.19 、134.81、161.43和201.91 kg提高29.15%(P<0.01)、1.63%(P>0.05)、5.63%(P>0.05)、9.16%(P<0.05)和20.47%(P<0.01);大本杂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体重亦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50.90%(P<0.05)、23.99%(P<0.01)、24.40%(P<0.01)、29.56%(P<0.01)和52.85%(P<0.01);大西本杂初生到24月龄的平均日增重为301.90 g,极显著高于大本杂的264.67 g和黄牛的164.89 g(P<0.01),大本杂平均日增重亦极显著高于云南黄牛 (P<0.01);大本杂的初生、12月龄和24月龄体重的杂种优势率分别为28.21%、3.87%和4.20%,以初生重的杂种优势率最高。③初生时,大西本杂的体高和胸围分别比同龄云南黄牛提高8.38%(P<0.05)和8.34%(P<0.05),大本杂的体高和胸围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11.48%(P<0.05)和7.23%(P<0.05)。在6月龄,大西本杂的体高、胸围、腹围和管围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25.88%(P<0.05)、16.50%(P<0.05)、9.81%(P<0.05)和29.48%(P<0.05);大本杂的胸围、腹围和管围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10.89%(P<0.05)、11.10%(P<0.05)和21.23%(P<0.05)。在12月龄,大西本杂的体斜长、体高、胸围、腹围和管围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33.82%(P<0.05)、30.64%(P<0.05)、31.16%(P<0.01)、29.95%(P<0.01)和26.63%(P<0.05);大本杂的胸围、腹围和管围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11.41%(P<0.05)、13.34%(P<0.01)和21.86%(P<0.05);大西本杂的体斜长、体高、胸围、腹围分别比大本杂提高33.20%(P<0.05)、31.43%(P<0.05)、17.72%(P<0.01)和14.65%(P<0.01);在24月龄,大西本杂的体斜长、体高、胸围、腹围和管围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33.30%(P<0.01)、31.69%(P<0.01)、38.83%(P<0.01)、32.12%(P<0.01)和41.60%(P<0.05);大本杂的胸围、腹围和管围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22.69%(P<0.01)、24.42%(P<0.01)和40.92%(P<0.05);大西本杂的体斜长、体高、胸围分别比大本杂的明显提高38.72%(P<0.01)、27.83%(P<0.01)和13.16%(P<0.01)。表明杂种牛在初生时体高和胸围优势明显,6月龄以后以胸围、腹围和管围生长较为明显;特别是三元杂的体斜长、体高和胸围生长从12月龄开始明显地超过二元杂。④大额牛与大理黄牛杂交F1的初生体重显著高于大额牛与德宏黄牛杂交F1(P<0.05),但两者的各体尺指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表明大额牛与两地黄牛杂交效果基本一致。⑤成年杂种的外貌特征和主要习性与大额牛的非常相近。【结论】大额牛和云南黄牛种间杂交可行,杂种生长发育快,适应性强,杂种优势明显,且三元杂优于二元杂;F1代母牛可育,但公牛可能不育;大额牛与黄牛杂交利用潜力大,推广应用前景好。  相似文献   
992.
利用威宁绵羊和贵州半细毛羊构建DNA池,设计11对引物扩增其Fec B基因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的序列,对纯化后的PCR产物双向测序,分析确定多态性位点。然后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SNPs位点对Fec B基因RNA二级结构、Fec B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扩增的Fec B基因中筛选到10个SNPs,其中exon5-A39G、exon9-C37A、exon11-C87A、intron2-A62G、intron4-A1023G、intron10-G24A突变为威宁绵羊和贵州半细毛羊中所共有,而exon9-A8G和intron1-G243A突变为威宁绵羊所特有,intron3-G177A和exon8-T86C突变为贵州半细毛羊所特有。上述的SNPs中,exon5-A39G和exon9-A8G为错义突变,exon5-A39G突变导致编码的异亮氨酸(Ile)变为缬氨酸(Val),exon9-A8G突变导致编码的天冬酰胺(Asn)变为天冬氨酸(Asp);exon9-C37A和exon11-C87A多态位点均未改变氨基酸的编码,为同义突变。  相似文献   
993.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在实践中实现了自发突破,从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制度逐步调整为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但当前中国相关法律尚未明晰、配套机制还不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仍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994.
研究不同作物种植成数、田块形状和田块破碎度对作物遥感分类精度的影响,是科学评价作物遥感分类精度的基础。采用GF-1遥感数据,以时序植被指数的主要农作物分类结果为基础,对研究区冬小麦-夏玉米作物种植区的分类精度与种植成分、田块形状和破碎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成数与分类精度呈正相关,田块破碎度、田块形状指数与分类精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家养水牛分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两大类型。沼泽型水牛是中国的主要牛种之一,其被毛主要为灰色和白色,而河流型水牛为黑色。本研究开展并统计了德宏水牛及其与河流型水牛杂交后代的被毛颜色以期探讨水牛的毛色遗传规律。[方法]统计了十几年来盈江县德宏水牛及其与河流型水牛(摩拉水牛和尼里—拉菲水牛)杂交后代的被毛颜色,经x2检验确定毛色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沼泽型水牛白色与灰色交配的F1代全部为白色,F2代白色与灰色的比例为3∶1,白色对灰色完全显性;河流型水牛(黑色)与沼泽型纯合灰色交配,F1代全部为黑色,F2代黑色与灰色的比例为3∶1,黑色对灰色完全显性;河流型黑色与沼泽型白色交配,F1代表现型是两个亲本类型相对性状的综合,即棕褐色,F2代则出现了白色、棕褐色和黑色3种毛色,三者比例为1∶2∶1,白色对黑色为部分显性或不完全显性。[结论]因而推测沼泽型水牛白色与河流型黑色对灰色为完全显性,灰色为隐性纯合;沼泽型白色对河流型黑色为部分显性或不完全显性。  相似文献   
996.
城市型风景区因其特殊性,使其发展与城市密不可分.以紫金山风景区为例,分析了环紫金山产业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7.
10个平欧杂交榛品种(品系)在山西太谷的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粱锁兴  孟庆仙 《中国果树》2012,(2):49-52,77
在山西省太谷县对2003年从辽宁省引入的10个平欧杂交榛品种(品系)进行引种试验观察。经8年试验,初步优选出适宜山西省太谷县发展、综合性状优良的平欧杂交榛品种(品系)81-21、玉坠、84-349。3个品种(品系)具有结果早、丰产、品质优良、易管理、适应性强、抗病虫能力强等优良特性。3年生树可开花坐果,5年生树进入初盛果期,栽植后第8年每667 m2累计产量分别为344.99、248.31、289.25 kg。坚果平均单果重分别为2.8、2.1、2.9 g,均为大果型(单果重2 g以上),果壳厚度0.98~1.50 mm,出仁率分别为43%、53%和41%。  相似文献   
998.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铅胁迫对杨梅(Myrica rubra Sieb. et Zucc.)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 mmol·L^-1低铅条件下,杨梅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30 d内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叶片可溶性糖和MDA含量在2 mmol·L^-1低铅处理第10 d即比对照显著增加;根系活力在2 mmol·L^-1低铅胁迫处理20 d后比对照显著降低;叶片SOD和POD活性在2 mmol·L^-1低铅胁迫下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低铅处理第20 d SOD 和POD活性达到最大。在6 mmol·L^-1高铅胁迫下,杨梅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以及根系活力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高铅处理30 d时比对照有所增加。综上所述,杨梅在低铅条件下可诱导活性氧清除系统以及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以减少由于铅胁迫带来的活性氧代谢失衡和缺水对植株的伤害。  相似文献   
999.
坡面覆沙后侵蚀泥沙颗粒分选特性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侵蚀泥沙颗粒大小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侵蚀泥沙的搬运和沉积,了解侵蚀泥沙的分选作用将有助于解释泥沙的侵蚀和沉积过程。该文以覆沙坡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降雨的方法,选取坡度12°、雨强1.5 mm/min的黄土坡面上分别覆盖0.5、1.0、1.5 cm的沙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坡面覆沙后,坡面粗颗粒物质大部分在产流开始0~10 min内便被冲刷带走;侵蚀泥沙颗粒主要以粉粒为主;坡面覆沙后,在细沟间侵蚀阶段,径流优先搬运大于0.054 mm的颗粒,在细沟侵蚀阶段和细沟侵蚀及细沟间侵蚀的组合阶段,径流搬运的泥沙颗粒以小于0.054 mm的颗粒为主;同时,在产流前期(0~10 min)侵蚀泥沙颗粒主要以大于0.054 mm的颗粒为主;而在产流后期(10 min以后)侵蚀泥沙则主要以小于0.054 mm的颗粒为主。坡面覆沙后,黏粒以团聚体的形式存在,粉粒以单粒的形式存在,而沙粒以细颗粒聚集体的形式存在。该文为进一步研究泥沙沉积后风蚀对水蚀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分析泸州市"参与型"城郊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城郊旅游发展情况和我国特点,提出了泸州市"参与型"城郊旅游发展的可行模式,并从项目规划、政策制定、基础建设及推广宣传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以供泸州市及相似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